扫一扫,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首页 > 广东印记 > 细览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龙眼,又称桂圆。高州桂圆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州龙眼总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储良龙眼种植占80%。高州龙眼果大核小、圆润肉厚、爽脆香甜,一般在农历六七月上市。将高州龙眼鲜果去壳去核,用生晒或火焙的方法加工制成干果肉,即为高州桂圆肉,民间多以此入药、煲汤,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有“南方人参”之美誉。
高州年加工龙眼量超1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桂圆加工集散中心。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高州市党史地志办公室)
南皋学舍位于高州市府前路与潘洲中路交会处,原是供童生、生员学习、祭祀、住宿功能于一体的清代书院。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南路地委机关、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中共茂名县支部驻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南皋学舍,是高州古书院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经多次修葺,仍保留着原来的布局。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也是茂名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中部,总面积327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1.47%,山地面积占51.5%,是广东省农业大市,被誉为“中国水果之乡”“全国水果第一市”。
高州有着2000多年历史,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高凉文化”重要的发源地,现存高城冼太庙、宝光塔、文笔塔、艮塔、南宫庵群、南皋学舍等200多处文化遗址。高州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高州木偶戏、高州木刻画、八音锣鼓、缅茄雕刻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2022年,高州市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信宜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总面积3101.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8.28%,是粤西生态屏障,是鉴江、罗定江、黄华江、北流江发源地,拥有广东省第二高峰、粤西第一高峰——海拔1703.8米的大田顶。
信宜物产资源丰饶,享有“中国南玉之都”“竹编之乡”“水电之乡”“三华李之乡”“南药之乡”等美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信宜玉雕、信宜竹编、镇隆飘色、六双花灯节、信宜榄雕等传统而富有魅力的文化遗产,信宜古城、李季濂的故居、革命老区扶参村等文物古迹。2015年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21年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信宜市党史地志办公室)
信宜古城,位于茂名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直至1952年,1331年来一直作为县治所在地。在唐宋年间,曾有430多年兼作窦州府治,又被称为“窦州古城”。
如今,信宜古城仍保留着齐整的横街直巷,以及许多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中最主要的文物古迹,包括千年古城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文明门,还有以学宫为中心的13所古代书院。其中,作为古代信宜县最高学府的学宫,还曾是清代天地会政权“大洪国”王府所在地;起凤书院为生童治学之所,也是考试取士的试院,是研究信宜教育、科举文化重要的历史文物。
怀乡镇是信宜市竹编业发展最早的乡镇,怀乡所产的竹器因款式新颖、做工考究而备受外商青睐,“怀乡竹编”的美名不胫而走。怀乡镇被誉为“竹器之乡”,是广东省竹编专业镇,从业者40000多人。
怀乡竹编远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量占信宜市竹编业的半壁江山。如今,怀乡镇不仅在传统纯竹产品制作上精益求精,还开发出近3000种混合材质、兼具实用与装饰价值的新型竹编。
电白沉香产于茂名市电白区,有1500多年历史。唐朝作为“贡香”,明清时形成忠良街“贡香香市”,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传世界各地。电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靠山滨海,是天然沉香生长的中心分布区之一,201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沉香之乡”。
目前,电白种植沉香面积超11万亩,主要集中在观珠镇、沙琅镇。年育奇楠木苗15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沉香加工、销售企业近2800家;现代沉香制品涵盖日化用品、工艺品、燃香、茶叶、香精、饮片和中成药等100多种,产业链齐全;沉香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40多亿元;沉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沉香博物馆、沉香文化街……形成了农文康旅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为茂名市下辖区。2014年,电白由原茂港区和原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是如今茂名市内唯一的沿海行政区。电白背山面海,2138平方千米的境域内,浮山岭、双髻岭、鹅凰嶂秀美如画;182千米的优美海岸线,串连起中国第一滩、浪漫海岸、童子湾、放鸡岛等多个旅游景区,风光旖旎。电白区物产丰富,电白沉香种植面积超11万亩,被誉为“中国沉香之乡”。水东芥菜、电白花生、电城莲藕、电白荔枝、电白龙眼等名优特产畅销国内外。
电白区人文底蕴深厚,冼太庙会、电白民歌、麒麟舞、高脚狮等民间文艺精彩纷呈、特色鲜亮,为电白民俗文化瑰宝。“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抗元英雄“忠烈侯”黄十九、革命烈士邵贞昌、“五好县”书记王占鳌等先贤志士的故事在这里世代传颂。
云浮市云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约55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70%,覆盖云城区的五个镇(街)。2020年4月,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1月通过认定,是全省第一个提前通过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经验被全省推广。
云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广东最大的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南药加工产业聚集地,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南药种植100多万亩。园区的发展推动了当地南药生产和加工、流通、旅游等功能板块建设,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云城区史志办公室)
大湾古建筑群,坐落在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南江河畔,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至民国初年,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现存完好的古宅有47座,其中古民居大屋27座,祠堂19座,庙宇1座,以峻峰李公祠和祺波大屋最具代表性。
大湾古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广府文化特色,民居从平面到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建筑用材,以及工艺造型等都别具岭南建筑风格,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于一体,其灰塑工艺更是岭南建筑传统装饰中的艺术瑰宝。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地方志办公室、郁南县档案馆、郁南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国恩寺,又名龙山寺,坐落于云浮市新兴县龙山,由六祖惠能建造,始建于唐弘道元年(683年)。依山而建的国恩寺,占地面积10000多平方米,其山门“第一地”牌坊及天王殿、大雄宝殿、六祖殿三座主体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寺内还有六祖手植千年佛荔树、卓锡泉、浴身亭等六祖惠能留下的珍贵胜迹。
自唐代以来,国恩寺一直被佛教视为“岭南第一圣域”,也被誉为“中国禅文化的发祥地”,还与广州的光孝寺、韶关的南华寺并称“六祖三大祖庭”。2019年10月,国恩寺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新兴县党史县志办公室)
龙崖陈公祠,又名陈太保祠,位于云浮市云安区六都镇大营村,供奉明代抗倭名将陈璘。陈璘(1543-1607),字朝爵,号龙崖,原籍翁源,后奉旨落籍东安县(今云浮市云安区),平生有三大功劳:平定两广匪患、统领水师抗倭援朝、平定播州叛乱。因战功显赫,朝廷在其去世后追封太子太保,赐匾“开拓第一功”,并允后人立祠纪念。
始建于明末的龙崖陈公祠,坐西向东,原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现存600余平方米,已开辟为露梁海战展示馆,是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云安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韩文化交流基地。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云安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邓发故居位于云浮市云城区榃石塘村,是著名共产主义战士、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工人运动著名领袖邓发烈士的出生地。
邓发故居是一座建于清代光绪年间的二进四合院式民居,为泥砖瓦木结构,有10个房间,建筑面积268.38平方米。邓发故居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经多次修葺仍保留着原来的格局,分设南阳堂正厅、出生房、游击队员养伤处、邓章隐藏处、生活作坊、革命活动室等。
邓发故居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建成邓发生平事迹展示馆,供参观瞻仰。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云城区史志办公室)
郁南县位于广东省西部,隶属云浮市,地处西江中游南岸、两广交通走廊,是有着两千多年文明的古邑,也是一个以美景丰物闻名的生态之都。
郁南南江古水道作为南粤古驿道的唯一水道,是南江文化主要发源地,也是古百越文化保存最为完整的地域之一,留下了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和非遗文化,郁南磨刀山惊现广东最早人类活动遗址,孕育了早期岭南文明。两江流域生态优美,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72.98%。郁南是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生态旅游大县、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也是中国无核黄皮之乡。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郁南县档案馆、郁南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云安区,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中部,西江中游南岸,总面积1188.61平方千米。1996年1月,云安县设立;2014年9月,云安撤县设区。
云安区,位于广东省西部,云浮市中部,总面积1188.61平方千米,集高速公路、高速铁路、西江“黄金水道”于一体,拥有广东省内河第一大港——云浮新港,是珠江三角洲与大西南之间重要的交通节点,拥有国家级循环经济标准化试点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等金字招牌。
自然资源丰富的云安,以水泥、石材、硫化工为三大支柱产业,肉牛产业园、花卉苗木产业园、生猪省级产业园正形成“三园鼎立”的农业新格局。文化底蕴深厚的云安,有不可移动文物1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非遗4个。
罗定位于广东省西部,西江之南,是一座千年文化古邑,现为云浮市代管的县级市。罗定是百越文化的集粹地,有岭南第一唐刻、明朝罗定文塔、西江流域仅存的清代学宫等古建筑珍贵文物,是著名抗日名将蔡廷锴的故乡。1991年2月,罗定成为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罗定坐享广东最大盆地,被誉为“岭南粮仓”,先后5次摘取“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称号。
近年来,罗定聚力服务“珠三角”,融入大湾区,向东出发。万亩南药基地、762公顷产业转移工业园等新型产业引领发展,完成了从农业大县到正在崛起的工业新城的转变。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共罗定市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新兴县,位于广东省中部偏西、云浮市东南部,处于广佛肇经济圈、珠中江经济圈的交汇地带,总面积1521.68平方千米。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设临允县,为新兴置县之始,至今2000多年。东晋永和七年(351年),始有“新兴”之名。
新兴县是禅宗六祖惠能出生、开悟、圆寂之地,被誉为“六祖故里”;是中国不锈钢制品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县级不锈钢餐厨具生产和出口基地、国家级供港澳禽肉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享有“中国果品加工之乡”“中国不锈钢餐厨具之乡”“中国温泉之乡”等美誉。
云城区位于广东省中西部,是云浮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区面积778.1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0.8万人。
云城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素有“硫都”“云石之乡”的美誉。云城区因其石艺和石材加工而闻名世界,有着“石材王国”之称,是世界石材生产加工和贸易集散地、中国“四大石材加工生产基地”之一。区内有蟠龙洞、九星岩等自然奇观,也有“岭南理学第一村”水东古村、腰古红色生态园等人文景观。云城区重点发挥生态和矿产优势,聚焦现代农业、绿色石材、金属制造等产业,引领当地经济发展。
面塑艺术,俗称“捏面人”,是以面粉、糯米粉、食盐等为原料,加颜料后制成各色熟面团,用手和各种专用塑形工具,捏塑成各种动植物、卡通、人物等具体形象的手工技艺。面塑艺术是广东省云浮市郁南县民间传统美术,为广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据传清同治年间(1861-1875年),当地千官镇双龙村村民蔡恒广从外省习得该技艺,归乡后便以制售面塑为生,后该技艺在家族内传承,至第四代传人蔡金月,已有百余年历史。
泗纶蒸笼出产于被誉为“中国竹蒸笼之乡”的罗定市泗纶镇,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泗纶蒸笼用当地盛产的罗竹作为原材料,经当地人以传统的手工编织而成,坚固耐用,历久弥新。用泗纶蒸笼蒸煮食物,蒸汽水不会倒流,竹制的笼屉可以吸收多余的水份,不易变馊,耐保温,还伴随一股清新自然的竹香,因此广受大众喜爱,是蒸煮食物首选的炊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