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分享给好友或朋友圈
首页 > 广东印记 > 细览
code:
vid:
uuid:
requestId:
播放时间:
提示信息
鸥汀背寨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北部,是韩江下游四大古名寨之一,也是潮州府48座隘口之一。古时,因地势险要,元代末年这里便开始修建城寨。明清时期,鸥汀已建成完整的城寨,有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曾多次击退进犯的海盗,因此被称为“海国长城”。鸥汀背寨自形成城寨已有600多年历史,众多人文古迹留存至今,宗祠、寺庙、更楼、古民居、古塔等古建筑吸引着八方游客,成为汕头市旅游胜地。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龙湖地方志办公室)
十一合村位于汕头市龙湖区新海街道,现辖原十一合、四围、糖寮埔3个自然村。村中现存的746座独具潮汕特色的下山虎民居,受到不少艺术家的青睐,他们在保护传统庭院的同时,为村落增添艺术元素。
十一合村根据村居特色,坚持艺术兴村的定位,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在村委和艺术从业者的共同推动下,十一合村由传统“老厝”蝶变为“文创艺术村”,已成为汕头热门打卡地。一幅田园秀美有颜值、经济富美有产业、生活甜美有保障的美丽乡村画面正在十一合村徐徐展开。
旦家园位于汕头市龙湖区鸥汀街道,东临新津河,北靠韩江,与潮州市潮安区隔江相望,是汕头市最北端的村庄。旦家园始建于宋朝末年,早期,以水上捕捞运输为生的疍家人在此停船聚居,故取名“疍家园”。至清代,疍家人逐渐上岸定居,“疍”也逐渐易名为“旦”,也即如今的旦家园。如今的旦家园主要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村里出产的竹笋个大、松脆、甘甜清爽,远近闻名。旦家园村内风景宜人,是汕头市第一批人居环境示范点。
妈屿村,位于汕头市东部,汕头港出海口,面积0.26平方千米,地处海防要冲,是汕头市区唯一的海岛村。清末,因妈祖文化盛行,这里始称妈屿。岛上分别有始建于南宋和清代的天后古庙及新庙。清咸丰三年(1853),粤海关在这里设立潮州新关,管潮州各税口。1860年汕头开埠后,清政府将潮海关设在岛上,直至1863年海关移至汕头市内。如今岛上依然留存有潮海关旧址、龙王宫等历史建筑,以及大军井、陶铸亭等红色革命旧址。穿岛而过的汕头海湾大桥,把妈屿与陆地紧紧相连,美丽的妈屿村,已发展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打卡热点。
大衙村,位于汕头市龙湖区北部,占地面积约为2.2平方千米。韩江西溪在此分成外砂、新津、梅溪三条河流,因此三面环水的大衙村有“绿色半岛”之誉。大衙村内现存有四百余座古建筑,其中蔡氏家庙、蓝氏大厝内、添盛大夫第等保存较为完好。在革命战争年代,大衙村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重要活动点,于1993年被评为“解放战争革命游击根据地村庄”。
龙湖区,广东省汕头市辖区,成立于1991年9月,因境内龙湖沟而得名,位于汕头市东北部,韩江三角洲南端,面朝南海。我国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汕头经济特区在这里诞生。自1981年汕头经济特区在龙湖创办,经过40余年的发展,龙湖区现已成为汕头市中心城区、核心商圈,区域面积增至127.69平方千米,经济发展持续走在汕头市前列。这里还有旖旎的海滨风景,数量众多的古建筑,历史文化遗存丰富。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龙湖区地方志办公室)
沟南村,古称“紫菔陇”,坐落于潮汕平原,西靠桑浦山,南临大港河,是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月浦街道下辖村,始建于南宋末年。世居村民为许姓,故称“沟南许地”。许氏家族历代名人志士辈出,如今在广州高第街仍留存的“许地”,是当年被誉为“广州第一家族”许氏一脉的旧居。村内有始建于明清时期的许氏宗祠、尚书府、登科第、文林第、大夫第、儒林第等古建筑群,至今仍保留完好,建筑风格极具潮汕传统文化特色。其中许氏宗祠作为粤东地区许氏子孙共同祭祀祖先的地方,留存的功名旗杆、先人名言、历代英豪画像等,见证了许氏家族绵延七百年的辉煌历史。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汕头市金平区地方志办公室)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位于汕头市金平区海平路97号,是大革命时期中央红色交通线设在汕头的秘密交通站所在地。从1931年4月至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前夕,中共地下工作者以此为中转站,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和地跨赣闽粤三省的中央苏区之间,传送大量情报,并向中央苏区输送了300多吨急需物资,先后护送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200多名重要领导人进入中央苏区,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重大贡献。2019年,该旧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缅茄树是一种珍稀树种,属苏木科乔木,原产地为缅甸,在我国只有极少量分布。高州缅茄树位于广东茂名的高州市宝光街道西岸村颠茄公园内,树龄有400多年,树高21.5米,胸径1.22米,是中国最古老的缅茄树。
高州缅茄树的种子为缅茄子,其种柄“蜡头”角质光泽、纹理细密,质地坚韧,可供雕刻,因此发展出独树一帜的高州缅茄雕刻艺术,并入选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高州市党史地志办公室
高州木偶戏,又称“傀戏”“傀仔戏”,是一门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民间戏曲艺术,其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高州,有400多年的历史。
高州木偶戏在单人木偶戏的基础上,发展成四五人的中班及超十人的大班,拥有数百名民间艺人,活跃在高州城乡,深受群众喜爱。改革开放后,高州市木偶粤剧团移植了整套粤剧表演程式,角色齐全,唱功精湛,赋予木偶戏新的生命力。2006年,高州木偶戏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高州市党史地志办公室)
龙眼,又称桂圆。高州桂圆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高州龙眼总种植面积32万亩,其中储良龙眼种植占80%。高州龙眼果大核小、圆润肉厚、爽脆香甜,一般在农历六七月上市。将高州龙眼鲜果去壳去核,用生晒或火焙的方法加工制成干果肉,即为高州桂圆肉,民间多以此入药、煲汤,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有“南方人参”之美誉。
高州年加工龙眼量超15万吨,是全国最大的桂圆加工集散中心。
南皋学舍位于高州市府前路与潘洲中路交会处,原是供童生、生员学习、祭祀、住宿功能于一体的清代书院。大革命时期,这里曾是中共南路地委机关、广东省农民协会南路办事处、中共茂名县支部驻地,见证了风云激荡的革命历史。历经数百年风雨的南皋学舍,是高州古书院群中保存最为完好的书院,经多次修葺,仍保留着原来的布局。2002年7月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也是茂名红色文化的重要传承之地。
高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中部,总面积3276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1.47%,山地面积占51.5%,是广东省农业大市,被誉为“中国水果之乡”“全国水果第一市”。
高州有着2000多年历史,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高凉文化”重要的发源地,现存高城冼太庙、宝光塔、文笔塔、艮塔、南宫庵群、南皋学舍等200多处文化遗址。高州还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拥有高州木偶戏、高州木刻画、八音锣鼓、缅茄雕刻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2022年,高州市入选第五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信宜市,地处广东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总面积3101.7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达68.28%,是粤西生态屏障,是鉴江、罗定江、黄华江、北流江发源地,拥有广东省第二高峰、粤西第一高峰——海拔1703.8米的大田顶。
信宜物产资源丰饶,享有“中国南玉之都”“竹编之乡”“水电之乡”“三华李之乡”“南药之乡”等美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信宜玉雕、信宜竹编、镇隆飘色、六双花灯节、信宜榄雕等传统而富有魅力的文化遗产,信宜古城、李季濂的故居、革命老区扶参村等文物古迹。2015年成为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2021年入选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信宜市党史地志办公室)
信宜古城,位于茂名信宜市镇隆镇八坊村,始建于唐武德四年(621),直至1952年,1331年来一直作为县治所在地。在唐宋年间,曾有430多年兼作窦州府治,又被称为“窦州古城”。
如今,信宜古城仍保留着齐整的横街直巷,以及许多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建筑物。其中最主要的文物古迹,包括千年古城唯一保留下来的城门——文明门,还有以学宫为中心的13所古代书院。其中,作为古代信宜县最高学府的学宫,还曾是清代天地会政权“大洪国”王府所在地;起凤书院为生童治学之所,也是考试取士的试院,是研究信宜教育、科举文化重要的历史文物。
怀乡镇是信宜市竹编业发展最早的乡镇,怀乡所产的竹器因款式新颖、做工考究而备受外商青睐,“怀乡竹编”的美名不胫而走。怀乡镇被誉为“竹器之乡”,是广东省竹编专业镇,从业者40000多人。
怀乡竹编远销欧美、日本和东南亚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外贸出口量占信宜市竹编业的半壁江山。如今,怀乡镇不仅在传统纯竹产品制作上精益求精,还开发出近3000种混合材质、兼具实用与装饰价值的新型竹编。
电白沉香产于茂名市电白区,有1500多年历史。唐朝作为“贡香”,明清时形成忠良街“贡香香市”,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传世界各地。电白地处北回归线以南,靠山滨海,是天然沉香生长的中心分布区之一,2013年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评为“中国沉香之乡”。
目前,电白种植沉香面积超11万亩,主要集中在观珠镇、沙琅镇。年育奇楠木苗1500万株,占全国市场80%;沉香加工、销售企业近2800家;现代沉香制品涵盖日化用品、工艺品、燃香、茶叶、香精、饮片和中成药等100多种,产业链齐全;沉香从业人员4万多人,年产值40多亿元;沉香现代农业产业园、沉香博物馆、沉香文化街……形成了农文康旅多产业融合发展格局。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茂名市电白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电白区,位于广东省西南沿海,为茂名市下辖区。2014年,电白由原茂港区和原电白县合并设立电白区,是如今茂名市内唯一的沿海行政区。电白背山面海,2138平方千米的境域内,浮山岭、双髻岭、鹅凰嶂秀美如画;182千米的优美海岸线,串连起中国第一滩、浪漫海岸、童子湾、放鸡岛等多个旅游景区,风光旖旎。电白区物产丰富,电白沉香种植面积超11万亩,被誉为“中国沉香之乡”。水东芥菜、电白花生、电城莲藕、电白荔枝、电白龙眼等名优特产畅销国内外。
电白区人文底蕴深厚,冼太庙会、电白民歌、麒麟舞、高脚狮等民间文艺精彩纷呈、特色鲜亮,为电白民俗文化瑰宝。“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抗元英雄“忠烈侯”黄十九、革命烈士邵贞昌、“五好县”书记王占鳌等先贤志士的故事在这里世代传颂。
云浮市云城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约550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70%,覆盖云城区的五个镇(街)。2020年4月,成功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2年1月通过认定,是全省第一个提前通过认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经验被全省推广。
云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广东最大的南药种苗繁育基地、南药加工产业聚集地,并辐射带动了周边南药种植100多万亩。园区的发展推动了当地南药生产和加工、流通、旅游等功能板块建设,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云城区史志办公室)
大湾古建筑群,坐落在云浮市郁南县大湾镇南江河畔,建于咸丰元年(1851年)至民国初年,占地面积2平方公里,现存完好的古宅有47座,其中古民居大屋27座,祠堂19座,庙宇1座,以峻峰李公祠和祺波大屋最具代表性。
大湾古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广府文化特色,民居从平面到空间,从整体布局到建筑用材,以及工艺造型等都别具岭南建筑风格,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于一体,其灰塑工艺更是岭南建筑传统装饰中的艺术瑰宝。2013年3月,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出品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云浮市档案馆、云浮市人民地方志办公室、郁南县档案馆、郁南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