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2023年底,广东省有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非遗项目5项,分别是粤剧、古琴艺术(岭南派)、剪纸(广东剪纸)、皮影(陆丰皮影)、茶艺(潮州工夫茶艺)。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165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81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824人。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1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7个。2023年重新认定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39家,重新认定省级项目保护单位187家。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被认定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侨乡文化(江门)生态保护实验区、潮汕文化(湘桥)生态保护实验区被认定为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4家非遗项目单位入选2023—2025年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街道(社区)入选全国“非遗在社区”典型案例。2023年首次实施广东省非遗传承人群“种子计划”,培养首批非遗传承专业种子280人,通过举办论坛讲座培养高校在校学生2000多人次。打造10条非遗旅游精品线路,挂牌成立“非遗生活空间”,线路涉及非遗项目60多个,超6000人次游客参与游玩体验。在全省乡村建设完成爱心非遗室10所,发布广东非遗手信100件、广东最美非遗人物10名。
(省文化和旅游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