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目标定位,携手港澳高水平谋划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建设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一、科技产业协同深化
全面启动基础研究10年“卓粤”计划,鹏城实验室、广州实验室“入轨”运行,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质运行,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挂牌,成功创建纳米智造和生物制造2家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以及新型储能创新中心。“深圳—香港—广州创新集群”连续4年位居全球创新指数第二。高层次人才加速集聚。新增全职在粤工作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3人,累计达194人;持有效“外国人工作许可证”的外国人才超过4.5万人;大湾区内地城市试点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政策获批,办理人才签注1.9万人次。重点领域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实施核心软件攻关工程、“广东强芯”工程、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等重大科技工程,推动广州粤芯、芯粤能、中芯国际、方正微等项目通过国家“窗口指导”并加快建设,积极赋能工业软件、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稳步推进5G、集成电路、纳米、生物医药等四大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加快把新能源、超高清视频显示、高端装备制造等打造成新的万亿元级、5000亿元级产业集群。
二、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粤港政务服务“跨境通办”实施,两地率先实现数字身份认证互认,108项高频政务服务实现跨境通办。粤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项“湾区标准”,以及首批15个“湾区认证”项目。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示范地,启动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创新构建使命导向的科技计划评价体系,赋予事业单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更大受益权。推进“数字湾区”建设,推动大湾区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打造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对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CPTTP(《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推进中国(广东)自贸试验区建设。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打好“五外联动”(外贸、外资、外包、外经、外智5个方面的联动发展)组合拳,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中国加工贸易产品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和“粤贸全球”系列展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全面恢复线下举办,展览总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均创历史新高,六大进口基地首批32个项目建设全面启动,商品集散和资源配置能力增强。
三、“软硬联通”深入推进
内外通道能力提升。跨珠江口通道加快建设,深中通道全线贯通;广州白云机场三期扩建、深圳机场三跑道扩建加快推进,南沙港区四期工程投入使用,广州港南沙港区国际通用码头工程开工,大湾区机场群港口群承载空间扩大。2023年,大湾区机场群客运量累计1.8亿人次,港口群集装箱吞吐量超8200万标准箱,各项业务指标均全面复苏。协同联动模式逐步优化。港珠澳大桥获批增加海关监管区、口岸限定区域旅游功能。琶洲港澳客运码头实现广州城区与香港直接连通;全球首个直达机场空侧的跨境海空联运项目——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项目正式投入运作,“经珠港飞”客运项目启动实施;改革创新“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模式,“组合港/一港通”累计开通航线57条。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港车北上”“澳车北上”落地实施,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验放进出境港澳单牌车超118万辆次,验放出入境旅客超1580万人次,创历史新高。金融互联互通产品不断丰富,“北向互换通”启动,大湾区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个人投资者6.92万人,涉及相关资金跨境汇划金额超100亿元。职业资格互认持续推进,累计超3200名港澳专业人士在大湾区内地执业。“港澳药械通”深入实施,累计批准19家指定医疗机构、临床急需进口药医疗器械56个,拓宽国际先进创新药械快速进入临床应用的通道。
四、重大合作平台建设
横琴粤澳合作深入。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发展促进条例、鼓励类产业目录出台实施,推动2批共182项省级行政职权下放至横琴,“分线管理”配套财税政策及海关监管办法均出台,“澳门新街坊”项目住宅开售,全国首个“粤澳社保一窗通”投入使用,横琴已集聚澳资企业5952家,在横琴就业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万人。前海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印发实施,出台全国首部投资者保护条例。获批开展中外律师事务所联营试点,“香港人才工作站”揭牌成立,全国首家“双牌照”境外银行大新银行深圳分行落地,推动深港跨境金融合作。南沙开发建设有序推进。印发实施《广州南沙科学城总体发展规划(2022—2035)》,广州期货交易所上线运行碳酸锂期货交易品种,广州南沙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揭牌启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完成首届本科生招生,南沙落户港澳企业近3000家、投资总额超千亿美元。河套深港合作迈入新阶段。《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印发实施。简化科研样本出入境等5条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先行先试政策深入实施,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开园,累计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逾160个、国家重大科研平台10个,集聚13名海内外院士专家、1.5万余名科研人员。
五、宜居宜业优质生活圈建设
2023年,港澳居民及随迁子女在大湾区内地求学更加便利。广东省中小学在读港澳学生超过8万人;广东有46所本科院校可以接受在港获得副学位(含副学士、高级文凭)的香港学生升读本科。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内地就业创业环境完善。建成“1+12+N”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体系,累计孵化港澳项目超4800个,吸纳港澳青年就业近5500人;继续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港澳居民,累计超3000人次港澳居民报考;持续实施“湾区社保通”等政策,港澳居民在粤参加养老、工伤、失业保险累计34.65万人次。“美丽湾区”建设持续推进。启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世界气象中心(北京)粤港澳大湾区分中心启用,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粤港澳三地在香港共同举办“无废湾区”启动仪式;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AQI(空气质量指数)达标率91.2%,PM2.5年平均浓度21微克/立方米,连续4年稳定优于世卫组织过渡期二阶段标准值。
(省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