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宣德六年(1431年)至民国四年(1915年),肇庆八景经历多次评选,屡有变动。
明宣德六年(1431年),肇庆知府王罃首次命名肇庆八景。分别为:南山翠盖(今高要区南岸街道镇塘岗)、北岭秀台(北岭山)、崧台月霁(石室岩顶,取唐诗人李郢“崧台月照啼猿曙”诗意)、石室星罗(七星岩之石室)、羊峡帆归(羚羊峡入口江面)、白沙鹭聚(龟顶山下西江边白沙滩)、顶湖樵唱(鼎湖山)、五演渔歌(高要南岸上清湾对出江面)。
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知府郑一麟主编的《肇庆府志》列出肇庆八景如下:北岭秀台、南山翠盖、顶湖巨镇、羊峡雄开、石室星罗、崧台月霁,新增端溪带晓(端溪指西江)、包井冰清(包拯教民开凿七口水井)。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知府史树骏主编的《肇庆府志》重列肇庆八景,变动更大:石室列星(即明初“石室星罗”)、顶湖濯云(即明初“顶湖樵唱”)、宝月涵辉(城北宝月台)、披云耸翠(古城墙上的披云楼)、烂柯仙踪(指西江南岸的烂柯山)、神符玉峭(指高要的神符岩)、包井冰清、峡山刹胜(指羚羊峡入口,西江北岸的峡山寺)。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端溪书院教席李良骥再定端州八景:羚峡归帆(即明初羊峡帆归)、沥湖返棹(沥湖即星湖)、宝月荷风(即清初“宝月涵辉”)、圭顶松涛(圭顶山即龟顶山)、白沙观月(即明初“白沙鹭聚”)、崧台晚眺(阅江楼的前身崧台书院)、披云鹤唳(即清初“披云耸翠”)、五演渔灯(即明初“五演渔歌”)。
1915年,在倡修县志的同时,肇庆八景被重定为:羚峡归帆、星岩烟雨、宝月荷香、龟顶松荫、白沙夜月、江楼晚眺、披云鹤唳、塔影翚飞。
2003年,肇庆市委、市政府委托市文明办、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与旅游发展研究会、市文化局共同举办肇庆新八景评选。新八景为:
星岩烟雨(七星岩景区)
鼎湖幽胜(鼎湖山景区)
牌坊夜韵(牌坊广场及音乐喷泉)
宋城揽古(肇庆古城墙)
峡砚清风(西江羚羊峡和砚洲岛)
江堤塔影(江滨堤路,西江两岸的崇禧塔、元魁塔、巽峰塔、文明塔遥遥相对)
江楼浩气(阅江楼)
梅庵香雪(梅庵)
来,一起欣赏肇庆美景!
星岩烟雨(谢耀明 摄)
鼎湖幽胜(谢耀明 摄)
牌坊夜韵(谢耀明 摄)
宋城揽古(谢耀明 摄)
峡砚清风(谢耀明 摄)
江堤塔影(谢耀明 摄)
江楼浩气(谢耀明 摄)
梅庵香雪(谢耀明 摄)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肇庆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