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首页
  • |省情要览
  • |省情数据库
  • |数字方志馆
  • |全粤村情
  • |产业• 产品
首页 > 首页 > 走进广东

生态佛山 | 美丽家园,生态宜居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发表日期:2023-04-10 11:43:05 作者: 字体:[增加 减小]

  生态佛山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

实施和深入推进

佛山乡村被注入了新的活力

近年来

佛山市通过

全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

催生乡村蝶变

如今

越来越多美丽乡村

星罗棋布般地

点缀在佛山大地上

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

乡村振兴新画卷

正在徐徐展开

  国家级生态村——罗南村

  罗南村,位于禅城区南庄镇,至今已有700年历史。20世纪90年代,罗南村以陶瓷工业为主的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富裕之后的罗南村,不忘村容村貌建设和人居环境改造,先后投入数亿元实施“蓝天碧水”工程。2016-2018年期间,罗南村再投1.5亿元,进行全村村容村貌提升,开展古村落活化、城中村改造、五好新村居、美丽文明村居、污水管网铺设、自来水管更换等环境建设,并建成了集农业生产、农产品展示和销售、饮食、休闲于一体的都市型乡村旅游休闲胜地——罗南生态园。

图片

罗南生态园(刘念固  摄)

  罗南村先后获得“国家级生态村”“全国绿色村庄”“全国绿色小康村”等称号。从走“工业强村”道路的“陶瓷罗南”,到探索观光农业的“生态罗南”,罗南村成功实现生态转型,绿色发展。

图片

罗南村貌(南庄镇罗南村委会提供)   

  中国十佳小康村——紫南村

  紫南村,位于禅城区南庄镇,于南宋时期开村。该村在2007年以前是有名的“上访村”“脏乱村”。2007年以来,紫南村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打造社会主义仁善新紫南,无论是在实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五位一体战略,还是在推进“产业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方面,均全面发展,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幼有所托、病有所医,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了可推广、可复制的乡村治理的“紫南智慧”、走在时代前列的乡村振兴的“紫南样本”。

图片

美如画的紫南村(刘念固  摄)

  紫南村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治理体系示范村”“全国文明村”“新时代·中国最美乡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称号。

图片

亭台楼阁、小桥流水的紫南充美村公园(王维家  摄)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逢简村

  逢简村,位于顺德区杏坛镇。西汉时期,已有先民在此地居住。作为著名的岭南水乡,“小桥、流水、人家”的岭南水乡特色秀外慧中,数百年的古老建筑在这里随处可见。近年来,逢简村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乡村游、自驾游的人气“打卡点”。经过多年的旅游开发,逢简村已拥有丰富多样的特色旅游产品,如水乡河道的游船,遍布乡村的美食,灯光改造升级后的水乡夜景等美不胜收,给旅客多样式的旅游体验。

图片

逢简水乡(杏坛镇逢简村委会提供)

  逢简村先后获得“中国最美村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等称号。

图片

明远桥(杏坛镇逢简村委会提供)  

  中国最美村镇——烟桥村

  烟桥村,位于南海区九江镇,形成于明正统年间,原称“里海”。后因村落布局如一展翅飞燕,改称“燕桥”。村口的长木桥原名“燕桥”,因终年水汽蒸腾,雾气缭绕,故有“烟桥”之称。烟桥村周围水网交织,簕竹环绕,村内古建筑散布,古木参天,荷花池塘香远益清。

古村规划严整,花岗岩石板将整个村的地面提高一尺,石板下纵横交错的水道将整个村的生活污水排到村后的池塘,村前的“护村河”常年保持清冽而不污染。

图片

烟桥村貌(梁平  摄)

  烟桥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中国最美村镇”等称号。

图片

大头佛引领醒狮过“烟桥”(练伟光  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松塘村、碧江村、大旗头村

  01

  松塘村

  松塘村,位于南海区西樵镇,始建于南宋末年。松塘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村中保留有多座民居、祠堂、私塾等传统建筑。明清时期,该村有4人入职翰林院,因而松塘村也有“翰林村”的美誉。松塘村有孔子诞、中秋夜“烧番塔”、“出色巡游”等多项民俗传统活动。

图片

松塘村貌(佛山年鉴社提供)

  松塘村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大型纪录栏目《记住乡愁》之《松塘村·明理养德》纪录片在此拍摄。松塘村以文化自觉促进村落保护开发,从“修旧如旧”、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出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古村生态环境。经过升级改造,松塘村尽显岭南水乡特色。

图片

松塘村貌(珠江时报航拍组摄)

  02

  碧江村

  碧江村,位于顺德区北滘镇,始建于宋代。该村人才辈出,开村至今,先后涌现出26位进士和145位举人。这些仕人致力建造祠堂和宅第园林,村内现存的祠堂、宅第、民居、书塾、园林等明清古建筑共有1.6万多平方米。

图片

德云桥(北滘镇碧江村提供)

  碧江村先后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碧江村围绕打造“碧江古祠,文乡雅集”为中心进行活化升级,碧江金楼不断活化完善,吸引越来越多游客到此观光游览。

图片

碧江村碧江金楼(北滘镇提供)

  03

  大旗头村

  大旗头村,位于三水区乐平镇,始建于明代。该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整个村庄规划整齐,布局完整,民居、祠堂、家庙、府第、文塔、村前广场及池塘齐备。在乡村振兴综合改革中,在佛山市特色小镇建设中,古村的百年广府文化被挖掘、盘活、利用,社会资本纷至沓来,文化窗口、民宿美食、民间艺术等文旅产业元素持续注入,古村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人气与活力。

图片

大旗头古村(李东  摄)

  大旗头村先后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等称号。

图片

古村活化后的大旗头村(陈文诚  摄)  

中国传统村落

阮埇村、长岐村

  01

  阮埇村

  阮埇村,位于高明区荷城街道,开村于南宋时期。阮埇村地理位置优越,比邻古耶山、凌云山、南蓬山,一圈活水环绕村落,犹如荷叶载珠。该村有古民居、古祠堂、古围墙、古巷道、古书院、古私塾、古桥等传统建筑,保存较好的有阮北“八大家”古民居、阮西古民居群。自开村以来,村内文风鼎盛,人才辈出,据史料记载,阮埇村先后走出了6名殿试进士、17名乡试举人,被称为“三朝六进士,一榜四文魁”。其中声名最盛的是明代区大相、区大伦兄弟。

图片

阮埇村貌(高明区地方志办提供)

  该村以开展特色古村落宜居示范与升级活化为契机,启动农村污水处理工程,逐步建设村级污水处理系统,还通过引调秀丽河活水,让环村河涌水“活起来”,逐步让护村河重现水清岸绿、鱼虾穿梭的美态。

图片

2016年高明区第十一届读书节“聆听区大相诗歌朗诵比赛”在阮埇村举行(高明区地方志办提供)

  02

  长岐村

  长岐村,位于三水区芦苞镇,始建于元末明初。村子坐东向西,依山傍水,背靠文笔山,依傍古云河、九曲江,处在大池塘和文笔山包围之中。

图片

长岐村貌(三水区地方志办提供)

  该村有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00多座,拥有丰富的富硒土壤和富硒水资源,是远近闻名的温泉之乡。国内现有三大氡泉之一的芦苞温泉位于村落西北面。村里的高龄老人比例远远超出中国和联合国“长寿之乡”的标准,又被称为长寿村。

图片

传统民居建筑群(三水区地方志办提供)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18 dfz.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粤ICP备202102220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7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05

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020-83134503    邮箱:dfzkfc@gd.gov.cn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广东省情网
手机网站二维码
方志广东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浏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情网”,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