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湖镇位于揭西县东部、榕江南河中游东岸,东面、南面与普宁市赤岗镇、大坝镇毗邻,西面、北面与凤江镇、东园镇隔榕江南河相望。境内地势平坦开阔,东北、东南地势较高。镇中心西、北为榕江南河环绕,南北有云湖水贯通。2019年,全镇土地面积29.8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0.59万人,常住人口20多万人。
棉湖镇镇中心概貌图(许少波 摄) 棉湖,古称道江,后因云湖两岸盛产木棉,改称棉湖,为潮汕地区有名集镇之一,俗语有“一庵埠,二棉湖”之说,清代巡检王秀在《棉湖社学碑记》中赞曰:“土田肥美,民物殷饶,衣冠之族,弦诵之家,甲于通邑。”
航拍棉湖(来源:揭阳电视台) 历史渊源 据出土的文物看,该地自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繁衍。从分布在镇郊的几处宋代后期墓葬,以及出土的北宋“元祐”“崇宁”等钱币来看,最迟在北宋末年,棉湖已有村落的存在,出土的宋代钱币也说明该地商贸历史悠长。今世居棉湖各姓氏,多于清朝前期迁入。 云湖古桥(洪鸿斌 摄) 商业发展 明洪武三年(1370年),巡检司迁入棉湖后,棉湖逐渐繁荣起来,成为明代揭阳西部重要的集镇。清康熙七年(1668年),棉湖修建榕江码头,水运可上溯里湖、河婆,下通揭阳、汕头,最终到达出海口,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明清时期,棉湖的农业、手工业(尤其是铁业)、制糖业和商贸得以长足发展,形成交易畅旺的圩市,在周边集镇中的地位日益提高。棉湖古寨的大街小巷多以行业命名,譬如米街、豆干街、打油街、竹篾街、打铁街、张犁街等,现在只有打铁街保存相对完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棉湖镇工业发展加快,先后建设了棉湖糖厂、电线厂、通用机械厂等。改革开放后,形成了以电线电缆、家用电器、塑料五金等为主的工业生产格局。 手工业的缩影——打铁街一角(许少波 摄) 张犁街(李维照 摄) 古胜众多 棉湖古寨中保存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潮汕乔家大院”——郭氏大夫第,棉湖战役东征军指挥部旧址——兴道书院,打铁街作坊群等古民居、书院,还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昌古庙及云湖庵、慈济古庙及古戏台、天后圣庙、棉善古庵及城隍庙等古寺庙,此外还有湖西祠堂等近现代建筑。棉湖古寨墙设有寨门六个,分别为东关桥(东门)、盐厂、安定、通津(西门)、永昌(北门)、南门,经历多年风霜,如今保存较好的只剩永昌门。 郭氏大夫第(许少波 摄) 兴道书院(许少波 摄) 慈济古庙暨古戏台(洪鸿斌 摄) 城隍庙(李维照 摄) 永昌门(李维照 摄) 棉湖锣鼓标旗巡游 棉湖锣鼓标旗巡游(营锣鼓)的产生与民间传统节庆及祭祀先人等活动密切相关。棉湖的专业音乐文化队伍起源较早,清代富商郭来在郭氏大楼落成后,建立了“大楼大锣鼓班”“文娱杂音班”。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棉湖办起了四班大锣鼓,号称“兰、桂、飘、香”(即乐兰轩、乐桂轩、乐飘轩、利香轩)。民国时期,流行“十音小套音乐”,并新增绣锦标和戏服袍甲等。1941年,营锣鼓恢复真人扮景游艺。现在棉湖的锣鼓和标旗一起巡游成为民间一种习俗,2007年,“锣鼓标旗巡游”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锣鼓标旗巡游(李维照 摄) 棉湖大捷 1925年2月,广东革命政府为打倒军阀陈炯明,进行了第一次东征。由蒋介石率领、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的东征军进驻棉湖后,指挥部就设在棉湖的兴道书院,东征军在金和镇大功山打败军阀陈炯明军队,这就是以少胜多的棉湖战役。 兴道书院存放的周恩来题字“革命”(许少波 摄) 兴道书院内周恩来曾住过的房间(许少波 摄) 人文鼎盛 棉湖不但经济发达,而且人文蔚茂,出了很多俊彦翘楚,有清康熙辛丑年(1721年)武状元林德镛,清朝光绪年间进士、被梁启超称为“清易代第一完人”的曾习经,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许涤新等。
航拍棉湖(来源:揭阳电视台) 1996年,棉湖镇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03年,被列为广东省中心镇,被市列为揭阳市工业发展重点镇;2005年,被省科技厅定为省“电线电缆电器、印刷包装”技术创新专业镇;2014年,被国家七个部委(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原国土资源部、原农业部、民政部、科技部)联合列为全国重点镇。2020年,被评为中国淘宝镇。千年古镇棉湖,正以县域产业中心为发展定位,焕发新的生机。
制作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揭西县地方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