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后的7月,开启了“桑拿模式”
高温,酷暑,实在难耐
总之,热!热!热!
搞定盛夏
除了空调、西瓜,梅州人
最不可或缺的解暑神器是——仙人粄
难熬一夏,有你很“仙”
仙人粄又名“草粄”,是客家地区一种常见的传统小吃。呈果冻状,棕黑色,有光泽,半透明,既是一种清凉饮料,又可临时充饥。
仙人粄(梁懋 摄)
进入夏日,梅州的街头巷尾,随处可见售卖仙人粄的小摊,或挑担、或推车、或摆摊。叶剑英元帅小时候就常在村里大榕树下帮父亲卖仙人粄。“仙人粄……”“草粄……”一声声叫卖,驱赶盛夏炎热。取杯、切粄、加蜂蜜、滴香蕉露、捣碎调匀,一杯美味仙人粄就调制好了。过往路人驻足购买,“嗦,嗦,嗦”几下,冰凉、爽滑、甘甜的仙人粄下肚了,清凉之意横扫五脏六腑的闷热血气,顿时燥热感一扫而空。
街边仙人粄摊档(吴奕珊 摄)
来一杯仙人粄解暑气(吴奕珊 摄)
制作和食用仙人粄的习惯在客家地区由来已久,清乾隆《嘉应州志》(卷一·舆地部·物产·草之属)记载:“仙人草(熬汁入面为糕,可解暑。广东新语谓之凉粉草)。”这里所说的糕,就是仙人粄。民谚云: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还有说:仙人冻,仙人冻,神仙吃了不愿走。农历入伏吃仙人粄,已成了客家人的习俗。据说三伏吃了“仙人粄”,整个盛夏都不会长痱子。
清乾隆《嘉应州志》有关仙人草记载(吴奕珊 摄)
加入蜂蜜的仙人粄(吴奕珊 摄)
仙人粄,梅州各地都有,较有名的当属梅县区南口镇车陂村仙人粄,其传统技艺被列入梅州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是饶俊顺。平远仙人粄亦是有名,其传统技艺被列入平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热柘镇横梁村曹字仙人粄。
熬好的仙人草汁装盆,待冷却成型(谢石峰 摄)
南口车陂仙人粄(谢石峰 摄)
“仙人粄”其名由来,是因为用一种叫“仙人草”的草本植物加工而成。仙人草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喜生于坡地、沟谷之中,怡味甘凉,有清热解暑功效。植株晒干呈黑色,可长期保存,时间越久,效用越好。用仙人草熬制做成的仙人粄,有生津止渴、降温解暑之效,常吃对高血压、中暑、感冒、糖尿病等病症有一定的保健作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仙人粄,实力还是杠杠的!
仙人草种植基地(平远县农业农村局提供)
仙人草(梁懋 摄)
长得像薄荷的仙人草叶(梁懋 摄)
晒干后的仙人草(黄利群 摄)
平远县有“中国仙草之乡”美誉,全县仙草规模种植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其土壤和气候非常适合仙草种植,种植加工的仙草远近闻名。2018年,全县及辐射带动闽粤赣周边市县种植面积达到28995亩,产业产值达1.3亿元,成为了全国最大的仙草种植加工基地和“王老吉梅州唯一仙草基地”。现已发展形成了包括广东南领药业有限公司、平远威大地有限公司等省市级龙头在内的51家经营主体参与仙草种植、加工,带动农户超6000多户,是全县带动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之一。
说了这么多,肯定有人还是傻傻分不清仙人粄和龟苓膏。来,小编给大家科普下。它俩虽长得像,但从成分、口味、口感上看,还是有区别的。龟苓膏是一种药膳,主要成分为龟板和土茯苓;色泽偏棕褐,口感微苦,更有弹性。仙人粄是一种清凉饮品,主要原料是仙人草,色泽棕黑有光泽,口感软嫩柔滑,易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