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首页
  • |省情要览
  • |省情数据库
  • |数字方志馆
  • |全粤村情
  • |产业• 产品
首页 > 首页 > 走进广东

佛山俗趣 | 吾乡喜秋宵 ——佛山秋色

来源: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发表日期:2021-11-09 15:32:33 作者: 字体:[增加 减小]

  在佛山,每当到了秋季,人们都会举行一场隆重的庆丰收的岁时节令习俗——秋色。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这份喜悦。

  佛山秋色历史悠久,自明正统十四年(1449)定名,至今已流传500多年。“会城喜春宵,吾乡喜秋宵。醉芋酒而清风生,盼嫦娥而逸兴发。于是征声选色,角胜争奇。”“行者如海,立者如山,柚灯纱笼,沿途交映,直尽三鼓乃罢。”这是清乾隆《佛山忠义乡志》对佛山秋色的记载。

图片

秋色彩灯(来源:佛山新闻网)

  相传,佛山秋色起源于两晋时期,肇端于儿童舞草龙庆丰收的“孩童耍乐”。随着时间的推移,民间扮演故事活动逐步盛行,在不断吸收各地民间文化活动形式的基础上,庆丰收的文化活动内容也日益丰富,明正统十四年(1449)定名为秋色,又称为“秋宵”“出秋色”“出秋景”。

图片

2019年佛山秋色巡游(许跃飞  摄)

  明代中叶至清代,随着佛山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和繁荣,佛山秋色也发展至鼎盛时期,造就了不少能工巧匠。

  为了庆祝丰收,人们利用农产品或手工业剩余材料,制成各种工艺品。每于丰年,行业或各铺里居民自发组织大型的出秋色活动,一铺发起,全镇二十多铺及四乡群众纷纷前来助兴,通过争雄斗胜的巡游演示,形成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图片

秋色彩灯(来源:佛山新闻网)

  随着秋色项目的不断创新和丰富,秋色技艺的提高,秋色争奇斗艳的竞技性更强,秋色会景以比赛的形式出现,故又称为“佛山秋色赛会”。

图片

佛山秋色巡游现场(许跃飞  摄)

  佛山秋色基本内容分为民间工艺品和文艺表演两大类。

  民间工艺有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等五种,工艺特点是:原材料随手可得,化腐朽为神奇;制作技艺新奇妙肖,以假乱真。

  文艺表演包括民间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五类,音乐部分包括“吹打”“十番”“锣鼓柜”三种形式,都是流行于佛山的民间音乐。

图片

佛山秋色巡游中的舞龙表演(陈顺贞  摄)

  秋色巡游的表现形态又分为灯色、马色、车色、地色、水色、飘色、景色七色,有固定的巡游路线和程式。巡游队伍的排列顺序为信号灯、开路队、头牌灯色、灯色、车色、担头秋色、马色、台面秋色、水色锣鼓柜、十番飞钹表演、地色、麒麟、狮子、大头佛等,参演群众数千人,队伍长达数里,观者如潮,气氛热烈。

微信图片_20211109152237.jpg

佛山秋色巡游队伍(许跃飞  摄)

  佛山秋色与当地农业、手工业和商贸的繁荣密切相关,并通过争雄斗胜的“秋色赛会”,使秋色不断创新和提高。2008年,佛山秋色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从2010年起,佛山以“秋色”为名,在每年金秋季节举办盛大的民俗文化活动。

图片

佛山秋色巡游表演现场 (陈顺贞  摄)

随着时代的发展,秋色的形式和内容也在不断创新发展。现在的佛山秋色,将省内外国家级、省级代表性非遗项目融入活动中,不仅丰富了秋色巡游文化内容、促进了各地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增进了人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有力地宣传了佛山的城市形象,成为佛山的一道靓丽风景。


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佛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视频:佛山新闻网

 
网站地图

© Copyright 2018 dfz.gd.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广东省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粤ICP备2021022200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78号       网站标识码4400000005

技术支持:南方新闻网    数字广东网络建设有限公司

联系我们 电话:020-83134503    邮箱:dfzkfc@gd.gov.cn    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相关事宜

广东省情网
手机网站二维码
方志广东
微信二维码
无障碍浏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广东省情网”,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