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此刻
抛下你的烦躁和生活的喧嚣
小编带你到一处旧时光里走一走
远离大都市
云游小古镇
静享片刻慵懒时光
松口镇(新梅互联 摄)
松口镇,地处梅州市梅县区东北部,在梅江的下游,是个依山傍水的小盆地。因地处松源河注入梅江的入口而得名(另说,该地有松柏圩和溪口圩,故合称“松口”)。这里因河而兴,因侨而名。
松口镇一景(谢石峰 摄)
松口镇建制早于梅州,是千年古镇,为岭南四大古镇之一。
这里是客家重镇。宋代以降,松口各姓氏先祖从闽赣迁居此地,开发建成闽粤赣商贸集散地。
这里是著名侨乡。宋代伊始,特别是清末民国初期,松口成为梅州,乃至闽粤赣客家人向海外迁徙的重要驿站、世界客侨“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地、客家人“印度洋之路”的第一港。历史上,这里的乡民与海外通邮、通航、通商不用经过嘉应州(今梅州)城,经汕头港直接转松口,可见当时的松口有多“牛”。因其繁华盖过州城,以至有“松口不认州”的说法。
走进千年古镇
探寻时代印记
2013年10月13日,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落成仪式(朱日辉 摄)
中国(梅州)移民纪念广场(朱日辉 摄)
眼前矗立的移民纪念碑
由名为《家园》的主题雕塑组成
这是对梅州,尤其是松口镇
作为客家人移居海外原乡的纪念和印证
更是海外华人寻根溯源的象征
源于此 而不止于此
念于此 而愿归于此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
松口作为粤东北重要的水陆码头
商贾众多
镇上至今保存着各个时期的街道建筑
既有古朴的木板铺面
又有南洋风格的灰塑骑楼
纵深宽敞的平面布局
与中西元素装饰的门店立面
使古街中西合璧的连片店铺
有机统一而富有变化
临江吊脚楼与店铺亭顶建筑
形成曲折起伏的古街轮廓线
古街昔日的繁华
仍能从斑驳墙体上探知
从清晰轮廓线里找寻
2013年6月,“松口古街区”获评为
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明代兴建,是松口古街的典型代表
全长达200米,街宽2米多
100多间店铺形成东西走向的狭长街巷
店铺平面布局对称方正
楼下经营、楼上寝室
如同现代商住楼
夯墙灰瓦面的两层建筑
活动木板铺面
仅容一人站立的阳台
别具一格
清末,松口-汕头贸易船队(翻拍自《松口镇志》)
20世纪50年代
梅县在松口设立松口港务所
并进行港口建设
为广东省内河一大港口
水上交通十分发达
商贸物流很是活跃
彼时
粤东、闽西、赣南等地客家人下南洋
大多以松口为中转站
到这里搭乘电轮至潮州柘林港或汕头港
再转乘木船、帆船、商船等到南洋国家
昔日船来船往的河面
已回归平静
碧水荡漾
偶有小船只驶过
松口圩镇濒临梅江
清朝开始建设码头
至民国期间建有蔡屋码头、
火船码头、关帝码头、
天后宫码头、盐厂码头等29座
据历史资料记载
停靠船只最多时有1000多艘
火船码头(来源网络)
其中,火船码头是梅江水运
经韩江、汕头港出海的最大码头
也是闽粤赣水上交通枢纽、
物流集散中心
当年,有多少客侨
从这里登船出南洋
又从这里回到梦中的家
今日,顺阶而下、拾阶而上
早已没了往日的欣喜悲欢
只剩码头和雕塑回放着过往影像
上世纪初梅县地区最大的旅店
是当年众多华侨曾落脚的地方
它见证了古镇街区的兴衰
也见证了客家地区
广大华侨离乡背井、远涉重洋的悲欢离合
松口镇境内梅江河上的第一座桥梁
20世纪30年代初期
由海外侨胞募资兴建
站在梅东桥上
可饱览松口镇沿江两岸醉美风光
在岁月长河川流不息的轮回里
客侨桑梓情怀不变
此桥见证
古镇名片:
素有“文化之乡 山歌之乡 华侨之乡”的美誉;2012年,松口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中国移民纪念地”;2014年,松口镇获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重点镇”;2015年,松口镇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2017年,松口镇获评“广东十大海上丝绸之路文化地理坐标”称号;2018年,松口镇获评“最受网民喜爱的广东十大古村镇”。
松口古镇
于旧时下南洋的客家人来说
这里是故乡,是回不去的家
便纵有千般爱恋和牵挂
也只能梦里百转千回
念念不忘
而对于现在的客家人来说
这里是一段不能忘却的旧时光
千年古镇
一水一景
一街一屋
一砖一瓦
更是藏了不少旧时的故事
时间越久,魅力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