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虽是山区,但生活在这里的客家人历来崇文重教,耕读传家,英才辈出。丘成桐,就是这样一位身上折射出客家精神的国之栋梁!一个与新中国同龄、无论身处何方总牵挂着这一方故国乡土的学者。
丘成桐教授(来源: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
他是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院长,哈佛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菲尔兹奖、克拉福德奖、沃尔夫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得主。是当今世界公认的最著名的国际数学大师之一,被国际数学界公认为“近四分之一世纪”里最有影响的数学家。国际数学大师、阿贝尔奖获得者辛格说:“即使在哈佛,丘成桐一个人就是一个数学系!”
书香之家
丘成桐,原籍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1949年出生于广东汕头,同年随父母移居香港。
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羊岃自然村(摄影: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其父丘镇英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后负笈东瀛早稻田大学修读政治经济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投笔从戎,参加抗日救亡工作。抗战胜利后执教香港崇基书院。
其母梁若琳,书香闺秀,是梅州中学老师、梅州历史上最后一位秀才梁伯聪(林风眠的老师)的掌上明珠。未出闺门就已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
其父一生固守己志,不屈不挠,奋勇精进,其母一生性情温驯,坚强隐忍,和睦谦厚,丘成桐奋发向上、刻苦自励的精神与父母的立身表率有着莫大的关系。“父亲让我读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以及西方的书籍如歌德的《浮士德》等。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丘成桐回忆起父亲的教导,现在仍旧十分清晰。
“我小时候家里很穷,虽然父亲是大学教师,但薪水很低,家里入不敷出。我至今非常感激父母从来没有鼓励我为了追求物质生活而读书,总是希望我们有一个崇高的志愿。”丘成桐说。
丘成桐的父母(来源:数理人文)
勇攀高峰
中学时丘成桐入读培正中学,第一次接触到简洁优雅的几何定理,“几何的美丽使我赞叹”,自此,热爱数学的熊熊烈火开始在他心底埋下火种。而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就读期间,大学的数学更使丘成桐大开眼界,他对数学越学越兴奋,成绩也十分优异,只读了三年,就学完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
1969年,香港的美籍教授色拉夫将丘成桐推荐给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著名华人数学家陈省身教授。从此,丘成桐开始在数学的崇山峻岭里,跋涉攀爬。
1976年,年仅26岁的丘成桐就破解了著名的数学难题“卡拉比猜想”,开创了几何分析学科;1982年,他又因此获得有着“数学界诺贝尔奖”之称的“菲尔兹奖”,是获得这项世界顶级数学奖的第一位华人数学家。
此后的36年,丘成桐先后获得了麦克阿瑟奖、克拉福德奖、美国国家科学奖、沃尔夫奖、马塞尔·格罗斯曼奖等15个数学、物理诸多领域的顶级奖项,上述任何一个奖项都是许多数学家终其一生追求的。丘成桐以顽强的意志力和拔类超群的才华,不断攀上一座座科学高峰!
丘成桐教授(来源:蕉岭县委新闻组)
家国情怀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多年来,丘成桐教授始终心怀祖国,心系家乡,以推动中国数学的发展、推广普及科学为己任,致力于人才培养和学术传播,发起和促进了多项奖项赛事和大会,建立了包括丘成桐中学科学奖、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新世界数学奖、晨兴数学奖、世界华人数学家大会等人才发掘培养和科研交流平台。
从1984年起,他先后招收了十几名来自中国的博士研究生,要为中国培养微分几何方面的人才。他筹资成立了中国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1994年)、北京中国科学院晨兴数学中心(1996年)、浙江大学数学科学研究中心(2002年)和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2009年)等多个学术机构,并不取分文报酬担任主任。
丘成桐接受杨澜采访,谈到自己“一分钱薪水都不领”的原因(来源: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
他发起举办国际华人数学家大会,极大提升了华人数学家在国际上的声望。他培养的70余位博士多数是中国人,有许多已经是国际上非常杰出的数学家。由于对中国数学发展的突出贡献,他获得了2003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技合作奖。
今年6月,由丘成桐领衔筹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在北京怀柔区成立。研究院致力于搭建数学研究与产业应用密切结合、数学家和企业家互动沟通的开放平台,畅通数学家与工程技术专家之间的沟通渠道,根据产业行业需求凝练形成应用数学主攻方向和关键科学问题,争取形成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
丘成桐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成立仪式上致辞(来源: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中心)
古稀之年,丘成桐仍孜孜不倦地驰骋在数学的王国里,为培养数学人才,振兴中国数学事业无私奉献、鞠躬尽瘁。他说:“我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帮助中国强大起来。”
热爱桑梓
走进丘成桐祖居地羊岃自然村,村口公园立有“羊岃院士之村”的标识,一侧是解决卡拉比猜想的关键方程,村里白墙黛瓦,花草清香。
蕉岭县文福镇白湖村羊岃片的村口公园设置了数学公式装饰等,增添“院士之村”的数学元素(来源:掌上梅州)
这个不到300人的小村文化底蕴深厚,曾培育出清代武举丘春秀、贡元丘桐、秀才丘集熙(镇平县督学、丘成桐院士祖父)、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丘镇英(丘成桐院士父亲)以及明治大学的丘庆元等一大批杰出人才,从这里走出去的大学生也不下百人。
“我父亲常常跟我们讲,不能够忘记梅州蕉岭。”“我总惦记着蕉岭,惦记着梅州的发展。”丘成桐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
2003年9月15日上午,蕉岭县举行丘成桐教授回乡探亲报告会,丘成桐在会上深情回顾了回乡探亲、回国讲学的感受,以自己在数学王国里孜孜不倦、刻苦钻研的经历,循循善诱地教导青年学子爱国爱家、严谨治学,为祖国科学的发展、国家的繁荣而努力。2015年10月11日,丘成桐在梅州市蕉岭县联谊,并和蕉岭县商定在蕉岭成立丘成桐奖教奖学基金。2018年12月22日-23日,由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主办,梅州市蕉岭县人民政府协助举办的“卡拉比-丘理论发展四十年”国际会议在梅州蕉岭举行。22日上午,举行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揭牌仪式,蕉岭县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签署《关于开展清华大学教育扶贫工作的合作协议》,与数学科学中心签署《蕉岭县人民政府与清华大学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合作备忘录》。
卡拉比-丘成桐空间雕塑落成剪彩仪式。(来源:蕉岭县委新闻组)
这一切,都是丘成桐教授给家乡梅州蕉岭带来的“大礼包”,将为家乡文化交流、人才培养提供更广的视野和更好的平台,有力提升梅州的教育现代化水平。
院士之风,山高水长。惟愿梧桐花开,有凤来栖,薪传有人,家国双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