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况】 湛江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1983年设立地级市,2023年辖霞山区、赤坎区、麻章区、坡头区、遂溪县、徐闻县,代管雷州市、廉江市、吴川市,另设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东海岛经济开发区)、湛江奋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市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湛江海东新区。土地面积1.33万平方千米(其中市区面积111.6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871.38万人;常住人口707.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340.27万人。
2023年,湛江市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2023年法治政府建设优秀城市”称号。
中共湛江市委书记:刘红兵;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红兵;市长:曾进泽;市政协主席:李多民;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宋会勇。
2023年,湛江市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高质量建设制造强市五年行动计划,实施制造业重点建设项目53个,带动制造业投资261.2亿元,比上年增长76.7%,增速排全省第一名。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0条”。入选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入选2023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全国第三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名单,被纳入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布局。
细化472项措施开展年度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成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个进入全国城市信用状况监测排名100名左右的地市。优化政府采购营商环境工作进入全国先进行列。落实国企改革发展提升年行动66项任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市级29项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事项下放至县级。广州数据交易所(湛江)服务基地揭牌。首次上榜“2023城市数据要素市场发展100强”。建成全国首个数字人民币公积金全业务应用场景。广东自贸区湛江联动发展区复制推广省级赋权改革创新经验42项。与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互设协同发展园,中马(东盟)科技创新孵化中心挂牌成立,对RCEP成员国贸易额增长11.2%。“深湛组合港”正式启动,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运营海铁联运班列37条,开行中欧接续班列4条。
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排全省第二名。68%以上自然村生活污水完成治理或得到有效管控。中心城区水生态治理子项工程项目主体完工,新建雨污分流管道226.2千米,清淤修复管网及错混接改造159.2千米。9家省级以上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建成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分别为148.4万千瓦、190.6万千瓦,并网规模均位居全省第一。完成碧道建设27.5千米,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11个绿美广东示范点加快建设。
民生类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在80%以上。新增创业孵化基地6家,122个乡镇(街道)实现就业驿站全覆盖,入选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119家长者饭堂投入使用。500套公共租赁住房基本建成,2349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完成筹建。完成学前教育“5080”任务,获批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市级统筹、职工医保门诊共济改革平稳落地。
2023年湛江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湛江市货物进出口总额居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首位 2023年,湛江市货物进出口总额701.6亿元,居粤东西北地区首位,比上年增长14.8%,增速、增量均居全省第三位。推进“政府部门+商会”“政府部门+企业”合作,联合开展外贸政策宣讲,助推政策精准直达、落地见效。争取上级稳外贸专项资金,护航企业稳定发展,激发企业增长预期。发挥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广东省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培育区效能,做好“进口规模”大文章。加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海产品)工作站建设。推动“国字号”小家电技贸评议基地落户湛江市廉江,打造小家电行业“湛江标准”。建成“广东省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湛江市小家电(厨房电器)基地公共展示中心”,促进全市家电产业集群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全年组织13家家电出口企业到越南参加“2023越南国际消费类电子及家用电器博览会”,成为广东省代表团中规模最大的地级市代表团。组织企业参加第133届、134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参展企业151家,展位318个,涵盖家用电器、电子消费品、车辆等展区28个,达成出口成交意向超1亿美元。组织企业参加2023年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达成采购成交意向1300万美元。
湛江市被评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 2023年3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关于授予湛江市“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称号的决定》。湛江市教育系统累计投入34.7亿元,开展“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市”创建工作。先后分2期新建中小学学位12.9万个;改善1173所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将普通高中从73所整合为51所,中职学校从66所整合为23所;实现学前教育“5080”目标(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公办及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80%的发展目标);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控制在省要求之内;7所中职学校入选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12个专业入选省“双精准”(校企精准对接、精准育人)示范专业;高标准建设湛江教育基地,超3万名师生进驻;11人获评为全国模范教师,36人获评为全国优秀教师,近100名教师获评为特级教师,超100名教师获评为南粤优秀教师;成立省、市名教师、名校(园)长、名班主任工作室205个。
全国首个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发布 2023年4月4日,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由湛江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广东工业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研究编制的《广东省红树林碳普惠方法学》。该方法学为国内首个可监测、可报告、可核查的二氧化碳核证减排量方法学,解决红树林碳增汇的量化和变现两大难题,推动红树林碳增汇市场化、价值化,标志着中国首个蓝碳碳普惠方法学正式实施,湛江市红树林碳汇核算形成首个“广东标准”。该方法学具有适用性、可靠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适用于各种红树林生态修复(包括造林和营林)过程中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的核算,规定申报主体为投入非财政资金进行红树林生态修复的企业、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自然人,且非财政资金比例占比在50%以上。同时,该方法学确定白骨壤、红海榄、桐花树等6种红树林单一群落及混合群落的平均固碳水平作为红树林基准值。
全国首个公积金数字人民币全业务场景建成2023年4月21日,湛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数字人民币场景应用上线申请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通过,该中心成为全国首家接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全国住房公积金银行结算数据应用平台,实现数字人民币在全业务场景应用的公积金中心。该中心拓宽线上便民服务和数字人民币应用渠道,成为广东省首家在“粤省事”“粤智助”平台办理公积金数字人民币提取业务场景应用的公积金中心。至年底,全国5家接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平台的公积金中心中,湛江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是唯一一家全业务场景应用的中心,湛江业务笔数和金额占比排第一名。
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投产2023年6月6日,全省最大的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投产仪式在湛江市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港码头举行。“海威2号”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单个养殖周期可收获超50万公斤鱼类,以鳘鱼、军曹鱼、鞍带石斑鱼(龙趸)等中高端名贵海水鱼养殖为主。“海威2号”是一种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其结构能抵御15级超强台风;搭载自动投饵、在线监测等智能设备,形成智能化养殖管理,可节省人工成本60%;平台空间搭载太阳能电力系统,日均发电量约200千瓦时,实现绿色能源的自给自足,环保低碳。
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项目建成投产2023年12月23日,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氢基竖炉(HyRESP 100)项目点火投产,标志着国内首套百万吨级氢基竖炉(HyRESP 100)投入工业化运营。该项目于2022年2月15日开工建设,主要设施包括竖炉本体、竖炉装料卸料系统、产品冷却系统、气体回路系统、原料输入和成品输出系统,以及配套的球团供应系统、能源公辅系统和信息化系统。该项目采用宝武全球首创的氢冶金电熔炼工艺(HyRESP 100),通过贯通富氢气体净化、氢基竖炉还原、二氧化碳捕集、直接还原产品冷却等绿色短流程,形成自有知识产权的低碳冶金工艺技术,对比传统铁前全流程高炉炼铁工艺同等规模铁水产量,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0万吨以上。
(杨贵元)
【县情概况】
湛江市赤坎区 位于湛江市东北部。2023年辖8个街道。土地面积62.0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7.58万人,常住人口42.99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380.39亿元,比上年增长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82.06亿元,增长0.5%;第三产业增加值297.19亿元,增长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3亿元,增长32.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万元,增长0.8%。
2023年1月,赤坎区被自然资源部认定为“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11月,赤坎区“淡晒马友鱼”“海味鸡仔饼”被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评为“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12月,赤坎区滨海社区工会户外劳动者爱心驿站被全国总工会确认为2023年“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
(梁强华)
湛江市霞山区位于湛江市东南部。2023年辖10个街道。土地面积11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8.17万人,常住人口40.62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458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06亿元,下降7.7%;第二产业增加值199.21亿元,与上年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255.71亿元,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76亿元,增长3.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6万元,增长0.8%。
2023年2月,霞山观海长廊红树林被列为全市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12月,东纯村等5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名单;同月,越秀—霞山两地合作共建产业园挂牌成立,东新街道爱心驿站获评为全国最美驿站。
(谢其平)
湛江市麻章区 位于湛江市西南部。2023年辖3个镇。土地面积476.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1.69万人,常住人口33.8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20.49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7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75.15亿元,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110.97亿元,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06亿元,下降8.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4万元,增长5.7%。
2023年2月,麻章镇获评为“省信访工作示范乡镇(街道)”。11月,麻章区甘园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同月,麻章区入选“2023年度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榜单。
(简嘉颖)
湛江市坡头区 位于湛江市东北部。2023年辖2个街道5个镇。土地面积564.9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44.45万人,常住人口34.38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398.4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40亿元,增长1.9%;第二产业增加值277.15亿元,下降0.2%;第三产业增加值101.92亿元,增长8.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11亿元,增长12.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万元,增长3.3%。
2023年6月,湛江湾实验室龙王湾园区建成,渔业大数据中心启用。9月,坡头区获颁广东省2022年度“平安鼎”。12月,南三岛鹭州大桥项目建成通车;同月,湛江海东新区入选“全国2023年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排第47名。
(关文生)
雷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2023年辖3个街道18个镇。土地面积3708.7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89.95万人,常住人口132.59万人。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386.42亿元,比上年增长3.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81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7.72亿元,增长5.6%;第三产业增加值176.89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69亿元,增长32.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9万元,增长5.4%。
2023年6月,全省最大的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海威2号”下水投产。8月,雷州黑山羊列入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2月,龙门镇进入“2023广东镇域经济发展力”百强榜;同月,雷州半岛沿海滩涂和九龙山红树林湿地入选全国首批候鸟重要栖息地;同月,雷州市成功创建广东省健康县(市)。
(谭弼元)
廉江市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2023年辖3个街道18个镇。土地面积286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88.04万人,常住人口137.19万人。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5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1.09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00.59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14.08亿元,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79亿元,增长4.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1万元,增长5.5%。
2023年1月,廉江市小家电产业集群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8月,良垌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9月,被评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12月,2023廉江家电博览会暨红橙文化节开幕,同时庆祝廉江撤县设市30周年。同月,廉江市入选第一批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赖思恩)
吴川市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2023年辖5个街道10个镇。土地面积870.0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24.87万人,常住人口91.68万人。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3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1.49亿元,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105.73亿元,下降0.7%;第三产业增加值167.67亿元,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6亿元,增长8.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万元,增长4.1%。
2023年4月,通过产业集群复评吴川市获“中国羽绒之乡”命名授牌;同月,吴川市长岐镇入选全国2023年农业产业强镇创建名单。11月,入选全国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榜。
(李想)
遂溪县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2023年辖1个街道15个镇。土地面积2128.86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12.27万人,常住人口83.17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426.43亿元,比上年增长0.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0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86.78亿元,下降9.1%;第三产业增加值179.65亿元,增长2.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8亿元,增长3.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增长3.3%。
2023年1月20日,遂溪大道全线通车。5月13日,2023广东(遂溪)湛川河谷“仙品荔”湾区品鉴会在广州市越秀区北京路开幕。12月26日,遂溪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大湾区(广州)体验中心揭牌。
(曹锡洪)
徐闻县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2023年辖1个街道14个乡镇。土地面积1979.6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79.52万人,常住人口64.16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255.02亿元,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1.52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0.22亿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93.28亿元,增长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77亿元,增长28.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万元,增长4.2%。
2023年3月,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徐闻段)D4标段成为湛江首个移交并开工标段;同月,角尾乡“解放海南启渡点”被列入省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11月,徐闻县1个镇6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12月,国家电投湛江徐闻海上风电场项目获2022—2023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成为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国家优质工程金奖项目,也是广东省首个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的海上风电项目。
(王雪利)
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第一批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9.2平方千米。2006年6月经商务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批准,在东海岛扩大规划控制面积10平方千米。2009年12月,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与省级东海岛经济开发试验区合并。合并后开发区总面积356平方千米,由建成区及东海岛、硇洲岛、东头山岛和南屏岛等区域组成。下辖1个镇、5个街道。年末户籍人口32.14万人,常住人口34.6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770.25亿元,比上年增长0.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67.0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1.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82亿元,增长8.2%。
(熊二平)
湛江奋勇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前身是奋勇华侨农场,始建于1952年,土地面积44.93平方千米,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缅甸、老挝、新西兰、印度、泰国、荷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归侨侨眷共3881人,是广东省安置归难侨的重要基地之一,也是湛江市唯一的华侨农场。1988年10月下放湛江管理,由广东省国营奋勇华侨农场更名为湛江市华侨农场;1997年1月改设为湛江市华侨管理区(正处级),为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赋予县一级行政、经济管理职能,享受县一级同等政策待遇;2011年12月省科技厅批准设立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奋勇新区;2012年3月市委、市政府把湛江市华侨管理区更名为湛江市奋勇经济区,加挂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奋勇新区牌子,为湛江市政府派出机构。2023年末户籍人口5424人,常住人口4946人。2023年工业总产值23.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19.32亿元,增长33.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亿元,增长2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66万元,增长17.69%。
2023年6月,中马(东盟)科技创新孵化中心在奋勇高新区揭牌成立。8月,中国·越南(深圳—海防)经贸合作区协同发展园揭牌。10月,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湛江企业服务中心奋勇分中心在奋勇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揭牌。12月,广州市—湛江市产业转移合作园挂牌成立。
(邢彩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