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况】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1988年设立地级市。2023年辖梅江区、梅县区、平远县、大埔县、蕉岭县、丰顺县、五华县,代管兴宁市。土地面积15864.51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35.08万人;常住人口384.9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9.35万人。祖籍梅州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700多万人,遍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3年,梅州市创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入选全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整市(州)试点名单;获评“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为连续6次获评该项荣誉。
中共梅州市委书记:马正勇;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马正勇;市长:王晖;市政协主席:杨朝晖(2月任职);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蒋万军。
2023年梅州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 2023年1月30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二批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名单,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通过验收,成为广东省首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客家文化(梅州)生态保护实验区于2010年5月获批设立,总体规划于2017年5月获批实施,保护区覆盖梅州市全境8个县(市、区)。梅州市秉持“保护优先、整体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建设理念,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建设目标,推进实验区建设,推动客家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立市级实验区管委会,8个县(市、区)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形成“市管委会+县示范区管委会、其他县(市、区)管理中心”管理模式。2018~2021年,梅州市财政安排经费1488万元,争取中央财政2725万元、省级财政2140万元,撬动社会参与资金68.6亿元。
探索非遗保护“梅州路径”。在梅州,梅州客家山歌、广东汉剧、埔寨火龙、五华提线木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客家古村落、围龙屋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相依相存,呈现出浓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方特色。10年间,梅州组织开展非遗普查、挖掘、整理等工作,逐步完善非遗资料库,实现制度机制从无到有、设施场馆从少到多的转变。2010年,梅州有6项国家级、21项省级、3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到2023年初,梅州构建起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有十大类别的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20项,认定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73位。
推进客家文化活态传承。梅州以推进实验区建设为契机,重点抓好客家围龙屋、名人故居、古村落等客家文化传承重要载体的活化保护工作,推进文化生态环境建设。据不完全统计,梅州保存较好的客家围龙屋有4367座、名人故居(旧居)422处、红色革命旧址366处、文保单位499处、国家级传统村落78个、国家级古村落5处。
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举行 2023年11月3—4日,以“弘扬客商精神·助力民族复兴”为主题的第六届世界客商大会在梅州举行,来自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名客商和嘉宾参加。大会首次在全球五大洲设立海外分会场,扩大大会的全球影响力。大会聚焦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举办台湾百名客属青年企业家岭南行、2023“宪梓杯”全国青少年足球邀请赛决赛、东山健康·2023梅州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聚焦增强高质量发展后劲,举办福建、江西、广东三省苏区振兴发展投资推介活动、以“苏区融湾入海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嘉应论坛;聚焦彰显高层次客家文化,举办陕西、湖南、湖北、福建、广东五省中国汉剧展演、客家美食周等活动。大会期间,全市动工和投产项目213个,计划投资总额980亿元,完成投资总额266.45亿元。其中,动工项目115个,计划投资608.39亿元,完成投资78.53亿元;投产项目98个,计划投资371.61亿元,完成投资187.92亿元。
首届广东林业博览会在梅州举行 2023年12月1—3日,以“绿美广东、绿色富民”为主题的首届广东林业博览会在梅州举行。来自江西、湖南、广西、海南、贵州等5个省(自治区)、广东省21个地市共计200余人参加开幕式。活动分设省综合展区、各地市展区、重点企业展区等三大展区,展示全省林业产业发展成果,搭建信息共享、合作交流平台。展览面积8000平方米。林业博览会期间,举行广东省林业发展学术交流会,以及森林康养产业发展专场、竹产业发展专场、油茶产业发展专场、林草中药材产业发展专场等4个专场研讨会,组织开展企业供需对接,组织参展产品评奖等活动。22个林业项目进行现场签约,签约金额68亿元,涵盖岗梅药材、山茶籽油、灵芝等林下产业。
梅州市五华县被认定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2023年7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关于命名、认定2022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的公告,梅州市五华县等7个县(市、区)被命名为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五华县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是全国唯一拥有男超和女超两支职业足球队的县。
五华县推动职业足球、群众足球、青少年足球运动协调发展,先后制定出台《五华县加快体育产业发展实施意见》《五华职业足球队参加中国足球协会联赛绩效奖励方案》《五华县足球改革发展实施方案》《五华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五华县体育发展“十四五”规划》等政策文件,成立创建足球特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足球发展工作。连续多年承接中国足球超级联赛和甲级联赛的赛区任务,全县形成县镇村三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每天参加体育锻炼人数32万人,国民体质测定合格达标的人数比例86%,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38平方米,全县体育场馆实行免低收费开放给群众。
2021年五华县入选“首批全国县域足球典型名单”,2022年五华县球王故里足球生态精品线路入选2022中国体育旅游精品线路,2023年梅州市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投入运行 2023年3月6日,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在梅州市五华县河东工业园投入运行,是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在该电站,电池直接浸没在舱内的冷却液中,实现对电池直接、快速、充分冷却降温,确保电池在最佳温度范围内运行,有效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项目从开工建设到运行耗时4个多月,规模为70兆瓦/140兆瓦时,按照每天1.75次充放测算,每年可发电近810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5万吨。
(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县情概况】
梅州市梅江区 位于梅州市中部。2023年辖3个街道4个镇。土地面积570.64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6.38万人,常住人口43.71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304.98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131.9亿元,增长8.7%;第三产业增加值163.54亿元,增长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3亿元,增长2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33万元,增长4.6%。
2023年,梅江区三角镇入选2023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发展力百强;广东梅州经济开发区被中国电子电路协会授予“中国电子电路示范园区”;梅江区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入选第四批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名单;梅江区5个基地入选广东省“菜篮子”基地、1家企业入选省级农产品定点批发市场、3个基地入选“粤字号”农业品牌示范基地。
(梅江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梅州市梅县区 位于梅州市中部。2023年辖17个镇1个办事处1个高管会。土地面积2482.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61.38万人,常住人口55.27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58.48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02亿元,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87.15亿元,增长10.3%;第三产业增加值108.31亿元,增长6.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25亿元,增长7.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万元,增长3.3%。
2023年3月1日,梅县区获评“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4月12日,梅县区获“品牌兴农”全国首批专项典型案例。11月4日,梅县区东部快线第四标段(雁洋—松口段)建成通车。11月,梅县区雁洋镇被评为“2023年广东省森林城镇”。12月19日,梅县黄鸡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梅县区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兴宁市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2023年辖3个街道17个镇。土地面积2104.8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13.72万人,常住人口76.73万人。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213.07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29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8.83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增加值118.94亿元,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29亿元,增长7.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万元,增长3.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9万元,增长8.8%。
2023年8月8日,龙田镇入选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2月12日,兴宁市宁新街道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获评“全国2023年度工作突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12月18日,兴宁市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一级图书馆”。年内,兴宁沃柑、兴宁单丛茶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兴宁市地方志办公室)
平远县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2023年辖12个镇。土地面积1381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5.47万人,常住人口18.55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93.72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0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26.65亿元,增长8%;第三产业增加值51.17亿元,增长6.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38亿元,增长19.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9万元,增长4.2%。
2023年5月,平远县获得2022年国务院林长制工作督查激励,是广东省唯一获评单位。10月,平远县获评第七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举办第十四届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梅州·平远站。11月,平远县河头镇黄田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2月,平远县图书馆被文化和旅游部评为“一级图书馆”;平远茶油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平远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大埔县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2023年辖14个镇和1个林场。土地面积246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3.32万人,常住人口32.07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06.8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9.8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9亿元,增长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万元,增长4.4%。
2023年,大埔县获评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县、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被广东省授予“平安鼎”、儿童友好示范县。湖寮镇入选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百侯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广东省儿童友好示范镇、广东省森林城镇。百侯镇派出所获评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湖寮镇莒村村、三河镇五丰村获评广东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广东飞马峰生态茶园入选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
(大埔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蕉岭县 位于广东省东北部。2023年辖8个镇。土地面积96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2.82万人,常住人口17.96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14.37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78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51.26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44.33亿元,增长4.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11亿元,增长12.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1万元,增长6.5%。
2023年,蕉岭县被水利部评为第六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丘成桐国际会议中心被认定为“2023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蕉岭猴头菇被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
(蕉岭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丰顺县 位于广东省东部。2023年辖16个镇1个农场。土地面积2706.34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71.69万人,常住人口48.01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32.4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45亿元,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52.01亿元,增长19.4%;第三产业增加值52.96亿元,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6亿元,增长12.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6万元,增长3.4%。
2023年3月6日,丰顺县八乡山镇(番薯)被农业农村部评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3月24日,梅州市韩山历史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月,马图绿茶和黄金姜糖入选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名单。
(丰顺县史志办公室)
五华县 位于广东省东部。2023年辖16个镇。土地面积3237.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50.86万人,常住人口92.62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8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3.61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36.49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104.45亿元,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6.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万元,增长7.5%。
2023年1月10日,五华县团校挂牌成立,是广东省第一所挂牌成立的县级团校。3月22日,五华县获评“广东省戏剧之乡”。3月24日,梅州市球王故里文化旅游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1月23日,五华县入选首批123个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成为广东省5个上榜县(市)之一。12月11日,五华高山红薯获评广东省“十大名薯品牌”。12月,“大田柿花”入选2023全国“土特产”推介名单。
(五华县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