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况】韶关市位于广东省北部。1975年设立地级市。2023年辖浈江区、武江区、曲江区、仁化县、始兴县、翁源县、新丰县、乳源瑶族自治县,代管乐昌市、南雄市,另设韶关新区。土地面积18412.66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36.01万人;常住人口285.7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70.45万人。
中共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少荣;市长:陈志清;市政协主席:胡海运;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廖锦添。
2023年韶关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韶关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 2023年,韶关市落实广东省“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出“百千万工程”行动方案。在全省率先成立9个工作专班,并构建“1+N+X”政策体系,配套出台82项政策,各县(市、区)也出台20项实施方案和行动方案。制定266项任务清单,完成率99.2%,累计发现并解决879个问题。统筹指导全市10个县(市、区)、105个乡镇(街道)实行差异化协同错位发展。其中,南雄市作为典型县,实施72个项目,完成投资35.68亿元;10个典型镇完成规划编制,实施143个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完成投资19.73亿元;60个典型村完成36个规划编制,386个谋划项目,完成投资9.85亿元。韶关争取到11项国家级试点和45项省级试点,并获设8个国家级、省级复制推广改革案例。完成省“百千万工程”信息综合平台地市标准版试点和示范点建设。在产业发展方面,举办15场招商大会,完成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284个,新开工建设项目1246个,完成年度投资额270亿元。推进1个市级主平台和6个省级特色产业园建设,新签约项目183个,新增投产项目206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8.88亿元、比上年增长8.4%。新增727个种养类项目、44家民宿、39个文旅康养项目。在乡村振兴方面,199间乡村振兴车间累计吸纳就业1.56万人。全市拥有35家省级以上林下经济示范基地,20个省级以上森林康养基地(含试点);林业产值270.3亿元,增长9.95%;林业产业新签约项目50个,合同投资额48.46亿元;开工项目50个,完成投资8.82亿元。超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任务4.27万公顷,完成林分优化1.28万公顷。建成7个森林乡村、6个绿美古树(红色)乡村和1个古树公园。在基础设施方面,新建城镇污水管网382.65千米,完成农村公路建设730.81千米,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287处、农村危房改造230户,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率62%。在公共服务方面,新建、改扩建25所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8280个公办学位,提供1740个托位。推动14家乡镇卫生院提升为中心卫生院。建成运营122家长者饭堂,为19.3万人次提供助餐配餐服务。此外,省直机关单位组建7个纵向帮扶组团,21个单位21名干部在韶关市挂职开展帮扶工作。莞韶产业共建园区新签约项目133个、总投资221亿元。政协委员参与6场对口协商活动,为“百千万工程”资政建言。韶关市还在全省率先成立“乡村振兴巾帼志愿宣讲员”、青春合伙人助力“百千万工程”服务队。并与7个县(市)和14家省内高校院所结对共建94个产业、民生项目。首批聘任67名专家委员加入市“百千万工程”专家智库。落实“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行动帮扶项目1194个,投入资金物资9.07亿元,受益人群83万人次。抖音集团为“百千万工程”提供百亿流量支持在韶关率先落地。此外,建筑业企业与乡镇(街道)结对帮扶项目160个、总投资1.52亿元,完工123个、完成投资5000万元。同时,开展“万名乡贤帮千村”行动,乡贤数据库登记1.25万人,新增乡贤帮扶项目244个、投资21亿元。
绿美韶关生态建设 2023年是深入推进绿美韶关生态建设的开局之年。韶关市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包括开展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古树名木保护提升、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绿美保护提升、绿色通道品质提升、林业产业发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270.3亿元,比上年增长9.95%,争取林地定额指标926公顷。超额完成林分优化1.28万公顷,重点工程造林0.64公顷。河口林场入选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试点单位。累计植树(折算)30余万株,打造省级“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1个,市县镇三级植树点105个。新建11个绿美广东示范点,7个森林乡村、3个绿美红色乡村,建成26个绿色社区、3所绿色学校,新增、提升公园绿地2.5万平方米。5个镇获评年度省级森林城镇。完成8350株古树挂牌和信息建档入库,实施古树名木保护巡查414次、体检1133株、抢救修复17株。推出古树研学、森林康养旅游线路3条,打造绿美古树乡村3个、古树公园1个。构建“一长两员”林长制管护体系,包括市级林长12名、县级林长123名、镇级林长1251名。全年发布县级以上林长令26道,各级林长巡林14.16万人次。通过“林长+检察长”模式,办理古树名木保护公益诉讼案件32件。评选出23个县级林长制工作提升示范点。全年签约林业项目50个,合同投资额48.46亿元。推出韶关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韶林优品”。完成油茶新造2733.33公顷、低产低效林改造和抚育1086.67公顷,新增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家、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个、林业龙头企业3个。实现林地林木资源资产价值变现8820公顷。在油茶保险、森林碳汇等领域率先试点。特色保险保费规模154.33万元,提供保额1.61亿元,涉林贷款发放7亿元。排查出涉林嫌违法违规案件187件。新建和维护生物防火阻隔带数百千米,处置早期火情157起。至年底,韶关市累计投入松材线虫病防控资金4272万元,完成飞行器喷洒施药防治面积1.17万公顷。储备国家公园项目113个、资金总额33.13亿元。韶关市芙蓉山拾贝湖和仁化县石塘沙湾小微湿地入选全省小微湿地示范点。全年审核审批使用林地建设项目382个。追加采伐限额21.7万立方米。有序完成生态林和商品林的采伐。
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调度中心上线 2023年10月20日,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算力产业大会—智算产业发展大会在韶关召开。会上宣告中国算力网粤港澳大湾区调度中心上线,向8位“数字韶关”专家颁发聘书,启动湾区城市智算联盟,举行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产业研究院(筹)揭牌仪式。“调度中心”是韶关市与鹏城实验室共同建设的“中国算力网”项目全国首个区域级资源调度中心。旨在实现大湾区算力、数据、网络资源的融会贯通,建设大湾区统一化算力基础设施,探索算力生态协同服务与发展模式,支持全国“数字经济”“东数西算”重大战略发展。“调度中心”(一期)接入6家超算、智算、云计算中心资源,具备开展算力调度的能力。
华科城·莞韶双创(装备)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2023年5月19日,科学技术部火炬中心发布《科技部关于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通知》,韶关高新区华科城·莞韶双创(装备)中心(以下简称“双创中心”)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该中心孵化面积1.54公顷,由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广东东韶实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以高端装备及先进制造为发展方向,是韶关现代化产业园。自2017年5月投入使用,双创中心孵化培育众多优秀企业,其中,韶关国正精密制造科技有限公司于2021年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韶关市创驰科技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完成“数字园区监管平台”等多个项目的开发和应用。广东国宏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获得12项专利。双创中心提供的服务涵盖液压件及相关组件检测、建筑工程质量检测、高层次人才引进等,依托广东华中科技大学工业技术研究院六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综合服务。全年在孵企业52家,累计毕业企业24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该中心还聚集广东省液压件检测计量中心等5家检测机构。
韶关高新区出台孵化载体管理办法、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扶持政策,通过加强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的支持,以创新创业带动就业,促进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韶关市首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韶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于2021年3月牵头成立韶关市孵化联盟。至年底,韶关高新区拥有7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包括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孵化器,2家市级众创空间。
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项目成为全国优秀案例 2023年10月,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北京市召开山水工程推进会,公布山水工程全国首批15个优秀典型案例,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项目入选,成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项目。
2018年始,韶关市针对南雄市红砂岭的红层荒漠生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投入、融合推进等举措,设立南雄市红砂岭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加快推进红砂修复治理。该项目被列入全国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为粤北南岭山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重要支撑项目之一。项目通过在3066.67公顷红砂岭区域内,创新土壤改良技术和“中草药立体种植”生态治理技术,率先开展红砂岭生态监测与评价,累计投资8.74亿元。项目实施后,治理区生态稳定性提高,植被覆盖率提升,水土流失得到控制,生物多样性提高,生态系统步入良性循环。
韶关市创建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2023年9月,韶关市获得中央政法委颁发的“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
自2020年5月被中央选定为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以来,韶关市连续3年平安建设考评成绩位居全省中上,仁化县连续两年在全省群众安全感调查中居第一位,始兴县被授予平安广东建设首届“平安鼎”。
为构建“一盘棋”治理格局,韶关市委、市政府成立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第一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十四五”规划,制定出台多项政策措施,统筹推进试点工作。市直各部门、群团组织参与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推进“一十百”治理工程,打造一张市级名片和市域社会治理“善治韶关”品牌,为全省生态发展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提供“韶关样本”。《建立完善“三四五”闭环体系 推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上新台阶》等韶关系列特色做法,受到中央政法委推广。在县级层面,塑造十个特色品牌。全市形成17个市域社会治理品牌,如仁化县通过开展“民情夜访”活动,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形成“民情日记”,构建“夜访+调处+救助”工作模式,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成为粤东西北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市、区)。打造百个镇级样板。全市形成111个市域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样板,如新丰县梅坑镇大岭村高质量打造村级议事协商平台,入选“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试点单位”,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农办《乡村治理动态》刊发。提取“绿红蓝”善美元素,融入“善治韶关”治理架构,并得到《法治日报》的报道。守好“绿色”屏障,出台系列法律法规,推动包括林长、河长等生态保护在内的事项入格,加快发展绿色经济。重点打造一批红色镇(街)、村(社区)平安示范点,将传承和发扬“红色基因”与为民服务相结合。全市信访总量持续下降,连续两年获省信访考核“优秀”,南雄市创建“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开展打击非采、校外培训托管机构整治、防范一氧化碳中毒、道路交通安全整治等系列专项行动。建立领导包案、专班实体运作、四级滚动排查、预警预判等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化解问题楼盘、劳资纠纷等重点领域的一大批突出矛盾纠纷,提炼总结的《韶关市建立“四位一体”预警处置机制 打造恶劣天气交通风险防范化解“韶关经验”》获得省肯定和推荐。
(朱彩云)
【县情概况】
韶关市浈江区 位于韶关市东北部。2023年辖3个街道5个镇1个办事处。土地面积572.3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0.58万人,常住人口36.13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3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71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61.89亿元,增长1.1%;第三产业增加值167.31亿元,增长5.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27亿元,增长8.52%。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3万元,增长3.4%。
2023年6月,浈江区犁市镇中心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8月,浈江区被评为“全国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成效突出实践区”;9月,南门派出所创建为全国“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优秀单位;浈江区司法局获评全国“组织宣传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12月,《韶关市浈江区打造区域公共手信品牌“新韶九章”推动“土特产”变身“大产业”》入选2023年度全国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浈江区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浈江区市政管理中心户外劳动者工会爱心驿站被评为全国“最美驿站”。
(刘姣妹)
韶关市武江区 位于韶关市西部。2023年辖2个街道5个镇。土地面积677.74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1.52万人,常住人口38.39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3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1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7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184.58亿元,增长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8亿元,增长25.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万元,增长4.1%。
2023年3月,国家税务总局韶关市武江区税务局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5月,龙归贡柑获批为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0月,武江区新华街道五祖路社区入选“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12月,重阳镇大夫前村“百千万工程”获评国家级“2023年度高质量发展经典案例”;五祖路社区爱心驿站获全国“最美工会户外劳动者服务站点”称号。
(邱小庭)
韶关市曲江区 位于韶关市南部。2023年辖1个街道9个镇。土地面积1620.8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0.94万人,常住人口29.1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10.18亿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增长7.3%;第二产业增加值110.64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增加值77.24亿元,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23亿元,增长6.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4万元,增长5.8%。
2023年3月,曲江儿童防溺水干预国家项目经验得到全国推广;4月,曲江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成启用并获评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6月,曲江区马坝镇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8月,曲江杏鲍菇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9月,曲江医共体经验做法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
(曾令才)
乐昌市 位于广东省北部。2023年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办事处。土地面积2419.2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2.14万人,常住人口37.94万人。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146.03亿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51亿元,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30.08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81.44亿元,增长5.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8亿元,增长15.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万元,增长5.5%。
2023年4月,乐昌市金鸡小学入选教育部“第四批乡村温馨学校建设典型案例学校”;6月,乐昌市廊田镇中心卫生院、长来镇卫生院、乐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乐昌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9月,乐昌市入选全国法治政府示范创建候选名单;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贝兴村小组樟树王被评为全国10株“最美古樟树”之一;乐昌市妇联入选全国妇女宣传舆论阵地建设县级妇联优秀榜;12月,乐昌农村直播电商入选“2023农村直播电商优秀案例”。
(张春玲)
南雄市 位于广东省北部。2023年辖1个街道17个镇。土地面积2326.1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48.76万人,常住人口35.18万人。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29.04亿元,下降1.2%;第三产业增加值67.89亿元,增长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69亿元,下降10.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4万元,增长4.7%。
2023年1月,南雄市涂料产业集群被认定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2月,南雄市获评“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3月,南雄市入选国家首批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瀑布灌区入选国家级节水型灌区,帽子峰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6月,南雄市水旱轮作农业系统入选第七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7月,南雄市入选全国“绿色农资”升级行动试点县和首批全国酸化耕地治理重点县;8月,南雄市入选2023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9月,泉水谷旅游景区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南雄市农产品“石兰鸡肉”“三黄鸡”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珠玑镇灵潭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10月,广东孔江国家湿地公园获评国家重要湿地,南雄盆地灌区列入国家大型灌区名录;11月,江头镇被认定为国家级全域森林康养试点建设镇;12月,南雄市获评第一批国家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南雄市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图书馆。
(周晓飞)
仁化县 位于广东省北部。2023年辖1个街道10个镇。土地面积2223.24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4.03万人,常住人口18.58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26.86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亿元,增长7.7%;第二产业增加值54.18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44.48亿元,增长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8亿元,下降0.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万元,增长5.5%。
2023年1月,仁化县被认定为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科普示范县”;2月,仁化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被授予“全国巾帼文明岗”称号;3月,仁化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大桥镇长坝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村。4月,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丹霞冶炼厂获全国五一奖状;5月,仁化石塘堆花米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6月,石塘镇石塘村被列为全国推动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红色美丽村庄试点;8月,仁化县黄坑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0月,仁化县被命名为第七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1月,城口镇恩村村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仁化县获评全国首批县域商业建设行动“领跑县”。
(谢嘉文)
始兴县 位于广东省北部。2023年辖9个镇1个乡(城区辖1个镇)。土地面积2131.91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6.18万人,常住人口19.8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03.0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96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8.95亿元,下降1.1%;第三产业增加值44.18亿元,增长4.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1亿元,增长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5万元,增长5.4%。
2023年4月,始兴县农村产业(竹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入选第四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8月,始兴红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9月,红围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10月,始兴县创建成为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11月,始兴县人民医院被评为国家级“防治卒中中心”建设单位;12月,车八岭保护区创建为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
(刘丽媛)
翁源县 位于广东省北部。2023年辖8个镇。土地面积217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41.97万人,常住人口32.24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140.11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96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增加值37.1亿元,增长5.5%;第三产业增加值66.05亿元,增长4.2%。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8亿元,下降6.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万元,增长5.7%。
2023年4月,翁源县兴田蔬菜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月,翁源果蔗、翁源火龙果、翁源沙糖桔、翁源红葱头、翁源莲藕入选2023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6月,广东核工业教育基地被认定为2023年度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8月,翁源九仙桃、翁源丝苗米、翁源绿茶入选2023年第二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10月,翁源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县;11月,翁源县再次评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2月,翁源县林业局被评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攻坚行动先进单位”。
(杨晓鸿)
新丰县 位于广东省中北部。2023年辖1个街道6个镇。土地面积2015.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6.55万人,常住人口19.51万人。2023年全县生产总值8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8.82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3.33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43亿元,增长2.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1亿元,下降3.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万元,增长5.6%。
2023年4月,新丰菜心、新丰江辣椒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月,新丰县马头镇中心卫生院获国家卫健委“优质服务基层行”通报表扬;9月,新丰县融媒体中心融创基地平台建设先进经验入选“国家广电智库”案例。
(黄文武)
乳源瑶族自治县 位于广东省北部。2023年辖9个镇。土地面积2299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3.31万人,常住人口18.9万人。2023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115.55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8亿元,增长11.4%;第二产业增加值57.09亿元,下降6%;第三产业增加值46.78亿元,增长4.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52亿元,增长5.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3万元,增长6.4%。
2023年1月17日,乳源瑶族自治县入选第十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4月,八一小学获评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7月,乳源企业3项专利获中国专利优秀奖;8月,乳源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获评国家级胸痛中心;11月,乳源高新区入选2023年度全国绿色工业园区名单,乳源瑶族自治县举办自治县成立6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12月,乳源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获首届“秀山丽水杯”2023农村直播电商案例优胜奖。
(赵天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