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况】 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1983年设立地级市。2023年辖禅城区、南海区、顺德区、高明区、三水区。土地面积3797.79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09.07万人;常住人口961.5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917.25万人。祖籍佛山的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60万人。
2023年,佛山市成为广东省第二个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的城市。获评全国营商环境“十大最佳口碑地级市”,获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中国快递示范城市、全国首批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国家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全省首批水效领跑者城市。被确定为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全省药品监管能力标准化建设试点。创建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完成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任务。
中共佛山市委书记:郑轲;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胡钛;市长:白涛;市政协主席:李政华;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鲍魁。
2023年佛山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佛山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 2023年11月22日,佛山综合保税区获国务院批复,是佛山市首个、广东省第十三个综合保税区。该综合保税区位于佛山市顺德区杏坛镇百安路以西、杏龙路以南、高富路以北,临近顺德新港,处于广佛1小时经济圈;总面积1.13平方千米,规划分3期开发建设,首期总改造面积0.81平方千米。综合保税区内实行“免税、保税、退税、选择性征税”为主的进出口税收政策;进口货物入区保税,区内保税存储货物不设存储期限,区内企业之间保税货物可以自由流转,除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另有规定外,与境外之间进出的货物,不实行进出口配额、许可证件管理。该综合保税区规划以国际贸易为基础、以区域经济为导向,围绕高端装备制造、智能家电、机器人、新材料、新能源、现代服务业等区域优势产业,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海空联运货站、国际物流配送中心、跨境电商产业中心、国际拼箱中心、国际供应链运营中心等重要功能区。作为“综合保税区+港口”组合功能延伸,该综合保税区依照远景路网的可拓展性,连通杏坛、均安两镇规划共19平方千米的“顺德临港经济区”,包含港口运输、物流仓储区、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区、配套服务区等综合性港口功能。
广东省首个预制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 2023年6月7日,广东省预制菜(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佛山市三水区中国(三水)国际水都饮料食品基地安井食品华南生产基地项目揭牌,是广东省内首个预制菜工程中心。该中心由华南理工大学与广东安井食品有限公司共建,总面积2200平方米,拥有设备123台(套),有在职研发及检验人员32人,其中硕士以上学历占28%。该中心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围绕预制菜产业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卡脖子技术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并结合三水区水产养殖业研发烤鱼、酸菜鱼、鱼糜等水产预制菜产品。
佛山市成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 2023年8月22日,交通运输部发布通报,决定命名包括佛山市在内的28个城市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佛山市成为广东省内继广州市、深圳市后第三个获命名的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佛山市于2017年启动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历时6年创建成功。其间,佛山市推进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完成城市轨道、枢纽站、公交专用道、公交场站、充电站、加氢站等一批公共交通基础设施;促进“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引导公众优先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推进轨道交通、地面公交、出租车和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多元一体的大公交体系。至2023年8月,佛山市开通运营的地铁线路增至4条、有轨电车线路增至2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增至127.3千米;公交车均场站面积180.1平方米/标台,公共汽电车进场率100%;公交专用道规模185.6千米,公交优先通行交叉口比率21%;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100%、建制村及具备通车条件的自然村公交通达率100%、公交车新能源化100%、即时公交查询线路覆盖率100%。
佛山港成为广东省首个内河“亿吨大港” 2023年,佛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02亿吨,比上年增长19.2%,首次突破1亿吨,成为广东省首个内河“亿吨大港”,实现广东省内河航运的历史性跨越。立足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集装箱喂给港定位,佛山港于2020年起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粤港澳大湾区一港通”等大湾区海关监管模式,全市11个口岸码头与深圳蛇口港、广州南沙港实现联运,水运货物物流时长由5~7天缩短至2天以内,物流效率提升60%以上。是年,佛山港通过“组合港”“一港通”进出口标准集装箱32.02万个,比上年增长14.3%。
链 接
佛山港
佛山港是交通运输部2004年公布的全国36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粤港澳大湾区主要集装箱喂给港,以集装箱、能源、原材料、工业产成品、矿建材料等运输为主,内外贸兼顾,具有江海直达运输及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佛山港包括禅城港区、南海港区、顺德港区、高明港区、三水港区5个港区,有包括南庄码头、中外运九江码头、顺德新港码头、南鲲码头、高荷港码头等87个码头。佛山港的货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钢材、化工品、食品、机械设备、建材、纺织品等。
佛山市成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2023年11月28日,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2023年全国食品安全周主场活动上发布第三批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名单,包括佛山市在内的36个城市获命名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佛山市成为广东省继广州市、深圳市之后第三个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2016年,佛山市被纳入第三批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试点。创建过程中,佛山市将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成立由中共佛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将地方政府绩效考核中食品安全比重由0.56%提升至3%,并于2017年出台全国首部有关食品小作坊集中管理的政府规章《佛山市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集中管理办法》,于2018年在全国率先建设“互联网+明厨亮灶”社会共治共享信息化平台“佛山阳光餐饮”,于2022年实现学校(含托幼机构)食堂、养老机构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中央厨房“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2020—2023年,佛山市每年安排超2亿元保障食品安全工作,并先后投入1.88亿元开展市场监管信息化建设、投入5亿元开展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投入4亿元推进全域养殖池塘改造提升。
佛山成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2023年6月8日,2023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共建互联网版权新生态分论坛”在深圳举行。论坛上,佛山等4个新批复的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获颁授“全国版权示范城市”牌匾,佛山市成为全国第16个、全省第4个全国版权示范城市。
自2019年12月获全国版权示范城市创建资格以来,佛山市把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作为提高创新支撑能力、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创建工作专项经费超7450万元,出台版权、文艺精品扶持、制作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等系列扶持政策,扶持总金额5亿元。创建全国版权示范城市期间,佛山市建成佛山版权中心和18个版权基层服务站,推动100家行业龙头企业组建佛山版权产业发展联盟,创新佛山著作权纠纷“一门式”和解机制,促进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提升。2023年,佛山市全市版权产业行业增加值824亿元。著作权登记作品超1.4万件,数量居全省第二,其中应用于制造业创意设计的作品占66%。累计培育全国版权示范单位(园区)4家,省版权兴业示范基地14家,佛山市版权示范单位25家。佛山市举办的大湾区功夫电影周、佛山(潭洲)国际陶瓷展、中国(佛山)陶艺设计周、童装时尚设计周、工业设计版权保护季等系列活动成为产业开展版权交流交易和授权运用的重要平台。
(佛山年鉴社)
【县情概况】
佛山市禅城区 位于佛山市中部。2023年辖3个街道1个镇。土地面积153.88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76.24万人,常住人口134.4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2387.5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66亿元,下降2.3%;第二产业增加值815.55亿元,增长6%;第三产业增加值1571.29亿元,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7.09亿元,增长2.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5万元,增长5.6%。
2023年3月24日,佛山市紫南文化旅游区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5月19日,禅城区获评中国最美全域旅游典范区。6月19日,禅城区发布全国首个《建筑卫生陶瓷行业和谐劳动关系规范》团体标准。12月9日,“禅城区智慧社会治理改革”案例入选“2023数字政府建设卓越示范案例”。12月11日,禅城区获认定为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12月22日,禅城区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地级市城区获评全国“2023年度活力城区”。
(曾洁莉)
佛山市南海区 位于佛山市中东部。2023年辖1个街道6个镇。土地面积1071.8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79.78万人,常住人口367.54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3930.5亿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7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140.08亿元,增长4.7%;第三产业增加值1721.66亿元,增长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1.21亿元,增长1.1%。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8万元,增长4.9%。
2023年1月3日,南海区探索“三券”制度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中国改革2022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3月30日,佛山国际陆港开港,进入运营投产阶段。5月23日,南海区获授“中国氢能产业之都”称号。8月18日,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重点项目——佛山官窑枢纽(铁路)开通运营。10月26日,南海区入选全国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是广东省入选的2个区之一。
佛山市顺德区 位于佛山市东南部。2023年辖4个街道6个镇。土地面积806.5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66.38万人,常住人口323.78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4317.01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71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626.24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1617.05亿元,增长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8.61亿元,增长1.1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32万元,增长4.7%。
2023年3月9日,华为全国首个镇街级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在顺德区揭牌启用。4月23日,顺德区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局)联合顺德区顺企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中心上线全省首个区级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平台。10月17日,顺德区机器人制造产业集群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全国唯一机器人制造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1月18日,顺德区获评2023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一名,连续第十二年位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榜首。
(张樱)
佛山市高明区 位于佛山市西部。2023年辖1个街道3个镇。土地面积937.81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34.8万人,常住人口47.56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1100.5亿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3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817.64亿元,增长6.5%;第三产业增加值244.53亿元,增长4.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亿元,增长1.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万元,增长6%。
2023年1月19日,高明区获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3月24日,高明沧江工业园被确定为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4月26日,高明区首个旅游景区禁毒教育科普基地——盈香生态园基地启用。7月4日,高明区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11月3日,佛山市高明区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佛山高明技师学院。
(廖夏莹)
佛山市三水区 位于佛山市西北部。2023年辖2个街道5个镇。土地面积827.71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51.87万人,常住人口88.26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1540.63亿元,比上年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32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4.2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379.1亿元,增长3.1%。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0.14亿元,增长1.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万元,增长5.9%。
2023年1月4日,三水区入选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1月10日,三水区“西江十里画廊”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广东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5月6日,三水区获授“中国食品饮料产业基地·三水”称号。6月7日,三水区建成全省首家预制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月,三水区获评国家级县域商业建设行动示范区。
(陈裕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