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情概况】 珠海市位于广东省南部。1979年设立地级市,1980年设立经济特区。2023年辖香洲区、金湾区、斗门区,另设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鹤洲新区(筹备中)等功能区。土地面积1725.07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161.37万人;常住人口249.4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6.65万人。
2023年,珠海市获“全国健康城市建设样板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市”“全国首批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等称号。
中共珠海市委书记:吕玉印(任至6月),陈勇(8月任职);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潘江;市长:黄志豪;市政协主席:王开洲;市纪委书记:肖建清(任至11月),陈育飞(12月任职);市监委主任:肖建清。
2023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发展情况表
“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落地实施 2023年1月1日、7月1日,“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这是中央支持澳门、香港发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举措。北上车辆海关备案实现手续无纸化和网上办理,至年底,2.7万辆澳门单牌车、3.7万辆香港单牌车完成备案。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优化全国首个客货车“一站式”系统,客车单向最高验放数量从年初每小时400辆次提升至年底900辆次;海关平均验放时间缩短至5—6秒,效率提升30%。打造客车智慧交通预警AI系统,实现车流拥堵预警信息实时推送、车流视频画面实时查看、公众预警信息实时发布等功能。至年底,港珠澳大桥海关监管验放进出境港澳单牌车139.7万辆次,其中“澳车北上”112.5万辆次,“港车北上”27.2万辆次。
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见成效 2023年,珠海市加快建设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人流、物流、资金流、创新流便捷流动。1月1日、7月1日,“澳车北上”和“港车北上”政策相继落地实施。12月12日,“经珠港飞”政策开始实施。12月15日,港珠澳大桥旅游开通试运营,全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1630万人次,出入境车辆326万辆次,分别为2019年的1.29倍和3.8倍。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跨境货车57.56万辆次,比上年增长25%,是2019年的6.4倍;货运量259.76万吨,比上年增长16.34%,进出口总值2093.25亿元,下降22.48%。进出口货物收发地实现对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覆盖,市场涉及国家(地区)由2018年的105个增至230个。大桥跨境电商出口587.5亿元,比上年增长48.6%。珠海市企业通过大桥进出口货值707亿元,增长15%,占大桥进出口总值的33.8%,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占2023年全市进出口总值的23.9%。
鹤港高速全线通车运营 2023年12月9日,鹤港高速(鹤洲—高栏港)二期通车,至此,连接珠海东西部交通的鹤港高速全线通车运营,港珠澳大桥西延线珠海段主线实现全线通车。鹤港高速全长34.5千米,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00千米,东通过洪鹤大桥连港珠澳大桥,西接黄茅海跨海通道,共同组成大湾区交通主干线,通过鹤港高速,从高栏港到香洲区车程由80分钟缩短至40分钟左右。
珠海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珠海市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1月29日,全市推动高质量发展现场会暨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举行,总投资916亿元的186个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全面打响“项目落地攻坚年”行动。是年,珠海市实施“产业立柱”行动,签署落地投资协议项目23个、总投资730.5亿元,系统构建起初具区域竞争优势的光伏、新型储能产业体系;提升技改扶持力度和企业覆盖面,328家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打造递进式企业培育和孵化体系,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9家,“小巨人”企业番禺珠江钢管(珠海)有限公司是广东省唯一入选全国十大专精特新“年度绝活”企业;强化招商引资,新引进重点项目551个,协议投资金额1423.27亿元;实施“园区投入倍增”工程,投入166.5亿元完善园区道路、水电等配套,整备产业“熟地”97块、面积624.29公顷;建设运营5.0产业新空间,至年底,建成568万平方米;新增A股上市企业5家,上市企业总数49家,其中A股上市公司40家,市值超5600亿元,在全省排名第四。2023年,珠海市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为917.79亿元、566亿元、455.71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6%、36.2%、29.1%,在全省均居于前列;珠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25.38%,居于全省前列;工业企业利税总量759.16亿元;工业企业利润率8.58%(全省5.71%,全国5.76%)。珠海国有、民营、外资工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分别为9.6%、56.3%、37.8%,民营和外资企业有良好发展活力。
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开园运营 2023年6月5日,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开园运营。该保税区是珠海唯一综合保税区,2018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2023年2月10日通过海关总署等国家七部委联合验收。综合保税区位于珠海市西南端,规划面积2.514平方千米,东接珠海机场,南通大西国际水道,西邻高栏国际货柜码头,北连珠江三角洲腹地,作为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的关键节点,“海陆空铁”的立体交通体系优势明显。综合保税区重点发展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维修等业态,构建“一个中心,两大基地,四大平台”(国际物流集散中心,高端维修服务基地、保税智造集聚基地,跨境电商示范平台、保税融资租赁平台、期货保税交割平台及保税研发创新平台)。至年底,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引进落地项目19个,总投资超48亿元。
珠海加速海洋牧场建设 2023年,珠海市加强陆海统筹,从空间规划、政策保障和设施配套着手加速海洋牧场建设,助推现代海洋渔业高质量发展。将大小蜘洲规划锚地等海域调出生态红线,修编《珠海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2—2030)》,科学划定养殖区4062.21平方千米、限养区3467.38平方千米、禁养区2376.79平方千米;优化调整将新型设施养殖用海的使用年限由原来的不超过5年延长至不超过15年,年内完成18平方千米适宜海域整体论证,企业实现“拿海即开工”,全年开工建设海洋牧场项目4个,总投资4.1亿元,包括全球最大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全国首座搭载可折叠自主升降网箱的数字智能化深海养殖平台——“珠海琴”、轻型半潜桁架式养殖平台——“格盛1号”和珠海海发种业产业园;制定实施《珠海市深海养殖和远洋捕捞扶持措施(暂行)》,围绕深远海养殖、远洋渔业、海产品交易、品牌建设推广、金融保障等5个方面提出11条扶持措施;出台实施《海水网箱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工作方案》,明确投保海洋牧场险种的养殖户可享受保费60%的财政补贴,全年承保海洋牧场保险1763份,保费1234.1万元,年内因台风“泰利”完成赔付783.6万元,因台风“苏拉”完成赔付1.2亿元;完善渔港基础设施、冷链仓储加工及商业等配套设施建设,促成洪湾中心渔港获评国家中心渔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海产品交易中心开业。2023年,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5.86万吨,比上年增长5.59%,渔业产值100.57亿元,增长10.7%,其中海域养殖产量2.52万吨,增长73.79%,产值5.71亿元,增长16.85%。
珠海市基础教育学位攻坚任务超额完成 2023年,珠海市学校建设完工项目50个(含借址办学1所),新增各级各类公办学位4.15万个。其中,幼儿园项目25个,新增学位10080个;小学项目16个,新增学位17055个;初中项目6个,新增学位7470个;普通高中项目3个,新增学位6876个;完成年度计划目标的127.81%,超出年度学位目标任务9026个。其中为产业园区配套建成中小学(幼儿园)项目10个,新增各级各类学位8610个,满足产业园区企业员工子女就读需求。
(潘杜鹃)
【县情概况】
珠海市香洲区 位于珠海市东部。2023年辖9个街道1个镇。行政区域土地面积539.76平方千米。年末实际管辖区域户籍人口77.35万人,常住人口114.77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1854.8亿元,比上年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709.61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增加值1144.83亿元,增长3.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97亿元,增长6.9%。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万元,增长2.9%。
2023年6月,香洲区推出的全国首个“政所直连”公共数据产品——贷后预警报告(社保维度监控)产品实现上市交易流通,并于12月获广州数据交易所2023年度“优秀数据产品奖”;香洲区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试点区;8月,被国家艾防办确定为第五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10月,召开香洲区首届慈善大会,香洲区慈善会成立。11月,在中海大厦、港珠澳口岸城设立大湾区香洲商务服务中心,为湾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是年,香洲区完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停车配套服务,辖区1161个停车场实现港澳车牌有效识别进入;启用13家港式家庭医生工作室。
(曹雅锐)
珠海市金湾区 位于珠海市西南部。2023年辖4个镇。土地面积570.99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22.81万人,常住人口45.6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887.08亿元,比上年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9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24.31亿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45.82亿元,增长2.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4.52亿元,增长28.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1万元,增长5.3%。
2023年2月10日,珠海高栏港综合保税区通过海关总署等7部委联合验收,成为珠海首个综合保税区。8月,珠海市金湾区被命名为“广东省食品安全示范县”。11月17日,金湾区红旗镇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
(过心怡)
珠海市斗门区 位于珠海市西部,2023年辖1个街道5个镇。陆地面积614.32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46.74万人,常住人口62万人。2023年全区生产总值527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5%;第二产业增加值270.78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205.22亿元,下降1.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49亿元,增长36.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03万元,增长4.9%。
2023年3月28日,斗门区入选广东省十大首批预制菜全产业链标准化试点。8月23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名单》,斗门区白蕉镇是广东省29个上榜镇之一。8月25日,莲江村入选“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9月7日,斗门区入选广东省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9月13日,农业农村部发布《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斗门乾务镇夏村入选。11月6日,广东省公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斗门区入选首批典型区,下辖的1个镇,32个村入选首批典型镇村。11月20日,2023全国百强县市区系列榜单发布,斗门上榜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区。
(钟育娴)
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简称珠海高新区,于199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逐步形成“一区多园”格局,即唐家湾主园区,以及南屏科技工业园、三灶科技工业园区、新青科技工业园、市航空航天产业园、富山科技工业园和横琴高新技术和科技研发园区等分园区,总面积合计420.75平方千米。主园区位于珠海市北部。2023年辖1个镇18个社区,占地面积17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8.3万人,常住人口24.8万人。2023年,珠海高新区营业总收入4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8%。主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84亿元,增长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52万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66.77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69.97亿元,增长0.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3亿元,下降1.3%。
2023年1月9日,珠海高新区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开园投产,是珠海市首个开园即投产的产业新空间项目。3月16日,珠海高新区新型储能产业联盟揭牌成立,是珠海市首个新型储能产业联盟。9月15日,珠海高新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项目那洲布料城升级改造项目开工,打造超30万平方米的高标准产业园区。12月1—3日,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论坛暨第五届留学生节在珠海高新区举办,设置主旨论坛、4个平行论坛、粤港澳大湾区海归创新创业项目路演活动及产业创新人才双选会。
(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