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李佛拳是岭南拳术流派之一,由广东新会崖西京梅村人陈享于清代道光十六年(1836)始创。
蔡李佛拳拳术体系庞大,有拳术39套,对拆类54套,器械类64套,桩类练习法18套(俗称“十八木人桩”),狮艺套路9套,内功练习套路等共193套。技击手法30种,掌法28种,桥法29种,槌(拳)法35种,身法14种,腿法16种,步法18种。它以“域”、“的”、“益”、“吓”、“鹤”五音为标式,有听发声为“益、的、域”三声者,则可知其为蔡李佛派之说。总体来说,蔡李佛拳套路繁多,内容丰富,手法着重攻防配合,步法灵活而稳健,发劲刚中带柔,讲究发声与动作的配合,要求发声以助威,发声以助势。动作舒展大方,拳路气势磅礴。
“饮水思源乃蔡李佛之本,锲而不舍乃蔡李佛精神。”陈享为蔡李佛拳创始人,却不以姓名显耀于世,而以恩师姓氏为拳术命名,并将武术动作招式加以巧妙编排,用来纪念恩师。陈享着力打破姓氏门派之限,提倡武风武德,讲求“海汇百川,以武会友”,使蔡李佛拳“从民间中来,到民间中去”。以此,蔡李佛拳创立至今逾一百七十年,传人遍布几十个国家和区,在国际武术传播上有“北有太极、南有蔡李佛”之说。这一拳术是广东武术史上传播最广泛的南拳拳种之一,历经百多年风雨仍根叶丰茂,青春常在。
蔡李佛拳不仅可以强身健体,更注重传承者的品格养成,所谓“饮水思源、锲而不舍”是它独特的人文关怀,具有普世文化价值。目前武术的发展整体陷于低谷,这使得蔡李佛拳难以再现昔日繁荣,许多拳法濒临失传,亟待保护。
资料来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