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岭村,位于增城区新塘镇东部,距镇政府约5千米。地处东江支流白石河涌边,有瓜洲河流经该村东侧,村域总面积0.6平方千米。该村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是年黄氏族人从增城县新塘黄沙头埔公坊迁入瓜岭村定居。该村取“瓜瓞绵长”之意,名瓜洲,后改名瓜岭。今该地交通便利,广园快速路从村旁经过。
瓜岭村村貌(摄于2015年)
主要姓氏为黄姓,其先祖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从新塘黄沙头埔公坊迁移至该地定居。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2015年末,该村户籍人口714人。其中,男性363人,女性35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00人。清咸丰六年(1856年)前后,当地村民乘坐三桅帆船到海外谋生,加入美洲的淘金热潮中,20世纪三四十年代,又有大批村民到新西兰等地谋生。今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近3000人,主要分布在新西兰、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
鱼眼镜头下的瓜岭村古建筑群(摄于2014年)
传统经营为农业生产,主要种植水稻、蔬菜、荔枝、龙眼等。现村民大多外出务工或经商,村中耕地大多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经营。该村于1963年通电,1990年通自来水,1995年通电话,2000年通网络,2015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公共设施齐全,建有瓜岭中心公园、河滨公园、东安绿道、民主议事厅、道德讲堂室、金融服务点、农家书屋、篮球场、健身路径、羽毛球场等,农家书屋藏书2000册。
四房黄公祠
该村已有500多年历史,保存有明清时期特色建筑民居群。传统民居现存7座。其中,黄国民故居,建于民国初年,占地面积22.11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华侨黄全根民居,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53.35平方米,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华侨黄满波民居,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32.01平方米,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华侨黄世联民宅,建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57平方米,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华侨黄勤浩民宅,建于晚清,占地面积138.92平方米,四间两廊布局;华侨黄美福民宅,建于晚清,占地面积131.44平方米,三间两进;黄会安华侨民宅,建于1934年,占地面积101.3平方米,面阔两间、进深三间。以上传统民居大多为砖、木、钢筋混凝土结构,均基本保存完好。除黄国民故居外,其他6座仍有人居住。
现有宗祠9座。始祖爱闲黄公祠(翠桂堂),占地面积147.6平方米,始建时间不详,重建于1912年,将原明代旧红石脚的祠堂拆除后重新建造,建有麻石石脚、石柱和麻石天井;罗峰黄公司(又称奉思堂),建于清代,为二进青砖麻石黛瓦、斗拱抬梁布局,占地面积141.6平方米;四房黄公祠(庄敬堂),建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占地面积514.5平方米,为三进布局;状逸黄公祠(存著堂),建于清代,占地面积128.7平方米;名国黄公祠,始建于光绪十一年(1885年),占地面积172.8平方米;松皋黄公祠(德馨堂),始建于光绪三十年(1904年),占地面积207.7平方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三间两进;圣匡黄公祠,建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占地面积80.04平方米;前墅黄公祠,建于1931年,内有天井。近洲家塾,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1平方米,头门砖墙搁檩,后堂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梁架结构,三间两进。
宁远楼
瓜岭村旗杆石
现有碉楼2座,为宁远楼和棠荫楼,是当时瓜岭村华侨为保家振乡,集资筹建。宁远楼,取宁静致远之意得名,现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该楼始建于1927年,坐东向西稍偏北,边长6.4米。在楼的四周挖建有宽4米、深5米的护楼壕。楼高四层21米,占地面积162.72平方米。该楼为钢板嵌门框,双扇大铁门,门前跨护楼沟架设铁吊桥,楼内四面墙上设有窄长形射击孔。棠荫楼,取“保卫乡梓、荫泽村民”之意,始建于1927年,坐西向东稍偏北,面阔进深均一间,边长5.85米,楼高四层14.5米,占地面积34.22平方米,楼内四面墙上设有窄长形射击孔。此楼远观酷似捆绑式火箭造型,十分奇特。
村中有玉虚宫(北帝庙),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后经多次重修,建筑面积143.8平方米,供奉北帝、金花等神像。玉虚宫地处河流的急转弯位,有“庙迹榕荫”之称,为该村八景之一。
村中主要人物有:黄应贵(又名黄应桂),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举人,历任直隶省灵寿、顺义、平乡、鸡泽等县知县,嘉庆年间曾纂修《增城县志》。黄国民(1874—1935),原名黄锡堪,曾任增城县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