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寨,地处五华县棉洋镇东部,距离镇政府约1千米。该村坐落在万窝塘与江下琴山之间的山间谷地,主要山岭有万窝塘山,海拔约400米。黄桥河从村东北流过,县道棉双线从村中穿过,交通便利。因古时此处有一山形如酒甑(客家人制作烧酒的器具),客家人制作烧酒叫“煏(酿)酒”,故曾以“煏(酿)酒寨”为村名。因客家话“煏”与“北”同音,民国初期改名“北斗寨”至今。明清时期,有古驿道经过该村并设有驿铺。
棉洋镇一角
村民主要为刘、陈两姓。据《刘氏族谱》记载,北斗寨的刘姓村民有两个分支。其中,刘姓汉公分支,其先祖于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从福建迁移至广东长乐县梅林约的老寨里,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从梅林约老寨里迁移至棉洋约水湖南方,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再从棉洋约的水湖南方迁移至该地落业。刘姓日新公分支,明洪武元年(1368年)其先祖从福建上杭迁移至广东长乐县棉洋约棉洋村山下,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又从棉洋村山下迁移至该地落业。陈姓先祖于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从棉洋约黎洞上坑宫迁移至联西南极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又从联西南极寨迁移至双下寨,1945年从双下寨迁移至该地落业。
2015年末,该村有户籍人口1035人。其中,男565人,女47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4人。
传统经济以农业为主,主要种植作物有水稻、番薯、木薯、花生、大豆等,也有不少村民饲养家禽、家畜,以增加收入。改革开放以后,大部分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特色农产品主要有木瓜、蔬菜等。传统(节庆)食品主要是春节期间的甜粄、糯米酒、酿豆腐等。特色手工艺品主要有编织藤椅和石雕。该村境内有棉洋中学。
棉洋中学
现存传统客家民居环真楼,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占地面积400平方米,为“上五下五两横”布局,属四厅相照式客家民居。该楼现已部分崩塌,无人居住。
刘、陈两姓族谱均有家训。其中,刘姓广传公元延祐二年(1315年)制定的家训是一首七律诗,诗曰:“骏马骑行各出疆,任从随地立纲常。年深外境皆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早晚勿忘亲命语,晨昏须顾祖炉香。苍天佑我卯金氏,二七男儿共炽昌。”陈姓则有“家训十六条”:“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穆;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息诬告以全善良,戒匿逃以免株连;完钱粮以省催科,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忿以重身命,明礼让以厚风俗。”
北斗寨寨顶有一座天主教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由法国传教士董中和神父设计兴建,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建有教堂、钟楼、住楼等。
北斗寨是古驿铺北斗铺所在地。北斗铺今已不存在,现存自棉洋中学至黄桥圩段古驿道,长约600米,宽1.2米,已改造成水泥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