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湾村,位于新丰县马头镇东南部,距镇政府约7千米。该村村民多姓余,余氏始迁祖余思贤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带领家人从惠州龙门上建迁移至此落业。上湾村与层坑村原同属一村,村名层溪,因村有一山坡相隔,又分上洞和下洞。上洞又分塘角围和下湾角。1959年成立大队时,取名上湾大队,1986年改为上湾村。
据史料记载,该村明代隶属长宁县黄猄牙约乡。民国时期属新丰县严层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新丰县新连河边第四区,1959年属新丰县马头人民公社,1986年后属新丰县马头镇至今。
上湾村村貌
上湾村坐落于九连山脉之丘陵地带,主要山岭有灯盏形,海拔639.1米;牛颈茎,海拔702米。石角河从村中经过。该村自然资源主要有松树、杉树,有穿山甲、蟒蛇等野生动物。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番薯、木薯、花生、黄豆、甘蔗、芋头,兼养猪、牛、鸡、鸭、鹅、鱼、兔等。特色传统食品有艾糍、三角粽、石磨豆腐、煎油糍、白糖糕、月光饼和自酿米酒等。
该村交通便利,有县道X192线经过,距大广高速公路约8千米,距国道G105线7千米。该村于1962年通电话,1987年通电,2006年通自来水,2010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13年通网络。2015年前,有1所小学,已停办。有1间农家书屋,藏书1000多册。
该村传统民居主要有瑶前屋,建于清乾隆年间,占地面积6000多平方米,已破败,只遗留墙体。新丰店,一门四进布局,长条形,建于清同治年间,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已破败,只遗留墙角。
余氏六郎公祠
现有宗祠2座,其中五郎公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民国,2002年又捐资修葺,占地面积约4600平方米。六郎公祠,始建于明嘉靖年间,重修于2009年,占地面积约4860平方米,是余思贤带领家人迁入此处定居的落基点。振东学校遗址,始建于193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数次修缮,1951—1972年改为上湾小学,1973年后为上湾大队、村委会的办公场所。
村内有“十年一大祭,五年一小祭”习俗,清明或重阳节前后,由族中长者组织后裔商量宗族事务活动及集体祭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该村有庙会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全村村民集体拜祭庙亚公。拜祭仪式后,由壮汉抬着庙亚公神像,到五郎、六郎公祠拜祭,此举俗称“出庙公”。此项活动源于清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
传统技艺有南拳,形成于清末。民国时期,由余大夫、余乔监任教头,主学拳法、拳术,兼以学习掌、拳、腿等套路。拳房中也练舞狮,在盛大节日或喜庆活动中表演。
明洪武二年(1369年),余思贤上京奏减田赋,得明太祖恩准。清咸丰九年(1859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部由河源取道长宁攻连平,途经马头层坑村时遭遇清兵,发生激战,其死难将士由当地村民埋葬,立两墓。一在现层坑小学左侧(已毁),另一在上湾亚颜坳,至今尚存。据当地人回忆,有村民曾集资建立“四月八会”,历年祭祀不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停止祭祀活动。
严层铺驿站古道
上湾村是新丰至香港古道的必经之地。清末至民国,上湾村民几乎每家每户都种植草菇,将其用炭火烘干,待到农历九月至十二月就成群结队挑到香港出售,换取布匹、药品、妇女饰品、儿童用品等,再将货物挑回该地出售,一冬走几趟。这种靠走路挑担的队伍,当时被称为“肩挑”队。
清末至民国,新丰店既是驿站,又是新丰江上游的一个小港口,中小船只都能渡至新丰店。店主专做猪肉生意,销售方向分陆路和水路。陆路沿古道至石角等地,水路顺流至老马头(又称“黄琼牙”)、半江、河源。当地人曾说:“瑶前粮多,新丰店钱多”。
(新丰县史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