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田村,位于仁化县周田镇西部,距镇政府约2.5千米,在世界自然遗产丹霞山东坡山脚下,地处浈江河与灵溪河的交汇处。该村是盛唐名相张九龄的故里,因村落三面农田围绕而取名周田,曾用名週田。
该村位于明朝古驿道上,现村边有长2.5千米、宽约2米的古道,古道由河卵石铺设,现部分路段仍保存较好,可供村民出行往来。
周田村始建于唐中期,据明纂修的《张氏族谱》记载,张氏岭南始祖张君政,于唐贞观年间由河北范阳到韶州任别驾,携家迁至韶关曲江落业。第二代张子胄官越州剡县(今浙江绍兴嵊县)县令。第三代张宏愈官索卢县(即曲江县,王莽当政时改为索卢县)县丞,在当时的始兴郡清化乡、平圃驿一带置立田产,并将其父张子胄葬于清化乡的平圃山,将其母葬于浈江与锦江交汇处的仁化江口。清化乡、平圃驿,古属始兴郡,唐属曲江县,而核心区平圃,就在现今仁化县周田镇的周田风度村。
周田村清代属周田圩。民国时期属曲江县周田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曲江县周田公社,2004年属仁化县周田镇周田行政村至今。
村中主要姓氏有李、张、何等。李姓先祖元代泰定年间从江西樟树迁移至该地落业。张姓先祖唐贞观年间从河北范阳迁移至该地落业。何姓先祖明洪武年间从始兴新村迁移至该地落业。据统计,2015年,该村有户籍人口2291人,其中男性1141人,女性1150人;实际在村人口1341人。村民为汉族,属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以周田话虱嫲声为主。
该村村民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花生、西瓜为主,兼养鱼、养蚕等。现时经营以种植柑橘为主。每年有200多人外出珠三角等地务工,也有少数村民在镇上从事饮食、装修、服务等行业。传统节日食品有春节油糍、清明节艾糍、端午节粽糍等。
周田村交通便利,韶赣高速、国道G106线、国道G323线、乡道Y636线从村旁经过。该村于20世纪80年代通电话,2008年通网络,2010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目前村里有周田小学,建有周田村文化室(藏书约500册),还建有电子阅览室。
燕翼诒谋牌匾 风度流芳门楼
该村保存有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寨建筑96处,约8500平方米。现存宗祠12座,其中有古老祠堂5座。传统民居为方形客家围屋,现存75座。代表性民居有张氏客家围屋,建于清咸丰年间,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传统建筑有风度流芳门楼,始建于唐后期,重建于明代,是粤北现存的唯一一座古风度楼。高8米,宽4.5米。青色砖墙,青花瓦檐,椽牙翘角。门当户对齐全,封檐雕饰精美,画梁雀榫华丽。正门楣上方的红底金字牌匾书“风度流芳”四字。门楼左右曾有唐玄宗写给张九龄的楹联,即“蜀道铃声此际念公真晚矣,曲江风度他年卜相孰如之”。
金鉴流芳宗祠,始建于南宋时期,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重修,是周田风度村最大、保存得最好的张氏宗祠。祠堂大门前原有鹅卵石铺成的“天圆地方”图案,现改为用水泥铺平,并用瓷砖标有此图案。青砖灰瓦建筑,砖木结构,两间三进布局。门厅的上厅有六角藻井,有窗花,屋顶置马头墙和大门雕花,门上方有“金鉴流芳”匾额。大门两侧书楹联“金鉴家风,青钱世泽”。
金鉴流芳宗祠 周田风度村龙头庙
现村西有龙头庙,建于元中期,供奉五谷神、日月神和鬼谷子等。庙门两侧有一副楹联,书“德布一乡瞻仰,恩被四境呈祥”。落款为“大清道光九年岁次己丑季冬月吉旦,沐恩信生张世俊敬奉”。该村每年春分举行集体祭祖,外出族人均回乡参加。
村东有周代遗址“鲶鱼”,于1959年发现,1960年发掘出90多平方米,1962年7月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现遗址发掘面积为2万平方米。因遗址位于周田镇西南的鲶鱼转山上,故得名。鲶鱼转山东北有浈江河自北向南流过,由于河流长期切割,形成一峭壁。山顶距现河水水面约30米,遗址的东西为浈江河冲积形成的开阔地,西、北、南三面是连绵不断的低矮山冈。遗址主要分布在山顶的东部和中部,地表尚可采集到文化遗存。
该村历史上发生以下重要事件:清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至四月,太平军一部及广东红巾军翟火姑部共10万余众由兴宁、连平、翁源进入曲江县的小坑、大塘、枫湾、周田等地,六月退向英德、四会县境。1945年二月至九月,日军侵占曲江县,周田、大塘、黄坑、龙归、重阳、犁市等地人民自发成立民众抗日自卫队,多次英勇抗击日军侵略,共消灭日军100多人。1976年6月发生了百年一遇的大水灾,全村大部分房屋受浸,当时的周田小学受灾程度最严重,水浸有两米多,幸无人员伤亡。
周田村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唐朝名相张九龄。张九龄(678—740),字子寿,一名博物,谥文献,世称“张曲江”或“文献公”,为唐开元年间名相、诗人。唐中宗景龙初年进士,始调校书郎,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为宰相,著有《曲江集》二十卷。张九龄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奠定了岭南诗派的独特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