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村村貌
北门村,位于贵屿镇西南部,距贵屿镇政府约2千米。地处练江平原,练江支流贵屿溪流经村东。该村始建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昔时地处老贵屿市集城墙内之北门,因而取名北门村。
该村元代属潮阳县兴仁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属潮阳县贵山都。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属潮阳县第六区,1952年后先后属潮阳县第八区、贵屿乡、上游人民公社、贵屿人民公社,1983年后先后属潮阳县贵屿区、贵屿镇,1993年后属潮阳市贵屿镇,2003年后属潮阳区贵屿镇北林社区至今。
村民主要姓氏为李姓,其先祖于元至正七年(1347年)从龙门迁移至此处。2015年末,该村有户籍人口11132人。其中,男性5664人,女性5468人。实际在村人口约90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1500人。村民为汉族,属潮汕民系,使用闽方言潮汕话。祖籍该村的香港同胞约200人、澳门同胞7人、台湾同胞9人。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约500人,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美国等地。
传统经营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生柑、甘蔗、花生等。工业产品有砖瓦、塑料、服装和抽纱等,现村民主要从事废旧电子拆解及回收工作。特色传统食品有萝卜糕、马铃薯糕、红粿以及五月粽子、八月饼食(贵屿朥饼、斋饼)。李顺记手工造鼓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李辉文、李辉武。
主要道路有县道草南路,乡道贵南路、龙贵路。该村于1980年通电话,1986年通电,1998年通网络,2003年通自来水,2006年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村内有北林小学、北林实验幼儿园,有北门公园和北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梅桂园”)。
北门公园俯瞰图
北林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牌楼
传统民居为“下山虎”和“四点金”形制,现存约380座。代表性民居有“百门百窗”,建于明代,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分前厅、拜亭、中厅、后厅,两厢又有6个厅,总共9个天井,双厝包,还有一“暗库”。因其所有房门、窗门加起来各约100个,因而得名“百门百窗”。现存祠堂7座,除主事祖祠外,其余6座仍作祠堂使用。秋官第(石鼓门楼),始建于明代,1993年重修,是明宣德刑部主事、太子少傅李若林府邸。
村中现存宋城墙遗址,始建于南宋。城墙全长约1500米,旧时起到保护整个北门老寨的作用,近年来由于年久失修,保存下来的城墙不到500米。宋街,始建于南宋,族人集居于老寨街道两旁,并形成集市。街道全长约800米,路面均由大理石板铺建而成。村中有匾额,分别书“乐利”和“接龙门”。“乐利”书于明崇祯七年(1634年),现存于老寨门更楼南面墙上;“接龙门”书于清康熙年间,现存于老寨门更楼北面墙上。
北门村接龙门匾额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赏花灯,俗称吊灯,娶亲、生男孙的村民准备供品至各自祠堂拜祖,各祠堂选派人员恭扶老爷出游;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日恭请恩祖“王公妈”至北宫前供全体乡民祭拜;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四日北门全体乡民参加龙门鲤鱼公冬至祭拜。
主要庙宇有:贵屿双忠行祠(馆老爷),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元天历年间,先后于明弘治、清乾隆年间以及1986年三次重建,供奉张巡、许远“二公”。双忠古庙(西尾老爷),始建于南宋咸淳年间,重修于元代,供奉张巡、许远“二公”。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由该村“五福”长者敲“竹木鱼”择定“二公”出游吉日。二月“八景”众治子恭迎“二公”神游,各地信众供奉祭拜,表演潮剧。国王庙(北宫),始建于元代,重修于1998年,供奉三山国王、佛祖、沙溪妈祖等神像,二月“八景”众治子恭迎三山国王与“二公”同神游。更楼伯公,始建于明代,重修于20世纪90年代,供奉北门土地伯爷。将军老爷亭,始建于元代,重修于20世纪90年代,供奉南宋末抗元战士,每年农历四月初三日将军老爷生辰日全体乡民祭拜。
主要人物:李元善,南宋淳祐元年(1241年)进士,授潮阳县教谕,元至正七年(1347年)迁徙至北门,创北门村,被尊为始祖。李若林(1404—1483),明宣德年间授刑部主事、太子少傅,与名儒李龄并称文坛“二李”。李大标(1514—1601),明嘉靖年间授福建延平府永安县知县、延平府知府。李振标(1834—1899),清咸丰武举人,授连平守备,诰封骑尉郎。李鸿益(1933—),又名李花白,艺名东方墨雨间,当代画家。20世纪80年代曾创作《飞霞壮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画选》,构成广东名胜“北江飞霞”200多米瓷画长廊。1993年其作品《百猫图》入选美国“亚裔艺术节”。李鸿光(1937—),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