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村,位于贵屿镇西南部,练江桥西,东与华美隔岸相望,距镇政府1.5千米。地处练江分流西畔,有练江支流流经村东边。该村形成于南宋淳熙年间,相传杨氏先祖从兴仁乡青洋山(今普宁南径)迁居此地落业,又因明清时贵屿以姓氏命村名而取名贵屿杨,曾用名杨什村,1952年改名南安村。乡道环市路经过该村通新厝。
南安村村貌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析潮阳县洋乌、水、黄坑三都置普宁县。时普宁县治尚未建设,县衙暂寄于潮阳县贵山都南安乡民舍长达十年,直到万历三年(1575年)县衙始迁回普宁县厚屿。
该地南宋时属潮阳县兴仁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后属潮阳县贵山都。民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属潮阳县第六区,1952年后先后属潮阳县第八区、贵屿乡、上游人民公社、贵屿人民公社,1983年属潮阳县贵屿区,1986年属潮阳县贵屿镇,1993年属潮阳市贵屿镇,2003年后属潮阳区贵屿镇南安社区至今。
主要姓氏有杨、陈、林、吴、郑、马等。其中杨姓,南宋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潮阳兴仁乡青洋山,南宋淳熙年间又从青洋山迁移至该地。陈姓,南宋从福建莆田迁移至广东潮阳兴仁乡,明初又从潮阳贵山都迁移至该地。2015年末,该村有户籍人口约6500人。其中,男性约3400人,女性约3100人。实际在村人口约5400人。非户籍外来人口120人。村民均为汉族,属潮汕民系,使用闽方言潮汕话。祖籍该村的港澳台同胞约600人。祖籍该村的华侨约2000人,主要分布在泰国、柬埔寨、越南、美国、马来西亚等国。南安村有耕地900亩。传统经济以种植水稻为主,兼种柑橘及养猪、养鸭等,手工业产品有塑料制品、砖瓦、贝灰、抽纱等。20世纪90年代该村开始发展工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现村民大多经商,涉及各种行业。少数村民仍种植水稻或养猪。特色传统食品有贵屿朥饼,形成于明嘉靖年间。由贵屿薛源合糖饼店首创,采用新鲜优质的面粉、白肉、珠葱头、白砂糖和麦芽糖等原辅材料制作而成,有芋泥朥饼、淮山朥饼、红豆朥饼、香葱朥饼等品种。其制作技艺由薛源合家族子孙代代相传,2001年被列入汕头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承人为薛汉伟。该村于1980年通电,1990年通电话,2006年通网络,2012年实现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16年通自来水。村内有南安敦本学校,又有篮球场2个、公园1个(南苑公园)、老年人活动中心1个。
传统民居现存800座。代表性民居有“大夫第”,建于明万历年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位于南安村南门头附近,砖雕门罩上刻有“大夫第”三个大字,为四合院结构。整体保存完好,唯外墙脱落。现存宗祠7座,包括始建于明代的杨氏家庙、杨氏宗祠、杨氏八房祠、杨氏七房祠、魏厝祠、林厝祠以及始建于民国的苏厝祠,大部分祠堂经过多次重修,占地面积500—2000平方米不等,设有厅、井和拜亭等。其中,杨氏家庙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重修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三厅二天井一厝包一拜亭。杨氏八房祠始建于明万历年间,重修于民国时期,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一厅一天井一拜亭。每年农历正月初十日、八月初八日由宗族老人在贵屿老街杨氏家庙举行祭拜活动,参加人数每场近300人,华侨及在外创业者也回乡参加,并搭建戏台,聘请潮剧演出“三台半”。
贵屿寨内圩场碑
村中有西兴寺,始建于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重建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供奉西天佛祖神像。贵屿天后古庙,始建于元延祐至天历年间,重建于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供奉天后圣母神像。村民每年农历三月初四日到福建湄洲岛迎接天后。
南安村西兴寺
村中主要人物有:杨梦得(1556—1632),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进士,历任通州(今北京通州区)知府、泰州知府等。杨昭崇(1913—1942),黄埔军校毕业,曾任国民政府军上校团长,长沙会战时在前线指挥战斗中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