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同村,位于香洲区唐家湾镇西南,距镇政府约5千米。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因纪念开村始祖莫会同(名与京)而取名会同村。该村坐落于凤凰山北脉丘陵地区,属凤凰山古道沿线村,村东有介木坑河,村旁有正坑水库。
会同村村貌(摄于2015年)
2015年,该村户籍人口133人,其中男性62人,女性71人。非户籍外来人口约50人。村民为汉族,属广府民系,使用粤方言。祖籍该村的华人华侨50人,主要分布在美国和马来西亚。
传统经营有染布、五金、编织、陶瓷等行业,现多经营食品加工、水果种植。乡道Y104线经过村前,原为岐关公路,筹建于1927年,是珠海境内首条公路。该道以澳门关闸为起点,分东西两路延伸到中山石岐。该村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开始通电,为香山地区首个通电村庄;20世纪90年代,通自来水、通电话,实现村道水泥硬底化;2000年通网络。
栖霞仙馆
传统民居现存38座,代表性民居有莫氏大宅、缉庐和栖霞仙馆。莫氏大宅,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498平方米。坐东向西,广三路布局,由四个院落和左右两个冷巷组成,中路三间两进夹一天井。房屋采用砖木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内有灰塑、彩画和木雕,基本保存完好。缉庐,是莫如恩为纪念父亲莫缉卿于1934年建造,建筑面积413.91平方米。分为前后两部分,前座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小洋楼,中间有小庭院,屋顶建有凉亭。室内欧式装饰精美,为珠海地区所罕见。栖霞仙馆,建于1918—1922年,占地面积9579.26平方米,是会同村人、香港太古洋行买办莫咏如仿造西洋别墅花园修建的大型园林式斋堂。该馆为仿上海太古洋行建造,共两层,由门楼、斋堂、观音池、六角亭、茅亭、啖荔亭、人工山石和发电机房等组成。现保存完好。
村内有3座祠堂。莫氏大宗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836.7平方米,由主座和左厢房组成。主座为三间三进夹两天井,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博古屋脊,花岗岩石基础,有砖雕、木雕、石雕和灰塑等装饰。会同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324.38平方米。三间两进两廊夹一天井布局,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博古屋脊。头门有雕花封檐板,檐下有诗词、壁画。雕版承檩,虾公梁上置雕花柁墩,石门框,石雕墀头。调梅莫公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696.2平方米。广三路中轴线对称布局。中路为三间两进两廊夹一天井,抬梁穿斗混合结构,硬山顶,青砖墙,灰瓦面,博古屋脊,花岗岩石基础,有砖雕、木雕、石雕、灰塑和壁画等装饰。
会同村为珠海地区近代建筑保存最完整的村庄,有北碉楼和南碉楼。其中,北碉楼,始建于1918年,重修于2011年,呈长方形,四层,有木梯通到顶楼,四楼设半圆形瞭望台,四周有射击孔和窗户,碉楼上有“云飞”碑刻。南碉楼,始建于民国初期,重修于2011年,呈长圆弧形,高两层半楼,顶部设瞭望台,四周设射击孔和窗户,碉楼上有“风起”碑刻。南北碉楼均具有中西合璧的建筑特征。村内还有闸门两座:北闸门始建于清代,门楼上方嵌有石匾一块,阴刻“北环紫极”,门两旁是三合土围墙;南闸门始建于清代,门楼上嵌有一块石匾,阴刻“南控沧溟”,两门檐下均有彩画,墙上开射击口。
会同村为著名买办之乡,代表性人物有:莫仕扬(1820—1879),香港太古洋行买办,生前获“诰授奉政大夫候选海边军民府加一级”封典,死后获授“诰赠朝议大夫”“诰赠通议大夫赏戴花翎”和“晋赠资政大夫”等。莫如恩(1889—1947),香港太古洋行买办。1934年,他在乡斥资修桥筑路,整治村容,创办中英文学校,还在岐关公路旁修筑“缉卿亭”,晚年退休回乡后教习英文。会同村主要人物还有:莫应溎(1901—1997),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第一、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广州市政协一至四届常委和第五届副主席。莫华伦(1958—),美籍华人,歌唱家,曾任首届澳门国际音乐节艺术总监、香港歌剧院艺术总监,先后获得第五届中国金唱片奖最佳美声男演员奖和意大利团结之星骑士勋章、法国艺术骑士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