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
笃行实干砥砺奋进建设方志强省
——在2023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丘洪松
2023年2月28日
同志们:
“南粤春来早,方志人更勤。”今天我们在美丽的千灯湖畔召开全省地方志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和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总结过去一年工作,部署安排2023年工作任务。刚才南海区委常委、宣传部长方华刚同志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韶关、梅州兴宁、中山、茂名化州、云浮等五个县区的同志作了很好的工作经验介绍,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我讲两方面意见:
一、2022年全省地方志工作成绩可喜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这一年,全省地方志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建设,紧紧围绕党中央决策部署、国家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统筹做好新冠感染疫情防控,积极主动融入文化强省建设,坚持依法治志,守正创新,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向“三服务”(服务党委政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为广东在奋力实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积极贡献。2月初省长王伟中、副省长张少康分别对2022年全省地方志工作作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2月21日张少康副省长、郑伟仪副秘书长又专程到省地方志办调研。昨天下午,张少康副省长主持召开分管部门工作汇报会。他充分肯定全省地方志工作方向正确、思路清晰、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并要求分管部门同志多去方志馆、地方志办走走看看,多学习了解全省地方志的工作成果。这为我们进一步细化深化“三服务”举措,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和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一,修志编鉴写史忠实记录广东改革发展实践有新成果。
一是志书编修扩面提质深入推进。《广东省扶贫志》《广东省全面小康志》编纂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正在组建编纂委员会,将于近期启动;《广州市扶贫志》完成编纂出版;深圳、东莞、清远三市试点工作稳步推进,《深圳市扶贫合作志》进展较快通过终审,东莞市全面小康志编修工作全面启动,清远市正在对接启动。列入年度重点的志书中,《广东抗日战争志》进入出版审查阶段,《罗浮山志》完成编纂,《冼夫人志》完成总纂,《阳春春砂仁志》正在复审,《新会陈皮志》已完成初稿,《潮州古城志》已制定编纂工作方案和篇目大纲。多市开展新冠感染疫情防控资料收集整理。名镇志、名村志申报出版稳居全国前列,累计申报60部,已完成出版13部。其中,广州申报9部出版3部;深圳申报12部出版1部;东莞申报5部出版3部。东莞《石龙镇志》《长安镇志》入选第七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三轮修志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纳入试点的省、市、县、镇、村及行业部门等25家单位对试点工作进行梳理总结,部分已完成编纂。镇村志、行业志、部门志编纂扎实推进,广州、深圳、汕头、河源、梅州、湛江、茂名、清远等市镇村志编修卓有成效,其中《广州市名镇名街名村志丛书》31部已出版14部,深圳组织编纂30部街道志社区志,梅州兴宁市全面开展镇志编修;广州、湛江、韶关、梅州、茂名、清远等市部门志、行业志开展情况较好,涌现一批成果,湛江百部志书全部完成总纂,陆续出版。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常态化开展;深圳、梅州、阳江、肇庆、清远、云浮等市扎实推进旧志整理工作。
二是年鉴编纂规范化建设不断加强。至年底,全省144部2022卷综合年鉴全部进入出版环节,其中完成出版印刷或接近完成出版印刷142部,较好完成“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目标任务。年初编制全省年度综合年鉴工作计划并逐月通报进度,建立常态的沟通督促提醒联系机制。加强与出版社的沟通,与中州古籍出版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需要协助落实出版单位的县区提供渠道支持。镇街、专业年鉴编纂出版工作稳中有进。开展年鉴质量评价,举办年鉴编纂实务研修班和年鉴编纂评议会议,形成以培训、评审、评价促质量提高的工作机制。《广东年鉴2022》不断提高编纂质量和时效,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当年出版”,简本、英文版按时出版。《佛山年鉴(2021)》成功入选第六批入选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南海年鉴2022》参加“中国精品年鉴工程”申报。开展全省“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通过“粤鉴话你知”栏目集中推送精品年鉴精选条目推文,采取研讨交流会、学习报告会、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对精品年鉴进行精读精学精评。加大年鉴地情资源信息推介力度,在广东省情网“省情要览”“粤鉴话你知”栏目发布推文,阅读量超过50万,较好实现盘活年鉴资源、提升社会服务功能的目标。
三是地方史编研稳步推开。各地各级以简史编写为重点开展地方史编研工作,落实“一市一史”。汇总各地地方史编研项目47个,印发《2022年度全省地方史编研计划》。《云浮通史(古代卷)》获评“2022年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普及作品”。《佛冈简史》《信宜简史》出版;《深圳通史》通过复审,《简明江门古代史》《潮州陶瓷史》送出版;《河源通史》《惠州简史》《清远通史》《广州革命史(1840—1949)》《珠海桥梁史》《汕头简史》《岐江河一河两岸发展简史》《茂名古驿道村史》《两广总督驻肇史》《鹤山大史略》等项目按计划推进。深圳开展老领导老同志口述史采访工作,及时全面准确记载深圳“双区”建设、“双改”示范伟大历程的大事喜事要事。惠来县组织撰写《惠来史记》。
第二,多举措服务国家战略和中心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是加强交流合作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趋全面深入。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志》编修,组织专家和我省大湾区9市参与该志编纂方案和篇目大纲修订。三地成功合作举办“志史鉴今 砥砺前行:从改革开放到大湾区建设”研讨会。作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活动之一,举办港穗双城“同舟共济 志同道合”图片展览,全年参观7.69万人次;筛选《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参与“同乡名胜展”,受到香港市民喜爱。《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2021年卷、2022年卷顺利编纂出版。加快《粤港澳方志集成》项目,征集、整理、编校3.7万筒子页。用心做好《在大湾区过传统节日》儿童绘本,即将出版。支持香港广东社团总会在官微专栏发布“广东印记”视频40条,阅读超百万次。积极推动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展览筹办工作,加强与港澳史志合作,深化大湾区“同根同源”历史研究,编写展陈内容大纲,目前在布展中。
二是深化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开发利用服务乡村振兴全力推进。《全粤村情》出版印刷全面加速,至2022年底累计出版331册,完成印刷161册,其中当年完成印刷50册。东莞、珠海、中山、佛山、深圳全面完成,年度工作推进较快的有清远、阳江、梅州、韶关、惠州、肇庆、云浮等市。全粤村情数据平台完成二期升级改造,平台数据运用功能进一步提升,新增市县基层数据更新维护功能,连通省政数局“粤智助”平台,向镇村基层群众提供村情信息服务,至2022年底,累积访问量近20万人次,稳步发挥作用。连续第6年联合多家单位举办多彩乡村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22年活动以“多彩乡村 弘扬岭南文化”为主题,同步开展多彩乡村“百村(校)行”活动,省市县联动更加紧密,做到常办常新,品牌效应不断提升。全省19个地级以上市22个县市区开展38场相关特色活动,收到各类作品9551件,是2021年的2.16倍;投稿单位共561个,增加141个。广州、汕头、佛山、韶关、梅州、惠州、东莞、中山、阳江、茂名、肇庆、清远、潮州13个市以及7个县(市、区)地方志工作机构获评优秀组织奖。结构化开发规模效应突显,在推广传播已出版的8种结构化丛书基础上,省市县合力继续加快推进特色技艺、传统体育、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特色海岛村、乡村经典菜肴5种图书的编纂和出版,宣传推介特色乡村和乡村特色约700个。分地区集中推介广东乡村非遗,数篇推文被学习强国采用。做得较好的有珠海、汕头、佛山、韶关、河源、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清远、潮州。普查成果服务当地建设成效明显,珠海、云浮等地发掘利用普查成果撰写高质量资政报告,供决策参考。韶关、河源、阳江、清远、潮州指导编印有关村情书刊,服务乡村文化振兴。惠州在线上举办“惠州生产习俗”“惠州名人”等展览;征集古民居、古村落、古街巷资料,探索实施“乡村记忆”工程。汕尾开展以传统技艺、特产为主题微视频制作。中山联合镇街、学校及方志驿站,以展览、乡村导赏、文化讲座、乡村产业调研、实践研学、暑期公益活动等多形式开展乡村地情服务。云浮利用地情资源与市、县两级教育局和大中专院校、中学共建“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三是开展资政研究助力决策治理有力有效。“读懂广东”行动有新成果,省情读物《岭南文化要览》出版发行,《广东省情要览》即将送出版;省志办撰写的《活化方志资源 助力湾区融合》等3篇调查报告获得省、市领导批示,相关意见、建议转办有关部门落实。广州、深圳、韶关、中山、江门、潮州、茂名、云浮等市撰写多篇资政参考报告并获领导批示。多地积极参与历史文化街区、名城名镇名村有关保护规划审核,展馆设计审核、地名规划修编、地理标志产品申报、特色产业发展、农业文化遗产申报、老字号和《中华民族交往交融史料汇编·广东卷》编纂工作;为党政领导、群众开展历史文化资料查询。肇庆做好两广总督府史迹史料挖掘收集。云浮编印“园区经济、镇域经济、资源经济”政策文件汇编等资料,获市委书记充分肯定和批示。潮州参与单丛茶文化系统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潮州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等工作。
第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发挥新作用。
一是数字化为开发利用方志资源增添新动能。省情数据库建设提质增效,总入库3300册,年发布700册,累计发布1850册,全省存量志鉴入库任务全面完成,新增图书入库机制顺畅,多种图书实现出版即入库。全省2021综合年鉴入库达92%,入库较快、上半年即100%完成的有梅州、汕尾、东莞、中山、阳江、肇庆、云浮。其他图书入库120多册,入库量较多的有广州、梅州、佛山、云浮、中山、深圳。方志数字化宣传阵地建设不断加强,广东省情网总浏览量638万次,年度考评获省府办通报表扬。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WCI继续居全国方志系统前列。学习强国方志广东专栏浏览量超400万人次,工作成效被学习强国、《跨越》宣传。外部合作阵地不断扩大,南方网、粤学习、广东发布、羊城晚报云上岭南等平台广东方志类专栏访问量达220多万次。各市积极参与省情内容建设,供稿较多的有东莞、揭阳、佛山、韶关、茂名、珠海、汕头、肇庆。市县阵地有地情网站8个、地情专栏186个、新媒体平台账号31个,发稿量近万篇,阅读量超千万,运营较好的有佛山、深圳、中山、江门、珠海。全省微信矩阵推介效果突出,WCI排名前列的是茂名、佛山、中山、阳江、清远。方志文化宣传品牌建设亮点突出。省拍摄广东印记微视频16集,并带动省帮扶资金项目汕头、茂名、云浮36集视频高质量完成,云浮举办微视频发布会。《好嘢广东》在泛珠会议和中国侨商投资(广东)大会上播出。百集微视频累计播放超5100万次,“潮州菜:美食如潮,四海共享”在强国专栏单篇阅读量创新高54万。广东印记167集视频融媒书正在抓紧编校。此外,省制作趣味动画、Vlog、物产图鉴、节气海报、有声音频、节俗长图、互动答题等其他新媒体产品近百个。市县共制作新产品417个,传播量500万次。数量较多质量较好的有佛山、中山、韶关、茂名、东莞。其中佛山产品225个,传播量110万次,形成系列特色产品。省组织揭阳、汕头、茂名、韶关制作联合推介专题,发稿94篇,在方志广东公众号、学习强国、腾讯系,及40多个地市新媒体发布,曝光近8000万次。粤故事项目持续推进,征集各类推文90篇,发布36篇,发布微视频4部,制作微视频5部,粤故事商标申请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数字政府,推进数字方志体系建设。编制数字化发展规划,推动数字方志项目立项,做好系统建设及运维。广州全文数据库与省情数据库统一数据标准,解决多年来省市标准不统一问题。东莞建设地情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五库合一。省、深圳、珠海建设数字方志馆,实现“线下参观”和“网上观展”有机结合。深圳、中山建设地方志编纂系统等。
二是方志馆建设和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省方志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举办“百年奋斗 圆梦小康——广东乡村脱贫奔康成果巡回展”“寻味岭南文化 共享美好生活——活色生香粤菜文化展”等,开展“走进方志馆,感知粤文化”活动,举办“广东非遗之广式月饼制作技艺体验”活动等;挂牌广东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营地(基地)、广东省宋庆龄研究交流基地;全年接待参观团队181批次2.2万多人次,不断发力数字展览和宣传,举办线上“读志用志”主题读书活动,强化馆藏资源建设和库存管理,夯实文献资源基础。市级方志馆建设取得新进展。佛山市方志馆正式挂牌;惠州方志馆重启建设;东莞市积极推动市新方志馆建设。阳江市方志馆(七馆合一)项目按计划持续推进,预计今年竣工;肇庆方志馆建设已落实场地;清远市方志馆建设有序推进。县区级方志馆持续推进。珠海香洲区方志馆历史文化展览开展,金湾区正在筹建方志馆方志展厅;佛山市魁星阁南海区风物主题方志馆预计2023年初开馆,佛山市高明区方志馆正式对外服务;梅州市平远县积极争取财政资金将县政府老楼修缮为方志馆;韶关市新丰县方志馆正在推进布展工作;湛江廉江市方志馆积极推进建设。基层方志文化场馆异军突起,呈现量广面大、建设主体多元化、形态灵活多样、集群发展态势。珠海、汕头、河源、潮州、云浮等市及多个县区方志驿站建设取得突破。广州在南沙增设18个方志驿站;珠海在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建设方志驿站,史志文化惠及粤港澳三地;韶关市实现10个县(市、区)党史方志驿站全覆盖;东莞沙田镇方志馆建成。深圳积极推进国家方志馆特区分馆规划选址建设工作。探索基层文化场馆建设标准化普及化多样化。起草《广东省基层方志文化场馆建设办法(试行)》,珠海、汕尾、清远、潮州出台方志驿站有关建设管理办法,东莞出台村史馆建设工作指引等制度。展览展陈不断优化更新,广州、韶关、梅州、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方志馆不断更新和完善展馆内容、丰富宣教手段。目前,全省建成方志馆28个、在建(含立项)21个,覆盖省市县镇4级。及时更新全省方志文化场馆目录,在广东省情网上向社会公布各类方志文化场馆382个。
第四,加强能力建设推动事业发展展现新作为。
一是依法治志深入贯彻落实。茂名出台《茂名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并进行政策解读,借助茂名市民生与法治普法活动进行现场宣传。各地也通过纳入党校主体班必修内容、发放小册子、新媒体渠道、工作群、日常业务培训等开展多形式宣传推广。韶关出台《韶关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及关于实施年鉴编纂质量提升工程的意见、综合年鉴供稿评价办法、党史方志专家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及专业志书、专业年鉴备案管理工作规定等,建立地方志工作保障机制。汕头多形式开展《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普法宣传,通过短信平台、利用举办方志驿站挂牌仪式印发小册子、结合国家宪法日宪法宣传周活动开展联合普法、举办“云普法”课堂等营造全民学法普法的良好氛围。茂名、云浮充分利用会议等组织学习相关法规。
二是队伍建设和理论研究不断加强。干部培训持续开展。省委托中山大学举办两期全省地方志系统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全省地方志系统业务骨干146人。积极选派干部参加中指办举办的业务培训以及各类主体班次。各地举办业务专题培训班。地方志理论研讨稳中有进。2022年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共收到论文186篇,经专家评议选出优秀论文36篇,广州、珠海、佛山、韶关、清远5市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期刊编印稳中有进,至 2022年底全省地方志系统史志期刊共有10种,积极弘扬岭南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发展先进文化,共同讲好广东故事,一批知名专家陆续向期刊供稿,编校质量和效率有所提高,刊物影响不断扩大。
三是社会参与愈加广泛。以充实专家库、购买服务、课题申报、项目合作、借调等形式引力引智,吸收专家、专业团队、业务骨干参与地方志工作,成效明显。广东省情专家库完成专家任期届满续聘和新增工作,邀请专家参加全省地方志事业从化座谈会,为全省地方志事业发展出谋划策。深圳、佛山、韶关、河源、梅州、中山、江门、茂名、潮州等多个市县区积极引导专家学者参与地方志工作,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成为常态。深圳高水平打造全国史志系统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各地管好用好学会,广东省地方志学会召开理事会第一次会议。各市积极推进地方志图书、方志文化“七进”活动,落实文化惠民政策。
第五,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一是坚定不移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扎实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在前、做表率,省地方志办组织到从化连麻村党章学堂参观见学,开展“学原文、读原著”二十大报告诵读和学习体会交流活动等。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第一议题、常设议题,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严格执行省委坚决落实“两个维护”十项制度机制,自觉把地方志工作放到全国和全省大局中谋划推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二是全面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干部考察考核和述责述职的重要内容,纳入年度工作要点。认真把好志书、年鉴以及地情书籍政治关,抓好网、馆、刊、微、会、展等重要平台建设和干部职工人员管理,确保地方志阵地意识形态安全。同时充分挖掘地方志资源,加强地方特色文化传播,弘扬正能量,讲好广东故事。
三是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两手抓、两融合。坚持大抓基层,铸造战斗堡垒。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员管理,做好群团工作。深化正风肃纪,营造良好生态。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加强廉洁文化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同志们,一年来,全省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各位同仁,兢兢业业,上下同心,团结协作,推进地方志事业转型升级取得了可喜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地方志部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坚守初心使命、积极作为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地方志工作者长期默默耕耘、倾情奉献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地方志办向大家表达崇高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谢!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省委省政府要求、对标人民群众期盼、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挑战,如工作思路还不够开阔,地方志资政辅治作用发挥不够充分,“三服务”效能未充分彰显,地方志精品还不够多,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志鉴质量参差不齐,队伍建设还有短板……。这些问题、短板严重制约了地方志事业作用的发挥和价值的体现。亟需我们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高度重视,认真加以研究解决。
二、把握大局大势,笃行实干,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2023年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这是在深入分析我国新的历史条件和阶段、全面认识和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历程以及各国现代化建设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作出的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战略性意义的重大判断。2023年春节假期后上班第一天,省委就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吹响全省奋进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号角。这为我们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必须振奋精神、迅速行动,切实增强推动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努力勃发新气象、闯出新路来。总体思路是:全省地方志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围绕实现一个目标(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建设方志强省),夯实“两大”主业(修志编鉴写史基础主业和开发利用应用主业),提升“三个服务”(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水平,树立四大理念(责任、开放、创新、服务理念),做好五项工作(方志编修、年鉴编纂、地方史编写、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方志馆建设),特别是做好《全粤村情》出版印刷攻坚,以更高“志”气、更多“志”慧、更强信心、更大决心,务实实干、奋进赶超,为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贡献方志力量。
(一)旗帜鲜明讲政治,为全省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推进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走在前、做表率。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第一议题、常设议题制度,坚持常学常新,融会贯通、深入钻研,切实做到紧跟步伐、知行合一。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史志工作的重要论述落实到地方志工作全环节、全领域,确保地方志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行。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两促进、两融合,大力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锻造过硬党员干部队伍。严把志鉴史编修和网、馆、刊、会、展政治关,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氛围。
(二)夯实基础主业,做好全省高质量发展奋斗实践存史记录。一是认真做好重点、特色志书编修。按计划组织推进《广东省扶贫志》和《广东省全面小康志》编纂,全面准确记录广东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和重大成就;各市要结合实际,推动本级“两志”编纂工作,深圳、东莞、清远等试点市要先行先试,积极探索,为全省总结经验。省加强组织指导,各地要扎实做好已申报的名镇名村志编纂出版,鼓励条件成熟的地区积极申报中国名志系列文化工程。各地要深入推动部门志、专题志、特色志编纂,重点推进《新会陈皮志》《阳春春砂仁志》《潮州古城志》《冼夫人志》《吴阳镇志》等志书编纂。扎实做好三轮修志准备工作,做好三轮试点阶段性工作总结;常态化开展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高质量完成《广东抗日战争志》出版印刷。二是推动年鉴工作规范化建设。各地要加大对后进地区地方综合年鉴“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落实情况检查督导力度,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出版时效;深入推动部门、行业、功能区、镇村年鉴编纂,扩大年鉴编纂种类。各地要积极探索建立健全年鉴供稿、编纂过程中的评价监督机制,切实提高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打造精品年鉴。《广东年鉴》要发挥省级年鉴示范引领作用,各地要配合做好年鉴供稿。深入推进年鉴地情信息服务,强化资源开发利用,做好“粤鉴话你知”“省情要览”等栏目。三是统筹推开地方史编研。进一步完善地方史编写规范,重点推动通史性简史、专题史和特色史编写,省发布新一年地方史编研工作计划并加强指导,各地要落实“一市一史”。修志编鉴写史,我们尤其要注意坚持质量第一,创新编纂形式,力争打造堪存堪鉴的精品佳作。
(三)做好资政辅治,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历史借鉴、智力支持。一是全力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我们要发挥地方志根脉文化优势,增强港澳地区对中华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一国两制”认同,提升家国情怀。着眼湾区所向、港澳所需、广东所能,积极加强粤港澳三地地方志工作合作交流。省牵头旧志整理项目《粤港澳方志集成》,各地要积极参与,完善书目并征集方志文献。省和大湾区9市要配合香港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志》编纂。省加强协调指导,广州市牵头,大湾区其他市配合编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年鉴》,力求打造志鉴精品。省积极协调、珠海市牵头、珠三角其他市配合扎实推进国家方志馆粤港澳大湾区分馆建设,按计划抓好相关工作推进落实。二是全力做好《全粤村情》出版印刷攻坚。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已经历时7年,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撑,为记住乡愁、维系乡情提供史料依托。接下来,我们要举全省之力开展《全粤村情》出版印刷攻关,省委省政府要求我们在2024年全面完成全书368册出版印刷任务,即今明两年每年要完成约100册印刷,任务相当艰巨,目前有的书稿质量基础较差,仍存在不少常识性、史实性问题,审改难度大,必须全省动员,压实责任,打响全面攻坚战,仍未完成任务的市县要加强领导,由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集中时间、集中力量,狠抓质量,狠抓进度,逐册销号,特别是任务较重的茂名、湛江、肇庆、江门、云浮、韶关、河源、汕尾等市,要专题研究,破解难题,不拖后腿。三是积极开展资政研究。充分利用地方志机构掌握丰富地方文化和地情信息的优势,契合重要时间节点、时政热点、社会焦点,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当前特别是要聚焦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重要部署,结合各地区域特色,选准题目,开展调查研究,开发系列资政研究报告,编辑出版一批资政辅治读物,以方志力量服务大局。
(四)做好育人服务,为全省高质量发展凝聚人心、提供精神动力。一是加强便捷高效地情信息服务供给。要完善全省一体化的数字方志体系,优化省情数据库建设,全面完成存量志鉴入库任务,规范全省新增图书当年数字化入库机制,优化展示服务;要进一步推进全粤村情数据平台建设和利用,有条件的市县要对重点数据进行更新。做好地情信息推介,做精做强地情网站(频道)和微信矩阵的建设推广,办好“省情要览”“粤鉴话你知”“志说广东”栏目;探索轻量化产品制作与传播新形式,巩固优化省市县立体联动推介体系,提升全省方志文化数字化服务能力。精益求精做好《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以2023年经济欠发达地区地方志编修经费补助为抓手,推动省情影像化工作。打造“粤故事”品牌。二是提升全省方志场馆公共服务水平。贯彻落实《广东省方志馆建设管理办法》和全省方志馆建设推进会精神,积极推进各级方志馆建设,因地制宜推动利用各种场所建立方志驿站、镇(街道)村史志馆等,构建方志馆公共服务体系。要及时完善公布方志文化场馆目录,积极主动承担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提升方志公共文化服务能力。省要加强调研和分类指导,各地要结合实际积极推进方志场馆规范建设,推进示范馆建设。持续推进基层文化场馆建设标准化、普及化、多样化。各地要优化功能配置,强化基地建设,突出特色建设,加强地方文献、族谱家谱等的收藏,举办丰富多样的展览和活动,塑造方志馆服务品牌,扩大社会影响力。三是做好地方文化宣传推介。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主旋律,在传承、推介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上下功夫,以需求为导向,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地方志产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编纂出版更多大众性、简明性、通俗性、权威性的地情读本、文化产品和资政刊物。省编纂出版《广东要览》,做好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结构化专题图书出版印刷和已出版图书的推广利用;各地要结合实际同步开展普查成果结构化开发和地情读物编纂。将地方志文化向旅游、教育、遗产保护等领域传播,促进人文项目建设。强化方志宣传阵地建设,全省参与做好广东省情网、方志广东公众号及全省矩阵、学习强国“方志广东”专栏建设,扩大与各大媒体联合共建方志栏目。持续开展地方志成果展、方志讲坛、省情小课堂、地情展览、多彩乡村主题教育教育实践活动,大力推动地方志文化进机关、进校园、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进网络。
(五)持之以恒全面加强地方志能力建设,筑牢方志强省建设根基。一是提升依法治志能力。各地要继续加强对《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宣传贯彻落实,把《条例》纳入地方普法范围,依法履行组织、指导、督促和检查地方志工作职责,实现依法修志、依法用志和依法管志。要进一步对标《条例》健全和完善各项业务制度,出台相关工作细则和补充规定,确保各个工作环节均有章可循、有序推进。要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举办全省地方志系统能力提升培训班,开展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依法治志、抓落实能力。二是强化社会动员能力。加强各地专家库、地方志学会建设,深化与高校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地情专家、研究生工作站、专家工作室、地方志学会和岭南地方志文献交流中心、广东省情信息研究推介中心、岭南地方文化研究中心等作用,加大与其他历史文化保护传承部门的沟通协调与共建共享。积极拓宽方志交流范围,打好乡情牌、侨务资源牌,充分利用政府和民间等各种合作交流渠道,拓展方志文化交流合作空间。要培育、扶持和引导地方志文化市场,探索建立与文化公司、企业合作的制度机制,借力用力用好社会资源。三是做好理论研究。理论创新是实现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好期刊平台,规范期刊编印,提升期刊质量、突出办刊特色。谋划开展新一届全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开展志鉴史编纂、资政育人政策研究;编纂出版地方志相关工作教材,强化地方志学科建设。
路虽远,行则毕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同志们,回望过去一年奋斗历程,硕果累累;展望未来新征程,信心百倍。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省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年,开局关乎全局,奋进决定成就。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断强化政治担当,提升能力本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务实的作风,乘势而上、埋头苦干、勇毅前行,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落实各项工作任务,为推动广东在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开好局起好步,在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列作出示范做出我们方志人应有的、新的更大贡献。
感谢佛山市、南海区领导和志办同仁对此次会议的大力支持!最后祝愿大家身体更健康,家庭更幸福,事业更辉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