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材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手工技艺。广州象牙雕刻,又称广州牙雕,是以象牙为原料进行雕刻的传统民间手工技艺,产品以镂空、透深的雕刻技艺闻名于世,以牙球、画舫、人物、微刻书画为代表。2006年5月10日,广州牙雕入选广东省第一批非遗名录;同月20日,广州象牙雕刻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
广州象牙雕刻起源可上溯至新石器晚期。据《晋书》记载:“车永为广州刺史,永子溢多,使工作象牙簟。”可知,至少晋代前广州已有象牙工艺,并且已有精湛高超的工艺。至明清时期,广州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象牙原料的输入与制品的输出日益兴盛。尤其是清代,广州象牙雕刻工艺全面发展,生产规模达到历史高峰,位居全国前列,当时不少民间艺人被选送入宫,为朝廷制作艺术珍品。民国时期,广州象牙雕刻的工艺水平日趋精湛,在全国象牙雕刻行业中独树一帜,被称为南派象牙雕刻或广派象牙雕刻。如今,象牙球可镂雕至50多层。
清同治象牙镂空雕龙船摆件(广州博物馆藏)
说起广州牙雕,那可谓高手在民间,这千年指尖的工艺之美,独步天下。象牙雕刻技艺除自学以外,其传承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和师徒传承两种。家族传承采取父传子或兄传弟的技术传授方式。师徒传承由师傅对非亲属的学徒进行传授。清末,广州象牙雕刻行会章程中对技艺传授有严格的规定。如对学徒学师规定期限为五年,满师后才可以单独领料做工,如未能独立者可跟师傅再打一年工,称为“挨”师(“挨”为挨傍之意)。学徒满师时要向行会捐赠一围酒席钱(父传子的捐半围),作为入行的表示。只有入了行,才能在行内合法工作,否则要受到行会组织的干涉。家族传承上,广州象牙雕刻工艺代表性的家族有翁氏、李氏、冯氏、黎氏、白氏等。
牙雕作品:40层猛犸牙球《吉星高照》 作者:张民辉
广州牙雕精湛细腻,具有优良的传统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作为一种优秀的工艺美术,广州牙雕继承并发扬了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传统。广州的牙雕精品也经常被作为国礼赠送,增进了世界人民对于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了解,促进了我国和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增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图书推荐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志》
主编:贡儿珍
出版社:方志出版社
索书号:K296.5(79)/73(1)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志鉴阅览室(馆内阅览)
全志收录2013年12月以前广州市市级(含)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77个项目。记述地域以2013年广州市行政区域为主,包括区、县级市。体裁采用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大事记采用编年体,辅以纪事本末体,以重大事件为主线。设人物专章,收录市级及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生平事迹,按级别、生年先后顺序排列。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
主编:方健宏
出版社:中国出版集团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索书号:K296.5-62/1(1)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志鉴阅览室(馆内阅览)
该书以简明扼要的文字,900多幅图片,逐一介绍广东省入选国家级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各个项目,包括其传承区域、历史渊源、表现形态、文化价值及濒危状况,并对已确定的项目传承人作了简要介绍,此外还载入了省内各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表。
《剔透神工——广州牙雕》
作者:曾应枫 陆穗岗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 广东教育出版社
索书号:G127.65/17(17)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志鉴阅览室(馆内阅览)
本书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从广州牙雕的历史演变、形态、技艺、人物、艺术价值等方面等给予全面介绍,立体性、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广州牙雕的因手而脑,因术而美,因工而艺,因民族而世界,给读者以文化审美的感受。
《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精选》
编者: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出版社:南方出版传媒 广东人民出版社
索书号:G127.65(79)/21(1)
G127.65(79)/21(2)
G127.65(79)/21(3)
馆藏地:省方志馆五楼志鉴阅览室(馆内阅览)
本书创造性地从广州风俗、广州风物、广州风味这三个角度切入岭南非遗,把传统戏剧、传统音乐、民俗节庆、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体育、传统医药、民间文学10个方面重新有机组合,对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梳理,共收录精美彩图600余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