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苏轼在惠州寓居两年七个月,诗作《食荔枝二首》等脍炙人口,传唱不绝。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亲苏洵,弟苏辙,均是著名文学家,世称“三苏”,俱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北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嘉祐六年(1061)授凤翔府签书判官。后几经官场沉浮,绍圣元年(1094)被贬为宁远军节度副使,惠州安置,不得签署公事。绍圣四年(1097)四月再贬儋州。
苏轼像
苏轼寓惠期间,处处关心惠州民间疾苦和地方建设,他见州、县两城隔江相望,仅靠小舟渡江,很不方便;西湖无桥,居民入山需涉水而过,常发生事故。即与地方官商议,分别建造两座桥。一在西(支)江口建造浮桥,名为“东新桥”;一在西湖上筑堤修桥,取名“西新桥”,便利了湖、河沿岸的交通。为修桥筑堤,他还捐出了皇帝赐予的犀带,动员弟妇史氏捐出朝廷赏赐的数十枚黄金钱。惠州人将西湖堤命名为“苏公堤”,简称苏堤。
惠州西湖
苏轼寓惠期间著述颇丰,据《惠州志·艺文卷》统计,其在惠州创作的作品有587首(篇、封)。苏轼的诗词与惠州西湖交相辉映,为湖润色,遂与杭州西湖、颍州西湖齐名。诚如清代诗人江逢辰所言:“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
东坡纪念馆
苏堤玩月手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