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郊外
郭沫若
竟随太岁①一周天②,
重入番禺十二年③。
大业难成嗟北伐,
长缨未系愧南迁。
鸡鸣剑起中宵舞
狗吠关开④上澣⑤弦。
昨夜宋皇台⑥下过,
帝秦誓不有臣连⑦。
选自王继权、姚国华、徐培均编注《郭沫若旧体诗词系年注释》(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注释
①太岁:星名。即木星。旧历纪年所用值岁干支的别名,又称“游年太岁”。如甲子年,甲子即是当年“太岁”;乙丑年,乙丑即是当年“太岁”,以此类推,至癸亥年止。故“太岁”每十二年一循环。
②周天:我国古代把周天分为365.25度,太阳每天移动1度。《礼记·月令》孔颖达疏:“凡二十八宿及诸星皆循天左行,一日一夜一周天。”
③重入番禺十二年:郭沫若第一次到广州是1926年,第二次是1937年12月,两次相隔12年。番禺:旧时广州称番禺。
④狗吠关开:战国时期齐国孟尝君使秦,后依赖门下会鸡鸣狗盗的食客,出秦宫、逃出函谷关,脱险回到齐国。此处暗喻作者从日本回到祖国。
⑤上澣(hun):同“浣”,即上旬。指农历每月初一到初十,月缺上半。
⑥宋皇台:亦称宋王台。原址位于香港的土瓜湾。相传宋朝末年皇帝赵和赵逃到岭南,途经香港九龙岛,在一巨岩下休息,后赵病死,赵在崖山跳海而死。后人在该岩石上刻“宋王台”三字,以纪念这两位末代皇帝。
⑦臣连:即鲁仲连。战国时齐国人,是齐国稷下学派后期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辩论家。善谋策,常周游列国,排难解纷。秦军围赵都邯郸时,他曾以利害进说魏将辛垣衍,劝阻其尊秦昭王为帝。
冯少协“百年广州”系列油画
写作背景
《救亡日报》是抗日统一战线性质的报刊。1937年8月,在上海创刊,11月停刊。同年12月,郭沫若第二次到广州,主要从事《救亡日报》复刊工作。初到花城,他借宿在梅花村的朋友家,回想12年前在广州出师北伐的往事,辗转反侧,思潮翻滚,夜不能寐,写下了这首七律诗。后几经周折,《救亡日报》于1938年1月在广州正式复刊,郭沫若任社长,社址在今荔湾区长寿东路。
诗词赏析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全面侵华,中国人民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全民族抗战。1937年12月,诗人重回北伐战争的起点—广州,投身到抗日救亡运动中。此时,诗人回顾未竟的北伐旧业,面对国家遭受的新磨难,既忧伤又愧疚,于是在深夜鸡鸣之时,伫立中庭,抚长剑,挽雕弓,杀敌报国之志慨然而生。鲁仲连义不帝秦的爱国精神在诗人的内心产生强烈共鸣:即使国家像南宋王朝一样覆亡,也要誓与祖国共存亡,绝不屈服于异族的淫威。这首七律诗是诗人的自勉,也是诗人献给国家和民族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