慷慨登车去,
相期一节全。
残生无可恋,
大敌正当前。
知止穷张俭①,
迟行笑褚渊②。
从兹分手别,
对视莫潸然。
选自《杨匏安文集》编辑组编《杨匏安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注释
①张俭(115—198):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人。东汉桓帝时,任山阳郡东部督邮(督察官),上书弹劾宦官侯览贪赃枉法,侯览诬蔑张俭为朋党。朝廷下令通缉,张俭被迫逃亡,因其为人正直,许多人甘愿破家收留他。
②褚渊(435—482):南朝宋齐时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渊美仪貌,善容止。为宋明帝所信任。宋明帝尝叹曰:“褚渊能迟行缓步,便持此得宰相矣。”明帝临死,封其为中书令,托其与袁粲共同辅佐幼主。但他却助雍州刺史萧道成代宋建齐。南齐建立,封为南康郡公。常被后人以名节讥之。
杨匏安
写作背景
1931年7月,作者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同时被捕的有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罗绮园。作者觉察到罗绮园有动摇变节的可能,于是,在就义前为争取他和告别狱中难友而作此诗,表现了一个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诗词赏析
身陷囹圄的诗人不改志节,多次拒绝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招降,甚至拒绝了党组织对他的营救。诗人在狱中与共患难的友人话别,既无萧萧易水,亦无击筑之歌,然而却有着和荆轲一样的舍生取义、自赴一死的慷慨激扬。大敌当前,不管前路是刑场还是战场,诗人都丝毫不畏惧。诗人愿作汉末穷蹙的张俭,虽望门投止,却被千古传诵;不愿做褚渊,虽高官厚禄,却成千古笑谈。诗人勉励自己及狱友,要坚持革命气节,要与敌人斗争到底。全诗浩然之气充溢,这种浩然之气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