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
杨匏安
收拾诗篇理钓竿,潺湲①秋水辨微寒。
居夷②有此宁为陋,合辙③于今倍觉难。
霜叶争霞明水际,风帆向晚走云端。
单襦皂帽④萧条甚,老却天涯管幼安⑤。
选自《杨匏安文集》编辑组编《杨匏安文集》,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注释
①潺湲:水缓缓流动的样子。
②居夷:居住在九夷之地。此处指居住在偏僻地区。
③合辙:后车与前车的车辙重叠。比喻相互吻合。
④单襦皂帽:单件短衣和黑色帽子。《三国志·魏书·管宁传》载:“宁常著皂帽、布襦 、布裙,随时单复。”
⑤管幼安(158 —241):即管宁。三国时期著名隐士。北海郡朱虚县(今山东临朐)人,字幼安。东汉末年避居辽东,他常给人“讲诗书,陈俎豆,饰威仪,明礼让”。魏文帝征他为太中大夫,明帝又征他为光禄勋,皆固辞不就。
作者简介
杨匏安(1896 —1931),广东香山(今属珠海市)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家、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1919年,在《广东中华新报》发表文章,介绍新文化思潮和马克思主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任社会主义青年团广东区委代理书记。1923年,参加中共三大筹备工作,此后参与推动国共合作和大革命运动。1925年,参与发动省港大罢工。1927年,在中共五大上被选为中央监察委员。大革命失败后,参加了八七会议,后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关工作。1931年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其主要作品编成《杨匏安文集》。
写作背景
1918年初,作者举家迁到广州,寄居在杨家祠(现广州市越秀区越华路116号)。初来广州,他在位于荔枝湾附近的时敏中学任教务长,由于学校经费不足,拖欠薪俸,致使他生活困顿,为了养活一家老小,他不得不靠典当过日。这时,广州警察局的一名同乡请他去当秘书,但这种“肥缺”被他一口回绝。作者宁可清贫度日,不愿同流合污。后作此诗发表在《广东中华新报》上。
诗词赏析
于浑浊之世,履洁清之节;于贫穷之时,守高尚之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就是在历史的长河中塑造中国知识分子灵魂的“风骨”。在此诗中,诗人借垂钓以写灵魂,以抒风骨。诗人收拾起吟咏的诗书,暂离繁冗的事务,来到河边垂钓。秋水微寒,田野苍凉而枯寂,诗人的内心遂起孤寂之情——居于偏地陋巷,不逢迎世事,不委曲求全,有谁能理解自己呢?蓦然抬头,水边一丛如绮霞般明艳的霜叶正傲然独立,一只扬帆的小船正静静地驶向向晚的云端,这时,有一个人迎着萧条的秋风走来,单衣黑帽,瘦弱支离,却风骨凛然,原来是穿越时间长河而来的三国隐士管幼安。“来、来,让我们一同垂钓,一同度过秋天和冬天。岂能因贫穷而哀伤,岂能因富贵而改节?”诗人和管幼安相视大笑,一曲风骨之歌久久地回荡于天地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