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在党委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坚持开门办志、依法治志的工作理念,贯彻落实“一纳入、八到位”等工作要求,找准工作切入点,主动创新创变谋发展,创造条件干实事,切实提升地方志事业发展水平。
1982年,中共茂名市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领导小组成立,不久成立党史办公室,开始收集中共地方党史资料,四县(高州、电白、信宜、化州)也陆续成立同样的机构。1984年11月15日,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成立。1985年2月15日,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开始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各县相继成立方志机构,全市新中国地方志事业全面开展。2001年,中共茂名市委党史研究室与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6年,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
2016年11月18日,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图为更名揭牌仪式
2005年12月,信宜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颁发“全国方志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05年12月,时任化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主任苏凯愈同志被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授予“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2010年11月,时任信宜市党史地志办主任杨豪明同志被授予“全国方志系统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开门办志,构建大方志工作格局
推进依法治志工作水平。为推动地方志工作全面开展,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茂名市地方志工作制度,积极推动印发《茂名市地方志资料年报工作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茂名市年鉴质量管理办法》《茂名市地方史编纂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2021年12月23日,茂名市政府常务会议审核通过《茂名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自2022 年2月1日起施行,这是茂名市首部地方志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茂名市地方志工作管理办法》
领导高度重视。自2015年起,坚持每年组织召开一次全市性地方志工作会议,邀请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作讲话,及时传达上级对地方志工作的要求,总结经验,部署当年工作,确保工作开展有条不紊。市委常委会每年听取一次地方志工作汇报,研究部署下一步地方志工作。特别是2021年9月时任市委书记袁古洁带队到茂名市地方志办调研全市地方志工作时,充分肯定《冼夫人志》、“茂名古驿道”等工作,并提出补齐市方志馆短板、加强基础工作保障等指导意见,为地方志事业向“三服务”转型升级、活化利用地方志资源等方面提供保障。
2014年2月7日,时任茂名市市长李红军春节后首个工作日到访茂名市地方志办
2021年9月22日,时任茂名市委书记袁古洁带队调研茂名市地方志工作
创新工作机制。茂名市地方志办创新性推行“党建+方志”的模式,于2020年11月在全市范围内将地方志工作内容纳入全市党史工作考核中,形成政府指导、地方志部门统筹、全市机关、企事业单位协助,专家参与的大方志工作格局,为年报资料和年鉴组稿的报送提供保障。这项工作是我省首创,也是全省唯一一个能做到市县二级考核的地级市。
深化联动合作。通过加强与高校、专家学者的交流互动,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双方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方志资源优化利用等方面的深入合作。2018年签约为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文法学院实习基地。2024年8月建立茂名市党史地方志专家库,首批聘用专家12人。2020年12月建立高州市地方志人才库(15人),2021年建立信宜市地方志(史)专家人才库(11人),2024年3月建立茂南区史志专家人才库(10人),在地方志编研、宣教上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的作用。
2018年1月17日,茂名市地志办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举办高等学院校外实习基地签约仪式
2024年8月,印发《关于公布茂名市党史地方志专家库专家名单的通知》
持续推进修志编鉴写史扩面提质
市县志书编修。全市第一轮、第二轮修志共编修9部市、县(区)志。其中,《信宜县志》在1997年8月20日全国地方志书颁奖大会上获二等奖。2004年5月,经对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所修《重修信宜县志》进行全面校勘、标点、注释,信宜市党史地志办重新出版《清·光绪十七年重修信宜县志(标点注释本)》,该书是存史价值高且存留量极少的旧志之一。
第一轮、第二轮修志编修成果
争创精品年鉴。《茂名年鉴》2006年创刊,2010年起每年出版一卷,至2023年共出版17卷。《茂名年鉴(简本)》从2020起至今已出4卷。近年来,在全省综合年鉴评比中,《茂名年鉴·2022》《茂名年鉴·2021》《茂名年鉴·2020》被评为二等年鉴,《茂名年鉴·2019》《茂名年鉴·2018》《茂名年鉴·2017》被评为三等年鉴。特别是《茂名年鉴·2022》获评全国二等年鉴,《茂名年鉴·2023》在2024年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检查推优活动中获得优秀年鉴,《茂名年鉴·2016》荣获茂名市2014—2016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二等奖。
各县(区)按照“一年一鉴”的工作要求,着力开展精品年鉴编纂工作。近年在全省综合年鉴评比中,《高州年鉴2017》《茂南年鉴(2022)》获评一等年鉴;《信宜年鉴2019》《化州年鉴2019》被评为二等年鉴;《电白年鉴2018》《电白年鉴2020》《信宜年鉴2021》《化州年鉴2022》被评为三等年鉴。
茂名市部分年鉴
至2023年,《茂名年鉴(简本)》已出版4卷
推进部门志、镇村志等编纂工作。全市地方志工作机构积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部门和地方,编修部门志、行业志、镇村志和人物志等,形成一批方志成果。其中,茂名市人民政府于2017年发文同意立项编纂人物志《冼夫人志》,具体编纂工作由茂名市地方志办负责,现已进入出版阶段。目前,茂名市地方志办指导市公安局进行《茂名公安志(1983—2023)》初稿编写,指导茂名监狱完成《茂名监狱志(2001—2020)》二稿,审校《茂名市工会简志(2012—2021)》和《茂名港口史》,推动市残联、市水务局、市教育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卫健局等谋划参与部门志和行业志的编纂工作。
部分茂名市部门志、行业志、镇村志
编纂出版地方史、地情书。高度重视当地历史文化资源,在充分挖掘大量的地方历史资料的基础上,开展地情研究,展示独特的乡土人文,充分展现茂名市传统文化发展的史迹。同时,利用地情文献的宝藏资源,与更丰富多元的艺术创造相结合,记录和保存城市记忆。
部分茂名市地方史、地情编研成果
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新提升
充分利用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2015年全省开展广东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期间,茂名市普查17576条自然村,工作量占全省约1/7,是全省普查工作最大的地级市。2019年全面完成对17576个自然村落普查文稿的验收,总字数2453.9万字,图片约58678张。2020年五个区(县)级市《全粤村情》全43卷完成出版上报工作。目前《全粤村情》茂名部分共43册已全部完成送印。
2019年10月28日,茂名市地志办在市党史资料馆会议室召开茂名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文稿终审完结验收会
摄制地情视频。茂名市地方志办和各县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全力配合、参与《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茂名篇”摄制,积极提升市域文化知名度和影响力。此外,还邀请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协助摄制“路名志•茂名”专题系列电视节目。2021年至2022年,推出《茂名党史微课堂》系列微视频,通过本地红色资源凝心聚力、铸魂育人,擦亮茂名市地方红色文化品牌,其中《革命英烈叶致英》入选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的全省百部精品党课。围绕乡村振兴、绿美广东战略、服务茂名高质量发展,在充分挖掘茂名特色产业的基础上,2023年5月推出《茂名荔枝 夏季“爆款”》地情宣传视频。
《广东印记》系列微视频“茂名篇”
2017年4月,茂名市地方志办协助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摄制“路名志•茂名”专题系列电视节目,在广东电视台公共频道每晚七点的“DV现场”节目中播出
《茂名党史微课堂》系列微视频。2021年推出革命英烈系列微课堂10集,2022年推出革命遗址系列微课堂13集
2023年5月推出《茂名荔枝 夏季“爆款”》地情宣传视频
推出专题推文。茂名市地方志办活化利用茂名地情资源,依托“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推出地情相关专题推文,拓宽方志宣传渠道。
茂名市地方志办于2020年12月开始以“岁月无声·古道有迹”为题在“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开设《茂名古驿道》专栏,联合“茂名发布”微信公众号、“茂名发布”南方号、“龙眼直播”微信公众号、茂名+等主流新媒体联动推送古驿道系列推文和系列微视频。共推送茂名古驿道推文95 篇,总阅读量13.32万人次;共推送茂名古驿道视频20个,总阅读量2.3万人次。该专栏主要介绍古驿道的由来,探寻古驿道踪迹,领略古驿道沿线的遗迹、物产、工艺、美食、习俗等独特的魅力。其中信宜篇视频在“方志广东”公众号展播。
茂名市地方志办联合省地方志办于2022年5月23日至6月12日推出“茂名月”宣传活动,从印象茂名、人文茂名、山水茂名、好心茂名、产业茂名、舌尖茂名6个方面,集中展示茂名市的历史、发展历程、发展成就、人文风貌、特色产业、名优特产、乡村振兴重大成果共20篇推文。推文总阅读量超过25.8万人次,在“学习强国”方志广东专栏发布的23篇(其中3篇分上下篇)推文总阅读量16.3万人次,其中《爽脆肉厚的“南方人参”,“圆”来就是你》阅读量最高,达 5.75万人次;“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总送达人数512.6万人次;腾讯新闻APP、腾讯·大粤网推送推文19篇,推广总曝光量1749.7万次,其中腾讯·大粤网推广曝光81.3万次,腾讯新闻app推广曝光918万次,腾讯网迷你弹窗750.4万次。其中《“我爱荔”,茂名用荔枝说爱你》参加“家乡的荔枝红了”南方号新媒体大赛荣获二等奖。
茂名市地方志办2022年推出“非遗印记”栏目,共推介茂名市14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5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阅读量为5.5万,向大众充分展示茂名非遗的人文情怀。
茂名市地方志办推出“古籍中的传统节日”栏目,在传统节日,推出相关推文及纪念宣传海报等,共推送6篇推文,阅读量5000人次。
茂名市地方志办在2024年春节期间推出“一桌高凉菜”第一季之鸡专栏,共推出16篇推文,2024年7月推出第二季之鸭专栏,共推出10篇推文,总阅读量1.6万+,将茂名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融合,丰富了内涵,增加了阅读性。
茂名市地方志办于2024年国庆期间推出《喜看茂名发展》专栏,推送《茂名的前世今生》《这座城,开拓进取正当时》等推文10篇,推文将茂名历史渊源和地情文化相融合,为宣传茂名和服务茂名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网络覆盖量达297万+。
聚焦资政辅治,服务中心大局
持续提升资政水平。茂名市地方志办积极开展理论研究、专题研究和资政研究,积极撰写有价值、有深度、高质量理论文章、资政报告,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资政参考和智力支持,取得丰硕成果。其中《茂名地区年例文化研究》《茂名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研究》《关于牙象村状元由来调研报告》等获得市领导的高度肯定,《茂名市红色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研究》获茂名市2017—2019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竞赛调研报告类三等奖,《关于我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注意保护红色文化和历史文化资源的意见》2019年被市政协评为优秀提案,同时获2016—2020年全国党史和文献部门优秀科研成果资政成果类三等奖,《邮驿制度的变化对中国人民的影响》于2021年在《茂名日报》公开发表,《新形势下推进茂名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收录在《南方论刊》(2024年第10期)。2022年茂名市地方志办创办《茂名史志资政简报》,共编印4期,其中,2023年第1期《史志视野下的茂名“三棵树”》获省地方志办肯定并呈报省委省政府,2024年第1期《推进特色示范墟标准化建设 助力茂名“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收录在《当代广东》(2024年第2期)。此外还编印供市领导决策参考的《茂名市党史方志资料简况》《省“百千万工程”茂名市首批典型村存史资料》等。
《茂名史志资政简报》(2023年第1期)——《史志视野下的茂名“三棵树”》
《茂名史志资政简报》(2024年第1期)——《推进特色示范墟标准化建设 助力茂名“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
打造方志文化平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2024年底,全市建有38个方志驿站(方志室),含市辖3个,茂南12个,电白15个,信宜0个,高州6个,化州2个。电白6个方志驿站(方志室)正在建设中,近期将挂牌使用。其中,茂名方志驿站(化州市新安镇)被省地方志办评为“2023年度广东省优秀方志文化场馆”。为丰富各地方志驿站的站藏,茂名市地方志办多次赠送《茂名市志》《茂名年鉴》等地情丛书,并向省志办申领《广东省志》《广东历史文化名村》等一批书籍。2021年10月,茂名市地方志办因地制宜在荔红社区建成全市首个社区红色书屋(方志驿站),并充分利用这个文化平台与社区合办“红色课堂”、“四点半”课堂,让方志文化走出“深闺”,飞入寻常百姓家。
2019年7月,茂名地区首家“茂名方志驿站”在化州市新安镇揭牌
2021年10月15日,荔红社区红色书屋(方志驿站)揭幕仪式
参与多彩乡村主题实践活动。从2017年起配合省地志办开展多彩乡村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2020—2023年连续四年获得全省优秀组织单位奖。并牵头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农业农村局等多个单位举办市级“精彩茂名”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包括2022年“精彩茂名·乡村印记”、2023年“精彩茂名·情系乡梓”,2024年“精彩茂名 美丽圩镇”主题实践活动,累计收到参赛作品1724份。
2024年4月30日,2023年“精彩茂名·情系乡梓”主题实践活动颁奖仪式在茂名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举行
2024年7月16日,“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暨“精彩茂名·美丽圩镇”主题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在化州市文楼中学举行
与时俱进,加快地方志融媒体建设
开设“两号”。茂名市地方志办为向社会广泛宣传茂名发展历史与发展新成就,为群众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史志信息服务,于2016年6月开设政务新媒体平台“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2022年2月“茂名史志”南方号正式运营。截止目前,“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关注量达29.6万+人次,发送3659篇文章,阅读量达165.3万+,关注范围达全国412个城市,覆盖人数达到6.4亿+人次;来自大湾区九市的关注量达5.5万人次,占总量18.76%,荣获“茂名市文明公众号”称号。南方号关注量为1万+人次,发送1443篇文章,阅读量达60.7万+,荣获“优质运营号”称号、“融媒创新奖”、“家乡的荔枝红了”南方号新媒体大赛二等奖、“我们这五年”新媒体爆款大赛优秀奖。
“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
“茂名史志”南方号
2022年,“茂名史志”微信公众号参加由中共茂名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和茂名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第五届“茂名好网民”暨文明网络平台评选活动中荣获“茂名文明公众号”称号
2022年,“茂名史志”南方号参加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茂名记者站、茂名市委网信办、南方+客户端茂名频道联合举办的“家乡的荔枝红了”南方号新媒体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茂名史志”南方号,在“2022南方号年度奖项”评选活动中荣获“融媒创新奖”
2022年,《茂名古驿道¦高州府的明清建筑》参加由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推出的“我们这五年”新媒体爆款大赛,荣获优秀奖
2023年,“茂名史志”南方号获得由南方+传媒中心、茂名市委网信办联合颁发的“优质运营号”称号
创办《茂名史志》期刊。1985年,成立茂名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编修地方志工作在全市铺开。为加强对修志工作的指导,经茂名市委宣传部批准,创办《茂名地方志通讯》。该“通讯”自创办以来,认真贯彻上级关于地方志工作的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学术争鸣,介绍推广外地和本市修志经验,报导修志动态,刊登地方文史资料,做到理论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对指导全市修志工作起到很好的作用,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在社会上产生较大的影响,并经广东省出版局审查批准本刊在广东省内发行,从1991年第1期起,《茂名地方志通讯》改名为《茂名史志》,后停刊。茂名市地方志办主办的《茂名史志》(季刊),创刊于2017年,现累计出刊28期。该刊主要栏目设特载、理论研究、史志论坛、史志动态、红色印记、美丽乡村、民俗文化、大事要事等。内容主要包括:党史和地方志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介绍、党史地方志研究、编纂的专业学术论文、著作推介,以及茂名市党史、地方志资源利用相关的文章。
部分《茂名史志》(季刊)
建设史志资料数据库。2023年中央级党史研究项目《茂名市党史资料数据库建设》正式结项,以市级史志资料数据库建设为主体,推动各区、县级市建设分库,5个区县现已完成分库建设,形成市、县二级数据库,此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史志数据库具备查询、下载、收录功能,利于存史,便于研究。
茂名市党史资料数据库网页首页
2023年11月29日,茂名市地方志办在电白区召开党史地方志资料数据库建设现场推进会
茂名市地方志办公室将持续发挥地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在新时代地方志工作中展现新气象担当新作为,认真讲好茂名故事,不断激发地方志工作内生动力,创新性转化地方志成果,高质量发展地方志事业,使地方志在文化传承与地方建设中发挥更大效能。
(文/图 茂名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