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乐中叶(约1413年前后),香山县始修志,在明清时期计修志8次。1985年,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成立。2011年,中山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中山市地方志事业在“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机构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工作体制保障下,被纳入中山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市政府工作任务中,形成“认识、领导、机构、编制、经费、设施、规划及工作”到位的“一纳入,八到位”的工作机制。
岁月如流,在上级地方志业务主管部门关心指导下,一代又一代中山方志人笔耕不辍,修用并举,扎实开展修志编鉴写史,构筑中山基础地情库,竭力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鉴存,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编纂、推动、指导出版地方综合志书、部门专业志、人物专志、地方综合年鉴、地方史和地情书等近120部,各项出版物获国家级表彰8次、省级表彰6次、市级荣誉11次。2002年,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获评为广东省首届新地方志编修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获评为广东省“三八”红旗集体。市地方志办原副主任吴冉彬入选广东省情专家库,先后于2005年和2019年获“全国地方志先进工作者”称号。
从久远的“一志走天下”,到如今“志、鉴、史、库、馆、网、微、展”等“数业并举”,中山地方志事业伴随着全省新方志40年的跨越式发展,正在经历一场传播格局的迭代式发展,构建起“方志+平台+应用”的立体式发展格局,衍生出广阔的应用场景,促使方志从“高阁”“深闺”不断走近大众,不断为中山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志”力。
2016年10月,市地方志办公室迁址至中山市档案信息中心
2018年1月,中山市方志馆方志展厅建成开放
精编细研,浇注方志硕果
市镇村修志不断扩面。中山市地方志办先后编纂或指导、推动出版各类部门行业志、专题志、镇(村)志共90部。其中,编修人物专志《广东省志·孙中山志》《郑观应志》《中山市人物志》。1986—1997年、2002—2012年,中山市先后启动2轮修志工作,分别出版《中山市志》和《中山市志(1979-2005)》,共计503万字。第一、第二轮修志期间,各镇(街道)全部完成志书编纂任务,实现“满堂红”。至2024年,《小榄镇志》等26部镇街志、《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志》等10部村志先后面世。2016年,名镇志《小榄镇志》入选第二批中国名镇志文化工程丛书。全市编印或公开出版《中山市教育志》《中山市交通志》《中山市华侨志》等部门志行业志42部。
2轮中山市志编修成果——《中山市志》《中山市志(1979—2005)》
1999年9月,《中山市志》获广东省第六次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
至2023年,中山市部门专业志成果
至2023年,中山市镇(街道)志编修成果
中山市村志编修成果,其中包括孙中山故乡翠亨村、郑观应故乡雍陌村所修村志
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自2002年起至2012年编纂出版的人物专志(含光盘)
旧志整理取得突破。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山市地方志办先后开展《香山县乡土志》点校影印、对7种《香山县志》进行字体繁转简、数字化录入等整理工作。1999年,多媒体电子光盘《中山百科》收入7种《香山县志》数字全文,共120万字。2022年,市地方志办选取现存最早的香山县志——明嘉靖《香山县志》开展标点、校勘、简注,并公开出版,献礼香山设县870年。2023年,《嘉靖<香山县志>校注》一书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2年)二等奖、2021—2022年度中山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著类三等次。
广东省首张地方综合志书电子光盘《中山百科》收录中山市第一轮修志的34种志书和地情书
明嘉靖《香山县志》(复制件)与2022年12月出版的《嘉靖<香山县志>校注》。2023年,《嘉靖<香山县志>校注》校注获全国古籍出版社百佳图书(2022年)二等奖
中山年鉴品牌铸就。《中山年鉴》首卷《中山年鉴(1991—1997)》于1998年出版,其后每年出版一卷。至2023年,《中山年鉴》出版26卷,合计2701.5万字,随书制作多媒体电子光盘21张;获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奖项7个、市级奖项7个,其中《中山年鉴》2003、2009、2022年卷获评全国一等年鉴。2018年,中山市首部镇级年鉴《中山市古镇镇年鉴·2018》出版,为年鉴编纂向镇街延伸起示范作用。
至2023年,《中山年鉴》已出版26卷
至2023年,获国家级奖项的《中山年鉴》
1998年11月20日,首部《中山年鉴》出版发行,其多媒体电子光盘《中山年鉴》(1991—1997年)是广东省内首张地方综合年鉴多媒体电子光盘
此外,市地方志办开发利用地情资源,编纂出版《中山市镇街大事典》《香山设县850年》《孙中山图典》《中山第一路——孙文路春秋》《中国共产党中山历史大事记(1921—2020)》《中山市革命老区村概览》《岐江河一河两岸发展简史》等地方史、地情书,为中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宝贵的地情信息参考。
部分中山市地方史、地情编研成果
资政辅治,赋能中山发展
中山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名人辈出。市地方志办深挖中山名人资源,先后编修出版《广东省志·孙中山志》《郑观应志》《中山市人物志》《孙中山图典》,其中《广东省志·孙中山志》于2004年获广东省第一届新编地方志书一等奖。2016—2017年,市地方志办联合市纪委、市委宣传部主办中山市家风家训文化图片展;提炼郑观应廉洁家训家规,获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专栏推送。2022年,中山市开展郑观应诞辰18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市地方志办联合郑观应家乡雍陌村编纂出版《中山市三乡镇雍陌村志》。2023年3月,市地方志办人员应邀出席首届中国地方志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论坛,以《郑观应志》编纂为例,介绍中山市编纂名人专志并促进方志文化成果“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实践和成效,得到与会同行高度评价。
2016年8月,三乡镇雍陌村郑观应故居展出的《郑观应生平事迹及家风家训展览》
地情资源多次为特色产业发展、一流营商环境创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特色产业发展、文旅融合发展、名人文化遗存保护、标准化地名修订、交通运输数据统计等工作提供材料支撑,地方志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日益凸显。2018年以来,《中山档案方志资政参考》材料获省地方志办、中山市领导批示肯定10次以上。汇集全市945个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而出版的《中山村情》(3册共377.7万字),于2019年被市委宣传部列入中共中山市委理论中心组学习推荐书目,不断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提供宝贵的村情资源。
2019年,中山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全粤村情·中山卷》、《中山村情》和《中山村情》数字化光盘
中山市档案馆、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写的《中山档案资政参考》至2024年12月,已编写83期
2018年12月,由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撰写的专题报告《广东中山营造全民参与社会治理新格局的实践探索》入选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主持编纂的《中国地情报告(2018)》,是广东省唯一入选的专题报告
共建共融,助力文化育人
各级各类场馆共建、资源共享。2019年,南区街道建成中山市首个镇街级方志馆,利用良都公园打造中山市乃至全省第一个方志文化园,盘活名人故居资源,建成“党群服务+红色教育+文化传承”的侨乡文化服务阵地,全力推动名人效应转化为文化符号,以更加立体的阵地丰富文化血肉。以南区方志馆为中心,南区将方志文化园、树涌村史馆、燕河居方志侨乡驿站、詹园地方志文化室等方志文化场馆串珠成链打造成“方志馆+方志文化园+村史馆+方志侨乡驿站+方志文化室+方志文化长廊”全链条平台,其建设经验先后在全国方志馆建设论坛、全省方志馆建设推进会上作经验推广,并获省地方志办、中山市委领导批示肯定。
至2024年,中山市以共建共享共融的理念,推动建成市、镇(街道)级方志馆、方志驿站、企业方志文化室、方志文化园等方志文化场馆26家。各场馆立足自身定位和资源优势,优化地方志服务供给,深入开展地情展览、文化讲座、阅读分享、乡村导赏、研学实践、志愿服务等多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助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022—2024年开展的2次全省方志场馆评选活动中,中山市地方志办均获通报表扬。
2019年4月3日,中山市首个镇街级方志馆——南区方志馆建成
南区方志文化园水景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方志驿站“香山文库”阅读专区
2022年6月19日,中山市幸福书院方志驿站围绕“香山故事会·香山建筑文化”主题,组织亲子家庭开展乡村导赏活动
各级各类部门共育、服务共融。市地方志办联合镇街、村(社区)、学校以及文博机构常态化开展地情展览、文化讲座等教育实践,共同将文化服务主动搬到群众“家门口”。先后开展中山教育特展、“记忆中山”专题展巡展以及“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系列活动,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2017年起,依托全省多部门联动开展“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教育体育局、团市委等多部门开展乡村导赏、产业调研、实践研学等活动,发动青少年记录乡村发展成效,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中山市地方志办连续7年获评为“多彩乡村”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2021年5月20日,“建党百年·中山印记”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石岐中心小学举行
2022年6月13日,“记忆中山——纪念香山设县870周年”档案方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系列活动在中山市石岐区高家基小学启动
2024年8月20日,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联合多所学校开展“多彩乡村百村行”东凤镇地情实践活动
各种传播媒介联动宣传,促地方志“活起来”。市地方志办积极参与全省地情联动传播,与省地方志办联合开展“中山专题月”活动,参与《百集省情微视频》《广东印记》《方志Vlog》《志说广东》《地名动画》等省情专题宣传。《影像中山志》微视频以及镇村特色地情视频等一系列地情轻量化传播产品,有效促进地方志宣传。《影像中山志》第2辑获评2021年广东省广播影视网络专题节目二等奖。此外,以纸质书、光盘、地情网库、微信专栏等相结合拓展出的读志用鉴渠道,提升了志鉴实用性及普及性;“中山档案方志”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平台构筑起文、图、音、视交相辉映的宣传矩阵;有声方志馆、展览语音导览小程序等使地情展示变得生动。地方志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轻量化方向发展,让书写在志书年鉴中的文字“活”起来和“火”起来。
2021年1月,“学习强国”平台“方志广东”专栏开展中山专题月宣传
2020年,中山档案方志公众号开设的《古村往事》专栏
2021-2023年,中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制作《影像中山志》系列微视频19集。图为《影像中山志·修志篇》
直笔著信史,彰善启未来。中山市地方志事业将全面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守正创新,不断加强地方志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成效,使地方志更好地记录新时代、讴歌新时代、服务新时代,在中山全面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中提供存史记述、历史借鉴和精神动力!
(文、图/中山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