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月,汕头市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成立。1995年6月,汕头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更名为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2001年9月,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与中共汕头市委党史研究室合署,负责全市党史、地方志工作。汕头市地方志系统在省地方志办的支持指导下,在汕头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认真履行“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职责使命,聚焦“存史、资政、育人”主责主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守正创新,踔厉奋发,推动汕头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至2024年,汕头市累计编纂出版两轮市志2部,区(县)志9部,部门志、专业志、镇(村)志、地情书160多部,市、区(县)综合年鉴118卷(其中,有15卷年鉴获得全国奖项)。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南澳县史志办等地方志机构获评“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6次;汕头市地方志办原主任吴小坚被评为“全国地方志先进工作者”,汕头市地方志办原主任王琳乾等4人被评为“省地方志先进工作者”。
一、完善业务发展模式,构建“新格局”,夯实汕头地方志事业发展根基
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机构,健全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市委常委会会议多次听取地方志工作情况汇报,专题研究地方志工作。市地方志办积极协调于2004年成立金平区、龙湖区和濠江区地方志工作机构,实现汕头市、区(县)地方志工作专职机构全覆盖,为新方志编修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2019年,市委、市政府把地方志工作纳入绩效考核指标,推动地方志工作融入全市发展战略。
落实依法治志,坚持规划先行,完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地方志法治化建设。市政府印发《汕头市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强地方志工作的通知》等文件,为汕头市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全市地方志系统“线下+线上”相结合,开展《地方志工作条例》《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条例》宣传,联合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汕头分公司向全市群众发送地方志宣传短信;在“汕头史志”微信公众号举办“云普法”课堂;结合“12·4”国家宪法日暨宪法宣传周活动,在大型公益法律服务集市设点,在单位、学校、镇村、公园、文化广场等寓教于乐开展条例普法宣传系列活动,积极营造依法治志的氛围。
线上开展地方志条例宣传
线下开展普法活动,营造依法治志氛围
坚持“开门修志”,狠抓队伍建设,聚集修志力量。汕头市地方志系统扩大方志编修参与面,建立综合年鉴和地方志资料年报撰稿团队,筹建汕头市情专家库,探索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地方志工作的有效路径。走出去“取经”,选派全市地方志工作人员参加全国、全省业务培训班,到各地与同行学习考察交流,拓展视野;请进来“送宝”,邀请陈泽泓等地方志专家辅导授课;业务大“练兵”,定期举办全市史志干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全市年鉴撰稿人编纂实务研修班,提高地方志系统及参编单位人员地方志业务水平,多维赋能锻造过硬方志队伍。开展全市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形成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的制度,多篇论文入选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多篇论文获得省一、二等奖,多篇文章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等报纸杂志发表,市地方志办两次被评为省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形成每两年开展一次全市地方志理论研讨活动制度
二、探索业务发展路径,淬炼“绣花功”,促进汕头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
潜心修志,全面记载汕头发展历程。1985年汕头市启动第一轮修志工作。2000年,汕头市及潮阳、澄海、南澳等地按新方志体例完成本行政区冠名综合志书编修出版,《澄海县志》(1992年版)在全国新编地方志优秀成果首次评奖中获二等奖,《潮阳县志》被评为全省第一届新编优秀志书二等奖。2002年,汕头市二轮修志工作全面启动。在《潮阳市志(1979—2003)》编修过程中,结合汕头潮阳市行政区域分拆设两区的实际,明确以潮阳区负责、潮南区配合的修志机制,联合修志之举时为汕头首创,亦是全省首例。至2013年12月,汕头市第二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编纂出版《汕头市志(1979—2000)》1部、区(县)志6部。汕头市地方志系统主动开展业务主导,积极推进部门志、专业志的编修工作,编印《汕头海关志》《汕头市潮剧志》《龙湖区法院志》《澄海玩具发展志略》《潮阳区潮南区人物志》等部门志、专业志100多部;编印《文光街道志》《峡山街道志》《莲下镇志》等镇(村)志近20部。
一、二轮汕头市志、部分区县志编修成果
汕头市部分部门志、专题志
汕头市部分镇(村)志
常编常新,打造紧贴时代年鉴精品。《汕头年鉴》肇启于1989年创刊的《汕头经济特区年鉴》。2005年,为更合理、全面地反映汕头全市经济社会情况,《汕头经济特区年鉴》更名为《汕头年鉴》。2009年,年鉴编纂职能由市委政研室划转市地方志办,市地方志办积极督促指导各区(县)启动本级综合年鉴编纂创刊工作,在市、区(县)两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汕头于2014年实现市、区(县)两级共8部综合年鉴编纂“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全覆盖。市地方志办2014年出台《〈汕头年鉴〉业务规范(试行)》,定期举办汕头年鉴编纂实务研修班,每年开展全市年鉴质量评价活动,结合开展“精品年鉴品读季”活动,市、区(县)联动推进年鉴编纂出版质量和时效。截至2024年12月,汕头市累计编纂出版市、区(县)综合年鉴118卷(市级编纂出版综合年鉴35卷,区(县)编纂出版83卷)。其中,有15卷年鉴获得全国奖项。制作精美U盘年鉴电子书,把“广东省情数据库”网址链接和“汕头史志”微信公众号二维码印在年鉴封底上,方便网民读者查阅汕头志鉴信息资源。
至2024年,汕头市级编纂出版综合年鉴35卷
至2024年,汕头市区(县)出版综合年鉴83卷
汕头市部分获奖年鉴
全面普查,传承汕头乡村历史文脉。2015年,正式启动汕头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开展普查试点,2016年,全面铺开普查工作。市、区(县)地方志办协同高位推进,至2017年,完成全市1132个自然村基本普查,至2024年,完成《全粤村情》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卷、澄海区卷、潮阳区卷、潮南区卷、南澳县卷出版印刷,全套5册462.4万字、4185张图片,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留存全市1132个自然村的乡愁记忆和文化根脉,为市委实施“百千万工程”、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参考。《全粤村情·澄海区卷)》多次受到省的表扬和肯定。积极开展普查成果转化,市、区(县)两级联动,编写37个行政贫困村62个自然村村情,编纂美丽乡村等特色村落29个,特色技艺、乡村美食等乡村集萃59篇,更直观、更形象、更立体地展示汕头乡村特色文化。
汕头市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全粤村情·汕头卷》
深挖资源,留存汕头珍贵历史记忆。注重整理保存汕头历史资料,探究汕头发展规律,编纂主题多样、内容丰富的地情资料。《汕头市建置沿革》《汕头政区概览》《汕头史迹要览》《龙湖网红打卡点》《澄海之最》《潮阳概况》《潮南区侨乡概览》等地情书籍,为了解汕头提供多样化窗口,为研究汕头提供多元化资料参考,广受社会各界欢迎。
汕头市部分地情书籍
三、勇于探索多措并举,凝聚“烟火气”,拓宽汕头地方志事业版图
资政辅治,用好方志资源“大宝矿”。汕头市地方志系统始终以“三服务”为宗旨,以方志为舞台,讲好汕头故事。在服务中心工作中提供史志方案,收集编写汕头与“一带一路”历史渊源、驻汕领事馆、汕头与招商局集团历史渊源、汕头历史名人、民国时期汕头进步报刊等资料,为市委、市政府开展经济文化交流、精准招商引资提供史料支持。2010年,市政府办发文同意市地方志办开展专题研究后提出的方案,将汕头开埠时间修改更正为1860年1月1日。2021年,市地方志办《关于以潮阳潮南乡村历史人文资源开发利用为例,助力汕头全面乡村振兴的调研报告》,作为新一轮“深调研”成果,服务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龙湖区地方志办《深化普查成果助力乡村振兴——龙湖区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工作情况汇报》获区委书记批示肯定,《开展村史村志编修,助力乡村振兴,夯实龙湖文化底蕴》列入区政协提案。2024年,市地方志办围绕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第十届世界潮商大会在汕头召开,整理汇总《汕头年鉴(汕头经济特区年鉴)1989—2024》共36年有关“侨”的内容资料超45万字,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参考。在服务城乡发展中彰显史志智慧,金平区地方志办协助申报汕头市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助推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骑楼历史建筑数字化工程库建设;澄海区地方志办以“文化+绿色发展”为主题成功申报省级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资金;潮阳区地方志办积极推动潮阳申报中国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潮阳》;潮南区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建设规划推广提供历史资料支撑。服务文化传承中提供史志资料,在《汕头日报》《汕头特区晚报》等媒体发表《话说潮汕三江》等地情系列文章以及《马发守潮州》等潮汕地方史料性文章100多篇。
旧志点校,让方志文化“传下去”。不断推进地方旧志整理和开发利用。市地方志办公室翻印饶宗颐《潮州志》、顺治《潮州府志》、《六十年来之岭东纪略》《东里志》《广东海防汇览》等旧志。澄海县志编纂委员会翻印康熙、雍正、嘉庆3版《澄海县志》。潮阳区多次点校翻印明清时期多部《潮阳县志》,提高旧志古籍易读性。
点校利用旧志
创新宣传,让汕头故事“火出圈”。打造地方志“七进”品牌活动,从单一的赠送史志书籍转变为与市工商联、市教育局等单位,与社区、街道、学校、部队等开展共建活动,向各单位、各地潮汕商会、全市各中小学、镇(街道)、村(社区)赠送志鉴。利用云端的多元渠道搭建传播矩阵,将地方志情资源转化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载体形式,2022年,省、市联推汕头地情宣传月,在“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21条数字化作品,集中推介汕头地情和特色文化,通过“方志广东”“汕头政务发布”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广东学习平台等进行发布,推广总曝光量约近2000万次,真正让地方志“飞入寻常百姓家”。积极向省地方志办推荐“粤故事”“志鉴览粤”“粤鉴话你知”等稿件,截至2024年12月被采用22篇次。根据社会不同层次的需求,多次深入基层,开展地情宣传、巡回展览、有奖问答等多种读志用志活动,内容丰富、形式活泼,颇受欢迎。成立汕头史志青年宣讲团,依托学校、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革命遗址、方志驿站,分众化、针对性开展专家授课、读书会、区情讲座,让史志文化走出馆藏、走下书架,走进基层、走向大众。出版《汕头党史与方志》期刊65期,推介汕头史志。
打造地方志“七进”品牌
开展多形式读志用志活动
2022年4月,“学习强国”平台“方志广东”专栏推出汕头专题月宣传
针对性、分众化开展地情宣传
挖掘特色,让汕头乡村“立起来”。充分挖掘普查成果,编印地情书籍,展示汕头村落特色,提供资政参考。利用举办2017年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汕头站)的契机,编印《海丝文化,驿道风情——汕头古驿道选介》宣传册,在大型赛事中宣传汕头方志文化。编印《潮阳古驿道》《汕头特色村落选介》《龙湖村情》《龙湖红色资源》等村情书籍、宣传册,制作汕头特色村落书签,广受欢迎。潮阳区编印《金灶镇简志村情》《贵屿镇志村情》,《贵屿镇志村情》编写过程被评为汕头市乡村振兴工作典型案例。2017至2024年,市、区(县)精心策划,连续8年举办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市、区(县)多方聚力,组织发动大专院校、中小学、社会团体等参与,征集微视频、调研报告等各类作品,提交和获奖作品居全省前列,多个作品在省的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市、区两级地方志机构多次获评优秀组织单位。着眼群众所需,策划举办2018年汕头乡村记忆工程之“家·春秋”口述家史特训营、2019年“追忆红色足迹涵养家国情怀”特训营、2023年汕头市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走进东华暨“最美村史馆”探访活动、2024年“多彩乡村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等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活动,通过组织学生探访自然村落、表演非遗项目潮州大锣鼓、设立多彩乡村教育实践基地、调研“百千万工程”示范项目、开展美丽侨村摄影采风、古村徒步游活动等形式,让方志有“乡”味、“趣”味、“鲜”味,取得良好社会效应,广东电视台触电新闻、南方+、汕头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
汕头市部分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成果,推介汕头多彩乡村
2018年汕头市地方志办联合特区青年报举办汕头乡村记忆工程之“家•春秋”口述家史特训营活动。图为学生参观腾辉塔
2019年,汕头市地方志办联合特区青年报举办汕头乡村记忆工程之“家•春秋”口述家史特训营活动。图为学生参观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
2023年,“讲村史 展村史 传村史”2023年汕头市多彩乡村系列实践活动在潮南区陇田镇举办。图为华瑶青少年潮乐团表演省级非遗项目潮州音乐(潮南)——潮州大锣鼓《滨海龙腾》
2024年,汕头市2024年“多彩乡村 共谱新篇”系列实践活动在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濠江区广澳街道东湖社区启动
开展多场群众喜闻乐见的多彩乡村主题实践活动
打造阵地,让方志场馆“近家门”。2022年起,汕头市地方志系统全面铺开方志驿站建设工作,打通方志文化服务基层“最后一公里”,全市共设方志场馆49个。2024年,市地方志办在市“百千万工程”典型镇街道、村社区增设40个方志驿站,提升方志为民服务社会效益。2024年,潮阳区探索“方志文化+乡村振兴”方志驿站建设模式,联合区“百千万工程”指挥办设立潮阳方志驿站6个,促进方志文化资源与镇、村的发展文化需求深度融合。推动村史馆建设,打造龙湖区鸥汀街道旦家园、潮南区陇田镇南埔村等一批村史馆,成为留住乡愁、激活记忆的重要窗口。
汕头市首个方志驿站揭牌仪式在汕头购书中心举行
全面铺开方志驿站建设工作
打造村史馆,成为留住乡愁重要窗口
技术赋能,让方志传播“加速度”。2018年3月起,市地方志办开通“汕头史志”微信公众号,开设“红色革命遗址”“汕鉴呾你知”“汕鉴瞧侨”等栏目,推广汕头方志成果,截至2024年12月24日,累计发布576篇推文。各区(县)地方志工作机构在本区(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史志专栏,系统介绍地情,扩大汕头方志工作影响力。开发数字产品,2021年,市地方志办联合汕头融媒集团摄制大型系列专题片《星火潮汕》《红色地图》;龙湖区地方志办联合有关单位拍摄方志微视频和图片专辑等数字化产品近50个;潮阳区地方志办联合区融媒体中心制作《千年古县魅力潮阳》地情宣传视频;2022年起,金平区、龙湖区、濠江区和潮阳区积极向省地方志办争取“广东印记”省情微视频拍摄经费补助84.8万元,拍摄《中央红色交通站(汕头中站)》等微视频14部,借力省级方志宣传平台推广,在“方志广东”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等平台累计观看超1000万人次。推进数据库建设,在全面完成省地方志书籍入库任务基础上,对计划外2004至2008年汕头年鉴进行数字化并上传省情数据库。截至2024年12月,全市共上传市、区(县)地方志书籍112部。
摄制专题片
拍摄“广东印记”省情微视频14部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汕头市地方志系统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履行好地方志记录历史、传承文明、弘扬文化、服务发展的职能职责,坚持修志编鉴写史基础主业和开发利用并举,讲好汕头故事、传递时代强音、凝聚人心力量,推动全市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汕头篇章作出贡献。
汕头市地方志办公室
2024年12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