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史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奋斗史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推出《党课开讲啦》专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勇气、精神、智慧和力量,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今天,《党课开讲啦》专栏推出“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文章《刘清伟:默默守岛三十二载 他是海岛生灵的“齐天大圣”》。
32年能做成什么事?在珠海担杆岛驻守的护林员、保育员刘清伟,用32年的时间保护着海岛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
远离大陆,陪伴他的仅有队友跟一群猕猴;翻山越岭,在防火之余还要打击盗挖盗采;火眼金睛,将猕猴的喜怒哀乐记在心中……作为珠海担杆岛护林员和保育员,1989年以来,刘清伟把青春与热血默默奉献给了祖国南海之滨的海岛,保护着海岛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铸就了广东林业先锋队的典型。期间,刘清伟也获得过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林业先进工作者,首届珠海市道德模范(敬业奉献模范)等荣誉称号。
作为护林员
为保护罗汉松差点被盗挖船撞翻
1985年,19岁的刘清伟从广东省韶关市乐昌县(注:1994年撤县设市)报名参军,来到珠海市唐家警备区服役,入伍后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广东省政府批准成立担杆岛猕猴省级自然保护区。即将退役的刘清伟获悉后主动要求上岛,成为保护区首位护林员兼保育员,他的主要工作是保护海岛生态环境和野生动植物,严防盗采盗伐盗猎以及护林防火等。
2021年,在岛上工作踏入32个年头,刘清伟依然记得1989年跟部队领导的谈话。领导告诫说,“担杆岛工作条件十分艰苦,若下定决心了,就一定要坚守岗位不能做逃兵。”“是,首长,保证完成任务。”当时的刘清伟铿锵有力地回答着。
刘清伟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担杆岛是万山群岛最外沿的一个海岛,面积13.2平方公里、海拔322米,狭长如一条长长的扁担。20世纪80年代,由于驻岛部队撤离和担杆镇整体搬迁外伶仃岛,岛上原住居民在政府的支持下也纷纷迁到珠海城区,仅剩几户渔民留守岛上。
上岛之初,刘清伟在废弃的石头房里安了家,自己拾柴挑水做饭,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甚至2005年才开始用上电。岛上也没有大路,每天巡山至少要走二三十公里,整天穿梭在藤缠树蔓的山林之中,每年要走破三四双胶鞋,30年来巡山走了近22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赤道5.5圈。
一次巡山的时候,警觉的刘清伟猛然发现,一条蟒蛇正从树顶逶迤而下,朝他的方向扑了过来。情急之下,刘清伟一把撕开身上的白衬衫,迅速扔向蟒蛇。趁蟒蛇撕咬衬衫之际,刘清伟迅速拎起木桶,光着膀子逃离了险境,一口气跑回保护区办公室。此时,刘清伟依然吓得说不出话,只会用手向队友比划着,遇到一条胸径与人胸口差不多的大蛇。众人不信,一起再返回山中寻找,果然找到了大蟒蛇,依然在撕咬衬衫。刘清伟说,那天遭遇的蟒蛇至少有三四十公斤重,“要不是来了个金蝉脱壳,我早就成了它的美餐了!”
“毒蛇野兽并不可怕,危险的是那些不法分子。” 担杆岛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野生罗汉松。有一次,刘清伟巡山时发现,一群盗挖者正准备下手。“不许动!”刘清伟大喊一声,跃身挡在不法分子的前面。盗挖者发现就他一个人,就吓唬说要活埋他。“今天我就死给你们看!”刘清伟毫无惧色,寸步不让。盗挖者见硬的不行,又企图用金钱来诱惑他,但刘清伟依然不为所动,盗挖者只好作罢。
不久后的傍晚,刘清伟巡海时发现,一伙不法分子正在往船上搬运盗挖的罗汉松,他立即驾着只有40匹马力的小快艇去追堵不法分子500匹马力的大飞(盗挖船),结果力量悬殊,大飞直接冲着刘清伟的船撞过来,最后直接在头顶飞跃过去,差点被大船的螺旋桨打中。
危急之下,他迅速联系周边的渔船请求支援,最终将不法分子绳之以法。
作为保育员
成了花果山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
担杆岛人迹罕至,除了名贵树木,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猕猴。并且由于担杆岛远离大陆,这里的猕猴基因最为单纯,是进行科研的绝佳选择。
刘清伟身兼护林员和猕猴保育员二职,主要任务是通过巡逻防止猕猴被人捕杀,同时通过辅助性喂养,扩大猕猴族群,并通过观察猕猴生长情况,为猕猴繁衍生息营造良好的环境。
熟悉猕猴的习性后,刘清伟融入了猕猴的世界,他把猴子当作自己的孩子,每天定时定点送吃的,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和资料,并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看一眼就能分辨出猕猴的年龄,并能看懂它们的喜怒哀乐,成了“花果山”名副其实的“齐天大圣”。
1997年,刘清伟和队友巡山时,发现南油山顶上常有一群猕猴在林间嬉戏玩耍,于是想方设法,前后利用两年时间,逐渐将这群猕猴引到位于半山腰的一处部队废旧营房,把昔日官兵们训练的操场变成了固定的猕猴觅食投喂点,让这支后来被刘清伟唤作“阿山”的猴群,成了担杆岛第一支人工添食的猴群。随后,在保护区的另一侧,刘清伟又喂食了唤作“阿海”的猴群,“山海相连”成为刘清伟工作中另一种乐趣。
“完全喂养并不利于它们的繁衍,只能为它们营造更适合生存的环境。”刘清伟说,经过10多年的繁育,“阿山”猴群已从最开始的17只发展到了现在的137只。30年来,在刘清伟和队员们的不懈努力下,担杆岛的猕猴数量从不足300只扩大到了2000多只。
作为丈夫与父亲、儿子
他直言亏欠家庭太多太多
1990年,通过鸿雁传书,刘清伟与妻子喜结连理。妻子不顾广东江门老家亲戚朋友们的劝说,辞去工作,毅然跟随刘清伟上岛生活。1991年秋,妻子潘红独自一人回婆家韶关乐昌生孩子。1992年春节,刘清伟的父母托人带信,要他回家过年,顺便看看刚出生还未见过面的儿子。
当时,刘清伟正和罗家福一起开展担杆岛猕猴群落分布及其生活习性调查。他想,自己作为一个退伍军人,不能在关键时刻离开岗位。于是托人带信,让妻子和孩子来海岛过年。潘红带着才4个月大的儿子刘传聪,乘坐长途车7小时到了珠海,又从市区乘8小时轮船,几经周折登上担杆岛,一家三口团聚过了年。
然而,正是这个不经意的决定,给夫妇俩造成了一生的愧疚。那天晚上,儿子刘传聪高烧不退,而岛上没有一名专业医生,全家人一筹莫展。在那之后的半个月,由于海上风急浪高,没有一艘船驶向这里,导致交通中断,焦急万分的夫妇俩只能望海兴叹。儿子因为连续多日高烧不退,最终落下脑瘫,至今生活无法自理。
遗憾的事不止一件。2001年,刘清伟母亲病逝,家里给他发了封电报,结果这封电报两个月后才到他的手中。刘清伟当时拿着电报,面朝韶关扑通跪下,泪如雨下,心中充满了对母亲的愧疚。
面对家庭不幸和身体病痛的折磨,刘清伟从未向组织提出过任何要求,始终坚守海岛、无怨无悔。组织上考虑到他的身体情况和家庭困难,多次提出将他调回市区工作,都被他拒绝了。
“岛上的一草一木,都已融入我的生命,我已经离不开这些朝夕相处的猴子了。”刘清伟动容地说。“担杆岛那么脆弱的一座海岛,总要有人去守护,去尽一份责任,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军人出身,我想那里需要我。对父母我生未尽孝,死未送终;对妻儿我欠下了终生遗憾。唯有对担杆岛,一个共产党人的奉献没有尽头,只要生命不息,守护海岛生灵和生态就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