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史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奋斗史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推出《党课开讲啦》专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勇气、精神、智慧和力量,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今天,《党课开讲啦》专栏推出“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文章《全国先进工作者聂桂清:偏僻山区的“全能阿Sir”》。

聂桂清
肇庆市德庆县官圩镇沙旁社区,位于交通异常不便的偏远山区。有一位民警长年守护着这块偏僻之地,他就是村民们口中的“全能阿Sir”——官圩镇民警聂桂清。
村民身边的“老熟人”
1993年,聂桂清成为原沙旁镇沙旁派出所的保安,1996年正式考取警察岗位。
2003年,沙旁镇并入官圩镇,成了沙旁社区,派出所也被转隶合并。合并后,聂桂清主动请缨,成了留守在沙旁社区的唯一民警。
“润泉,你的新轮椅到啦!”村民徐润泉现在都记得两个月前聂桂清的洪亮喊声。为不到免费更换年限的徐润泉申请下特批的新轮椅后,聂桂清越过18公里盘山路和66道急弯,骑着摩托车把轮椅从县城送到了徐润泉家里。
在聂桂清日常工作的警务室,除了简单的家具陈设,让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满墙的锦旗。十多年间他曾有4次机会调回县城工作,但都放弃了。2011年,聂桂清受伤在县里住院,有800多名乡亲去看他。他舍不得这里的乡亲,就想留下来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做点事。
山间公路上的“夜行侠”
凌晨3点,摩托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划破了深夜的宁静。聂桂清拦下了几位年轻人的摩托车,在确认不是酒驾后,他放下了心。
每天10点在警务室入睡,凌晨3点起床巡逻,天亮后再回去补两三个小时觉,聂桂清的“生物钟”和一般人有些不同。过去有段时间,沙旁社区治安欠佳,凌晨入室偷盗时有发生。这也是他每天凌晨巡逻设卡的原因。
一次深夜巡逻中,聂桂清和辅警徐铁权在追逐一伙嫌犯时,3名歹徒手持砍刀向聂桂清他们冲来。聂桂清将徐铁权推进路边树丛隐蔽后,迅速到邻近村庄请求支援。
农忙时聂桂清会多看看田间地头,防止农具丢失;贡柑成熟时他会串串柑园以防偷盗。“这是我的第5辆摩托车,现在已经跑了5万多公里,绕赤道一圈多啦。”聂桂清笑着说。
同事们的“老大哥”
辅警徐铁权、何俊贤是聂桂清的好帮手,经常一起在社区里走街串巷。“桂清老哥从来不端架子,工作上我们不分那么多上下先后的。”工作了近8年的徐铁权回忆说,自己有好几顿年夜饭都是跟聂老哥一起吃的。
在被聂桂清视若珍宝的5本“人口基本情况登记簿”上,村里的房屋和地形分布,以及各家各户的基本情况和社会关系全都一目了然。情况发生变动,聂桂清还会用红笔补注。沙旁社区的5个村委、68个自然村,9000多常住人口几乎都认识聂桂清,他也能叫出其中8000多人的名字,因而被称为当地的“活字典”。聂桂清的工作方法和态度,让22岁的何俊贤获益良多。何俊贤表示,只要聂桂清在这里,自己会一直跟着他干下去。
聂桂清深情地说:“每天放学的时候,我走在路上听学生们一路上‘聂Sir’叫个不停,下乡时人人请我吃百家饭,这就是我多年奋斗追求的职业荣誉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