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史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奋斗史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今天,《党课开讲啦》专栏推出红色家风故事——《以身许党、廉洁奉公,“革命三谭”浩气长存》。
“三谭”——谭平山(1886—1956)、谭植棠(1889—1952)、谭天度(1893—1999)、均是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人,是中国革命史上杰出的人物,被誉为“革命三谭”。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最早的一批党员,是中共广东组织的创建者、领导者和参与者。
从参加五四运动到成为中共早期党员,从创建广东党团组织到领导广东工运、农运、青运工作,从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到参加开国大典,谭平山、谭植棠、谭天度曾在同一所书院求学,又在革命工作中共事,留下“革命三谭”的佳话。
他们不仅推动了广东党团组织发展壮大,而且参与并见证了建党、建军、建国的许多重大开创性活动,留下了深刻历史印记。
三位同乡相继走上革命道路
1917年夏,谭平山、谭植棠考入北京大学。在北大求学期间,谭平山、谭植棠经常给谭天度邮寄《新青年》《新潮》等进步刊物,向其传播马克思主义新思想。
在北京的3年,是谭平山、谭植棠个人生涯重要转折点,经受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的洗礼,他们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绿树掩映下的“三谭”雕像
中共一大召开之前,全国有58名党员,谭平山、谭植棠就是其中的两人。而在谭平山的影响和介绍下,谭天度也于1922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参与创办革命刊物《广东群报》,是“三谭”早期的工作交集之一。《广东群报》1920年10月创刊后,“三谭”在报上发表了大量针对性、战斗性很强的专论和时评,成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新思想的重要阵地,为广东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1921年3月,广州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中共一大后,正式称中国共产党广东支部,陈独秀、谭平山先后任书记。中共广东支部的建立,在广东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广东人民的革命斗争进入了崭新的历史时期。
△“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部分陈列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以革命武装反对反革命武装。谭平山是南昌起义的策划者和组织者之一,自始至终参与了前敌委员会的全部工作。
起义爆发后,对外宣布成立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谭平山任主席。当天,南昌《民国日报》发表了由谭平山起草并经前委集体讨论修改的《中央委员宣言》,愤怒声讨蒋介石、汪精卫等新军阀。在起义部队南下途经瑞金时,他还将贺龙介绍入党。
廉洁家风闪烁时代光芒
1949年10月1日,谭平山在天安门城楼上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后,谭平山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委员,被任命为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
△谭平山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代表大会时的代表当选证书、选民证,及出席会议时使用过的铅笔(此为原件)
新中国成立后,谭天度曾任广东省政协副主席,谭植棠曾任西江行政公署工商科科长兼贸易、粮食、百货三大公司经理。虽在不同的岗位,但“三谭”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清正廉洁的本色。
新中国成立初期,谭平山的女儿和女婿远在四川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甚至连生活开销都难以满足。当时,谭平山的好友贺龙在西南任首长,但谭平山对女儿的事只字不提,而是用自己的津贴接济女儿一家。为了不让外人知道他的女儿在四川工作,谭平山每次都不直接寄钱给女儿,而是通过当地的朋友代为转交。
1956年,谭平山在京病逝后,按照他的遗愿将北京的房产无偿捐献给国家,没有给子女留下任何物质财富。谭平山的外孙余川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物质财富总有用完用尽的时候,只有好的精神和家教才是永恒的财富。
谭植棠在西江行政公署工作时,一直坚持和干部职工一起在饭堂吃“大灶”。他逝世后留给子女的遗产只有5件:一本自己装订的《毛泽东著作》、自传一份、私章一枚、旧绒衣一件和须刨一个。
△谭植棠自传(复印件)
谭天度也一直坚持不为家属谋私利。20世纪70年代,谭天度的女儿在广东省拖拉机厂工作,一家4口挤在12平方米的小宿舍里。他女儿请单位领导帮忙解决住房问题,领导说,只要你父亲谭天度开个条子,厂里就可以安排一间大的房子给你们,此事遭到谭天度严肃拒绝。
△1998年7月1日,谭天度和家人参加“三谭”革命事迹展览馆开馆仪式,当时,谭天度已经105岁高龄。
以身许党、以身许国,不拿公家一针一线,不以权谋私,“三谭”的奋斗历程和精神风范,闪烁着穿透时代的光芒,久久映照在人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