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百年史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的成功密码,也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宝贵财富。
以史为鉴,重温百年奋斗史诗。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赓续党的精神血脉。为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共广东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新闻网联合推出《党课开讲啦》专栏,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行的勇气、精神、智慧和力量,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作出应有贡献!
今天,《党课开讲啦》专栏推出“百年奋斗”系列文章《天宫一号》。
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飞行器全长10.4米,最大直径3.35米,由实验舱和资源舱构成。它的发射标志着我国迈入航天事业“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天宫一号发射各阶段效果图 (来源:新华社)
天宫一号突破和掌握了在轨航天器组合体控制和管理技术、大型密封舱壁板制造技术、精确姿态控制的控制力矩陀螺技术、可补加推进剂的金属膜盒贮箱技术等多项空间站关键技术。
▲天宫一号发射升空(来源:新华社)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升空32天后,与神舟八号飞船对接成功。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对接成功。2013年6月1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飞船完成自动对接。
▲天宫一号发射瞬间 (来源:新华社)
2016年3月16日,在轨飞行1630天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正式终止数据服务,全面完成了历史使命,进入轨道衰减期。2018年4月2日,天宫一号重新进入大气层回归地球。作为我国航天领域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国家重大工程,载人航天工程目前已成功发射12艘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将11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空间出舱到交会对接,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飞行,从航天员短期飞行到中期驻留等一系列重大技术突破。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取得全面胜利,中国大踏步迈入载人空间站时代。(摘自:《中国共产党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