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中志办”)统一部署,由广东省地方志办组织编纂的《广东抗日战争志》正式出版发行。该志是中志办组织实施的“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的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特别委托项目,更是“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首部出版发行的地方抗战志。
《广东抗日战争志》封面
《广东抗日战争志》编纂工作于2017年8月启动,在编委会的领导下,省地方志办具体组织,省委统战部、省委党史研究室、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社科联、省社科院、省档案馆、省军区等编委会成员单位积极参与文稿审核,省、市、县(区)地方志和档案等部门全力配合提供资料。以华南师范大学肖自力教授为主编的编写组广泛查阅资料,认真梳理历史脉络,谨慎核对有关史实,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于2020年完成初稿,并以“优秀”等级结项。之后又历经3年的反复修改和细致校对,最终历时7年,圆满完成编纂任务。
全志共设彩页、总述、大事记、抗日救亡运动与军事准备、日军侵华罪行、战时军事、战时政治、战时经济、战时社会生活、战时文化教育、抗战胜利、抗战纪念设施和遗址与日军侵粤罪证、人物传略、附录等14个部分,达138万字。配图298张,配表76个,注释超过3000条,征引文献超过800种。
《广东抗日战争志》具有多方面的创新和亮点。该志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客观系统记述1931年9月18日至1945年9月3日,日军开始侵华、侵粤,中国及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英勇反抗和抵御侵略,并最终取得对日抗战完全胜利的全过程,和战时军事、政治、经济、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主要方面。该志深刻揭露日本军国主义侵粤的暴行,忠实记录日军侵粤的罪证,同时突出广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顽强的抗日斗争,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地位,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彰显了广东抗战研究的时代价值。
该志在结构上,由于局部抗战阶段的特殊性,采取“前轻后重”的书写方式,除以“抗日救亡运动与军事准备”一篇全面叙述局部抗战时期广东“涉日”问题的方方面面之外,重点对广东进入全面抗战后各方面的情况进行浓墨重彩的书写,突出广东在被迫直接卷入这场战争之后敌人的野蛮凶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共抗日武装的浴血奋战和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的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全志在重点领域,如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重要战事、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建设发展、中共各敌后抗日武装的成立与发展、各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等,过去研究虽已较多,但仍是志书记述的重点,绝不吝惜笔墨,予以全面而深入的叙述。另一方面,志书也注意到以往普遍忽略、甚至被“遗忘”的不少重要史实,包括“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广东民众对源出广东的十九路军抵抗的大力支持,全面抗战前广东国民党当局的某些国防准备,局部抗战阶段广东发生的若干“涉日”案件,全面抗战初期广东派出大量粤军北上支援华东、华中战场并为抗战大局作出重大牺牲,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经济问题,抗战胜利时有关接收、复员、日俘收容遣返等内容。同时,突破过去抗战史研究素重政治军事、重大事件和上层人物的倾向,关注了底层普通人民的战时生活。
全志着力书写和突出广东抗战的地方性、独特性亮点。包括粤籍华侨华人与港澳台同胞对祖国及广东抗战的支持和贡献、全面抗战初期广州成为中国内外运输的唯一重要通道、中共广东地方组织及东江纵队在堪称中国革命史和抗日战争史奇迹的“香港大营救”中营救和护送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及国际友人的重要贡献、中共抗日武装及国民党有关方面为配合盟军拟在华南沿海登陆所做的协助与准备、日军在广东侨乡劫掠侨汇等。有关“香港大营救”的叙述,是在参考前人多种研究和考证的基础上进行的,力求做到既准确又全面、深入。在“人物传略”篇,也收入一些与广东抗战关系密切的港澳及华侨人物。
省地方志办高度重视《广东抗日战争志》编纂工作,邀请专家为编写组讲授志书编纂业务知识;又分阶段组织5次评审和鉴定,邀请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党史、近现代史、地方志等方面专家参与评审和鉴定,并组织编委会成员单位对文件进行审核,严把政治关、体例关、史实关和文字关,努力把《广东抗日战争志》打造成志书精品。
《广东抗日战争志》的出版,必将进一步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和伟大抗战精神,推动树立正确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培育爱祖国、爱家乡的深厚情怀,有助于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强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