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庆县马圩镇,有一棵罕见的百年香樟树,还有两棵生长奇特的连理大榕树,虽历经岁月沧桑,如今依然枝繁叶茂,苍翠欲滴,生机勃勃。
每一棵古树背后都有它不同的精彩故事。
百年香樟树生长在马圩镇斌山中学校园内,粗大雄壮,已有大约300年的树龄。据说,它是肇庆现存所知的最古老的香樟树,树高约40米,树干圆周测量约有10米,需要5个成年人手牵手才能合抱。其树身斑驳,八九条树干空中交展。纵横弯曲的树干恰似一条条蛟龙上下翻腾,气势磅礴,令人叹为观止。香樟树的木材坚硬,耐腐防虫,可以提取樟脑、樟油。这棵百年香樟树很早就被德庆县园林部门列为名贵古树并加以保护。
香樟树
香樟树为何位于一间中学内呢?原来,斌山中学的前身是斌山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德庆县麻圩(后改为马圩)社步村有个冯姓富商捐赠了一棵珍贵的香樟树种植在斌山寺。20世纪40年代,为振兴德庆教育,邑人在寺庙的位置办起了斌山中学。虽然斌山寺被毁,但香樟树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
百年香樟树见证了斌山中学的红色印记。那是1947年春,中共德庆地下党领导人徐儒华在组织的安排下担任了斌山中学校长,以校长和国民党县参议员的身份潜伏下来,秘密收集情报。期间,中共党员周钊、余渭泉、黎曼青、李君怡、林国华等人也曾经在该校任教,并成立了党小组。教师中的党员积极向学生宣传革命道理,发展革命力量。担任校长期间,徐儒华还在学校大门两边书写了一幅醒目的对联:把世界文明迎头赶上,将中华民族重新救起。在徐儒华的倡导下,学校坚持唱校歌。歌词中还引用了毛泽东为延安“抗大”题写的校训:“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每逢集会、学校升降旗、晚上点名后都要合唱校歌。以提高师生们对革命道理的认识。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斌山中学许多学生成长为进步青年,后来走上革命道路。如今,斌山中学已成为德庆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基地之一。
百年香樟树见证了斌山中学的历史变迁,也见证了共产党人在这里的革命历程。
大榕树在马圩古垒村,有数百年树龄。这两棵大榕树虽然相距9米以上,但树干却连在了一起。左边是一棵需8人方能合抱的大榕树,巨大的树茎分为两条树干,一条树干向上一条树干向左。向左的与另一棵硕大的榕树当空连理交织,合而为一。两棵树干之间的底部形成了7米多宽的“拱桥”,形态特别。连理古树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侵袭,树身痕迹斑驳,屹突嶙峋。大树盘根错节,蔚为大观。
大榕树
据说以前,吉垒村有一位教书先生,姓何,学识渊博,风度翩翩,到了应该娶妻的年龄。悦城有一莫姓人家,属瑶族,育有女儿莫小翠。小翠年方十八,出落得亭亭玉立,聪明乖巧。小翠知书识礼,四书五经倒背如流,琴棋书画,描花刺绣,无所不晓。父母视为掌上明珠,十分疼爱。
有一年龙母诞期,何先生到悦城朝拜龙母,恰好遇到也在拜谒龙母的莫小翠。都是谈婚论嫁的年龄,四眼相交对视,都怦然心动。于是渐走渐近,忍不住互诉起倾慕之情。回到古垒村后,何先生又几番前往悦城与莫小翠相会。两人山盟海誓,一个非你莫娶,一个非你不嫁,于是私订终身。
到了年底,两位年轻人的感情已是水到渠成,何先生便委托媒人前往悦城,登莫家求婚。没想到不但莫小翠的父母看不起一个穷教书匠,莫家村里的族人也一致反对。并对媒人说,自古传下的老规矩,瑶人不与汉人通婚。自此后,莫家村的村民对莫小翠严加看管,再不许他们相互往来。可怜这一对相思鸳鸯,被爱情折磨得痛苦万分。过了一段时间,莫家村里的人放松了看管。莫小翠便跑出悦城,前往古垒村找到了何先生。两人互诉相思,慨叹命运。无奈之下两人一起前往悦城再次谒拜龙母,同时许下夙愿:“虽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后世将结成一对永不分离的夫妻”。然后牵手一起跳进西江。老人们说,这件事感动了龙母,遂将他们点化为连理枝。这就是古垒村两棵连理榕树的来历。
岁月沧桑,古垒村口两棵连理古榕如今仍然生长旺盛。古榕旁边就是一所乡村学校,百鸟喜于枝头鸣啭,学生们喜欢在树下玩耍跳跃。周边村民有些人把连理榕树当作许愿树,热恋中的恋人,已婚的小两口,都喜欢到这棵连理古榕下转一圈,抚摸一阵,许下美好祝愿,或求找到自己的另一半,或希望自己的爱情婚姻天长地久。
(作者单位:德庆县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