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文坛盛事曾经轰动一时,至今为学界所津津乐道:2000年的新年伊始,在各方友好和社会各界的积极推动下,“伍蠡甫百岁诞辰作品展览”在中国画院隆重揭幕,如潮的观众一边观赏伍蠡甫老先生的书画精品,一边缅怀这位多才多艺著作等身的“中国译坛长青树”。
学界宗师伍蠡甫,广东新会麦园乡人(现属江门市外海镇麦园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出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翻译家、美术理论家、西方文论专家、文学家、国画家,一生著述写作,教书育人,深受人们的尊敬和爱戴。
一、英伦取经人,译坛播火者
伍蠡甫先生早年用笔名敬庵,他少年时代跟随父亲寓居北京、上海,先后在北京汇文附小、上海青年会中学、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复旦大学预科及文科读书,少受家训,家学渊源,加之天资聪颖,每科必名列前茅。随后以优异成绩留学英国,入伦敦大学攻读。在这所有名的古老学府中,伍蠡甫潜心治学。废寝忘食地阅读外国名著,涉猎西方文学理论,为日后从事翻译工作,进行西方文论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
取得真经报效祖国。伍蠡甫学成归国后,历任上海复旦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外国文学系主任,一边从事教学一边开始翻译工作。三、四十年代,伍蠡甫还被中国公学、暨南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外文系教授,并任黎明书局副总编辑,主编《世界文学》杂志双月刊,主持编辑出版《西洋文学名著丛书》和宣传中外学术的《文摘》,曾被北京故宫博物院聘为顾问,又担任国际笔会中国分会秘书。
欧风美雨的留学生活开阔了一个中国学人的视野。伍蠡甫早在英国伦敦大学攻读时,已立志为国人介绍西学引进名著读物,并拟定了翻译名著大纲,回国时舍去许多行李物什,独独带回了一大箱西方名著读本和翻译参考资料。
回国后,他勤奋笔耕,先后翻译出版有:(俄罗斯)高尔基《文化与文明》(大时代书局印行);《苏联文学诸问题》(开明书局出版);(德国)歌德《威廉的修业年代》(节译本,黎明书局出版);(法国)卢梭《新哀绿绮思》(节译本,黎明书局);《瑞典短篇小说选》(商务印书馆出版)等等。伍蠡甫主持的黎明书局,团结和号召国内翻译名家,为国人介绍进步的文学名著,很受欢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伍蠡甫一直在复旦大学任教,曾任该校外文系教授兼外国文学研究室主任。后任复旦大学文艺批评教授,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导师,指导他们进行西方文论的写作和研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先后翻译出版《哈代短篇小说集》(新文艺出版社,1956年);《雪莱诗辩》(商务印书馆)等多种专集。1963—1964年,伍蠡甫响应上级指示,组织多名专家学者编写《西方文论选》(上、下卷),这是中国首次进行关于西方文论的研究编著,《西方文论选》出版后,用作高等学校外国文学专业学习用的教科书,对推动西方文学的深层次研究起着积极作用。
二、劫难不改志,译坛常青树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伍蠡甫这位著名翻译家、西方文学评论家被当作“反动学术权威”批斗打倒。由他主编的上海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上海分社于1963年至1964年出版的专著《西方文论选》(上、下两册),也被加上“宣扬资产阶级观点”“美化资产阶级文学”的罪名横加否定,宣布为“大毒草”而停止使用,禁止再版印行。
伍蠡甫位于“复旦园”的寓所也遭到校内“造反派”的劫掠,他生平珍藏的一大批名家字画古玩文物被抢;更可惜者,是他留学英伦时期苦心搜购的西方文学名著和原版外文资料也在这场劫难中散失殆尽。当时,伍蠡甫教授已是年过70高龄的老人了,这位正直的老教授扰患的不是个人际遇和境况,而是祖国和民族的出路何在,希望何在。他生性乐观豁达,心胸宽大,“既来之,则安之”一这是他在艰难的岁月中常用宋勉励落难朋友的一句话。
一声霹雳,“四凶”剪除,神州欢腾,人心大快。伍蠡甫心情欢畅地重返工作岗位,他的研究成果又得到承认和加以推广。1979年,有两件喜事使伍蠡甫终生难忘:
其一,“文革”期间遭批判而被停印的《西方文论选》(上、下卷)于当年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后再版再印多次,成为研究西方文沦的入门必读参考书。
再一件是他光荣出席第四届全国文代会。1979年10月30日,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亲耳聆听了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贺》的讲话,兴奋得热泪盈眶。他还于会议期间会见了绿厚、刘思慕、卞之琳、梁宗岱等一班老友。他自诩“文坛新兵,译坛老马”表示要在晚年再度执笔,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余热。
20世纪80年代后,除了担任复旦大学文艺批评教授外,伍教授还肩负一系列社会职务:上海画院兼职画师,全国外国文学学会顾问,中华全国美学会顾问,上海比较文学研究会顾问,《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卷》《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编委,《辞海》编委,以及外国文学、美术学科主编,并当选为上海市文联、上海笔会的成员之一,上海市社会科学联合会理事。
他应邀担任多个团体组织的“顾问”职务时,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悉心关注青年学者的成长。期间,主编出版有《山水与美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中国美术辞典》(担任副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中国名画欣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欧洲文论简史》(与夏仲翼合编,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西方古今文论选》(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
这一本本厚厚的专业工具书的出版,诉说着这位“译坛长青树”依旧年轻依旧茂盛,充满活力。
三、伍光建、伍蠡甫:中国译坛双子星
伍蠡甫的父亲伍光建(1866—1943)也是当代著名的翻译家,他是我国用白话翻译外国作品的第一人,在近50多年的翻译生涯中,伍光建所译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书达130余种,近1亿字,同时代翻译家无出其右者。“文革”时期,伍蠡甫保存的伍光建翻译作品未刊手稿散失甚多。初,伍蠡甫在上海寓所无意找到了伍光建近300万字的翻译遗稿,且保存完好。他日以继夜整理先人遗稿,至1981年收集其父亲生前未发表的译稿19篇,出版《伍光建翻译遗稿》。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伍蠡南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文论研究工作,继《西方文论选》(上、下卷)及《欧洲文论简史》《现代西方文论选》《西方古今文论选》等理论专著之后,1984年开始写作《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一书,埋首书斋一年,克服了资料缺乏的重重困难,凭靠顽强的意志的惊人记忆力,终于完成了这本长达34万字,厚达500页的文论史学专著。
《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一书于1985年3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时伍蠡甫已是八十六岁高龄的老人了。该书出版后,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赞誉《欧洲文论简史》一书填补了西方文论史研究领域上的一项空白。伍教授治学严谨,翻译作品字酌句斟,不肯草率成文轻易发表:即使已出版的学术专著,也不断取证推翻重写。例如《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一书于1985年出版后,伍教授对初版书稿仍不满意,多年来不断润色不断修改,细微处也不放过,使该书不断充实。1991年5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专著的第二版,而这一年,伍蠡甫已是九十一岁高龄了。这本凝聚着伍蠡甫晚年心血和汗水的专著,自出版以来一直作为中国高等院校教材,被视为西方文论史研究的权威著作。直至1997年5月,这本《欧洲文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末》专著已是一版再版,累计印行十余次,影响了一代学子的成长。而伍蠡甫教授“八十著书,九十修订”的感人事迹也被传为学林佳话。
除了翻译西方文学外,伍蠡甫晚年还著撰出版了多本艺术理论专著:《访艺录》(商务印书馆出版,1947年):《中国画论研究》(此书由北京大学出版1984年出版);《伍蠡甫艺术美学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年出版);《名画家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学术丛书》本,1986年出版)。伍蠡甫教授一生甘守寂寞,乐于传道授业解惑,桃李满天下,成为西方文学研究、教育园地上的拓荒者。
鉴于伍光建、伍蠡甫父子的翻译成就,1998年7月由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出版的《中国翻译家辞典》一书,收入了伍光建、伍蠡甫父子的生平事迹和翻译成就,一时传为美谈,伍光建、伍蠡甫父子被誉为“中国译坛双子星”。
1990年后,伍蠡甫教授已是90高龄,仍然老当益壮,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可谓“学到老,读到老,写到老,译到老”。还欣然应聘指导复旦大学外文系文艺批评专业的博士研究生。有记者到复旦园寓所去采访这位文坛长寿老人,询问其生活之道及写作近况,他还雄心壮志地告诉记者说,正在整理修改《欧洲文论简史》一书,记者不禁被这位勤奋不已的老教授所感动:伍老真是名不虚传的“中国译坛长青树”呀!
伍蠡甫还是蜚声艺坛的美术鉴赏家和国画大师。晚年的丹青作品气魄雄伟,愈见功力。岭南画派创始人、著名画家高剑父赞誉伍老的国画:“雅得石涛之旨,能从北苑中写出自己个性来。”而刘海粟大师则称赞曰:“画笔老拙道辣,实践理论相呼应”。成为伍蠡甫艺术生涯中的高度评价和生动写照。
1992年,这位与世纪同龄、毕生跨越三个朝代的92岁老人、中国译坛长青树伍蠡甫教授与世长辞。
在他身后,留下了数千万字的翻译专著。他生前合计出版著作20多种,包括翻译1979年作品,主编工具书8种,著撰理论专著6种。伍蠡甫为我们留下了一大笔丰富的精神财产,他一生清贫守志,向往光明,介绍西学奋斗不止的学人本色也将永远鞭策着后来人。
参考资料:
[1]《中国翻译家辞典》,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8年7月第一版。
[2]《欧洲丈论简史——古希腊罗马至十九世纪未》,伍蠡甫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5月北京第二版。
(作者单位:广东江门市政协文史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