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侗(1023—1094年)字元伯,号方斋,为闽粤卢氏始祖。原籍河北省涿州范阳,祖先於10世纪初迁居福建莆田九龙江。卢侗于宋庆历年间游学来潮州,居凤城北隅,曾结庐读书西湖山,奉亲之暇,手不释卷,博通经史,行实朴茂,事亲至孝,为梓里推重。
卢侗画像
卢侗博通经史,对经学、《周易》都有独到的见解,宋皇祐五年(1053年)授本州长史,嘉祐年间调归善主薄,不久又调广州帅府任佐靖之职。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应召策对于枫宸殿,因才学过人,受到皇帝赞赏,被任为国子监直讲,后奉命巡察川、陕、淮、浙等地,受到朝廷嘉奖。后任秘书省事,兼右正言,因与邓绾、吕惠卿政见不合,遂以中舍致仕。归乡后于冠山神山下龙潭畔结庐读书,潜心研究《周易》,并于郡城设馆供子弟授业课读。卢侗乡居期间,堤决,筑涵沟引水汇集于冠山潭中,出上窖而后入河,使水流得到疏导,乡民感其德,称为“中舍潭”。传见嘉靖《潮州府志》,死后赐谥“文肃”,入祀潮州府学及海阳县学的乡贤祠,并配享于韩文公祠。卢侗与赵德、许申、吴复古、林巽、刘允、张夔、王大宝被称为唐宋潮州八贤。
卢侗在学术上成就颇高。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蔡襄在《端明集》中评说卢侗:“行实朴茂,学术优深,久在岭南,众所称服。”林大钦说:“卢侗、安石之论,有国士之风。”(《林大钦集》)可惜因历史原因,他的很多著作未能流传下来,《全宋文》和《全宋诗》仅分别录其一文一诗,对卢侗的研究,无异于从一块砖头来了解长城。近年来有学者不断发掘了卢侗的新资料,部分资料填补了历史的空白,使后人对先贤有了更多的了解,丰富了地方历史文化。为弘扬先贤的道德力量和学术成就,本文辑录部分卢侗的学术成就和读书方法等有关资料,和读者分享,弘先贤美德,扬岭海人文。
一、经学成就
卢侗精通经学,他在中国文化的主要成就在经学方面的贡献,特别是善于对经学进行“质疑”。疑经是我国经学史上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到了宋代发展迅速,通过对诸经的析疑,正本清源,还经典以本来面目,使之发挥正统作用。宋代出现了以欧阳修、王安石、二程等为主的一批疑经学者,他们对经学提出了大胆的质疑,并下苦功进行校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卢侗是其中之一。他在国子监担任直讲时,参校了两部后来成为经典范本的著作,其一就是列入百部经典首批的《荀子》。产生于战国末期的《荀子》,到了北宋,历经多个版本的流传,出现了相当严重的错讹。校正这些错讹,还原经典的原真,具有高度的学术意义。卢侗参校的这个版本(监本)后来成为公认的正本,流传至今,他对经典传播的贡献,使其成为后人景仰不迨的经学家。卢侗的《周易训释》还有等著作,遗憾的是没有流传下来。
二、书法成就
一直以来对卢侗的书法成就只有简单的记载,未见真迹。《罗恺墓志铭》的发现和后来的整理出版,为广东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对宋史的研究有一定的意义。《罗恺墓志铭》(全称《宋故朝奉郎守尚书郎中知海州军州兼管内劝农事轻车都尉赐绯鱼袋借紫罗公墓志铭》)碑,系农民周某1980年在其家乡龙川县丰稔镇坳背村挖掘屋基时出土的,后原碑为国家文物机构收藏。
卢侗书《罗恺墓志铭》拓片原件为98×91.5厘米的规格,因为自镌刻以后,长期封存地下,所以完璧无损。在两宋长达300年的漫长时间里,广东如此完好保存下来的墓志碑板,彭妙艳先生认为,至今唯此一方而已,所以显得十分珍贵。
《卢侗书罗恺墓志铭》部分碑帖
墓志铭为北宋神宗元丰元年(1078)所作。纂盖者为当时朝廷重臣曾布,撰文者为“朝奉郎、尚书刑部员外郎、提举舒州灵仙观、骑都尉、赐紫金鱼袋”窦卞,书写者为“承奉郎、守大理寺丞、前知循州军州军兼管内劝农事、借绯”卢侗。墓主则是龙川人罗恺,宋嘉祐二年(1057)进士,历署吉州,知复州、鄂州、海州,卒于海州任上。
当时以“乌台诗案”获罪的苏轼被贬为湖北黄州团练副使,其好友揭阳吴复古让人带去卢直讲一帖让其品题。在给吴复古的复信中,苏轼写道:“寄示墓铭及诸刻,珍感珍感!卢直讲(卢侗)一帖,不类近世手迹,可爱可爱。”(见孔凡礼校点《苏轼文集》卷57,第1735页。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过去包括许多宋史专家在内,一直对“卢直讲一帖”不甚了了,所有《苏轼文集》注释本对此均“暂付厥如”。及至《罗恺墓志铭》碑的出土被发现,我们这才推知,当时碑文写就之后,已曾刊刻发布。另者墓主罗恺与苏轼同是嘉祐二年(1057)进士,吴复古送去此帖,其一原因是墓主跟苏轼“同年”,有意让苏轼睹物思人,主要也是为了炫示岭南书法成就。苏轼评论卢直讲一帖,既是研究潮州书艺、版刻历史的可贵线索,也是迄今已知的苏轼对于岭南书家作品的最高评价,为研究岭南地区碑刻书法提供重要的依据和宝贵的资料,补正《岭南书法史》所称“宋代岭南书家往往足不逾岭,少与中原人士相接,声名不能传之久远”的说法。
宋代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岭南人而与中原地区书家有广泛接触交流的卢侗领了风气之先,他传承晋唐,铸成一格,其楷书成就,独步书坛。在当时崇尚意趣的书艺潮流中,作为易学家的卢侗,把《易》的“变则通”原理,不露刀痕斧迹地贯彻融合于书法实践之中,用笔简练而富于变化,营造了高古、典雅的气象,于学者风骨中多一份文人的洒脱。苏轼称其“不类近世手迹”或正出于此。
卢侗是宋代岭南书坛的巨擘,可惜因为唯存作品深埋于地下而没有广为流传,当时镌刻于潮州西湖山的书法石刻又遭人为尽毁,对卢侗书法成就的整理、弘扬,是后学者责无旁贷的重任。因为这工作,不仅仅证明潮汕“代有才人”,证明宋代岭南书法的雅驯不俗,丰富了宋代书法的研究。著名书法家、楷书大家、年逾古稀的梁鼎光老先生在临摹全文之后写下了真灼的跋语,其中有句云:
今观卢侗五十五岁艺术成熟期所书之罗恺墓志铭,楷书笔法完美,结构严谨。点划近似颜柳,与蔡襄楷法同出于颜真卿而更显宽博瘦动,且其结字方扁,不少笔划侧锋用笔,似有南北朝碑版之意;或言带初唐欧阳询之笔调。可见卢公书取法广集右之成。……诚为研究宋代楷书和宋代嶺南书法之瑰宝。
中国书协会员、广东省书协理事兼学术委员黎向群评论《卢侗书罗恺墓志铭》:他创作的志文书法,远追晋魏,近取欧阳询、虞世南、颜真卿、柳公权诸家的楷法,以正面取势,平正的法度为宗,既有欧体的外露筋骨,又有虞体的内含刚柔;用笔掺以褚遂良、虞世南的意态,笔致遒丽隽美,清逸流畅。章法布白以行疏陇密为原则,通篇写来,字里行间疏密错落有致,书卷气息浓郁,倍受当朝苏轼等士大夫的推崇。(见《卢侗书罗恺墓志铭》第47页)
卢侗书罗恺墓志铭
2011年由彭妙艳先生策划、卢晓华先生为出品人,当代艺术出版社出版了《卢侗书罗恺墓志铭》,原广东省省长卢瑞华题签。《卢侗书罗恺墓志铭》的出版,让这一珍贵的作品广为流传。
三、诗和家训
在过去近千年中,人们只把卢侗看作学者,而忽视他还是诗人。潮州人之所以没有谈论他的创作,因为他的作品散佚了。而卢侗一首诗的发现,让后人知道了卢侗不仅是学问家,诗也写得好。卢侗《登仙弈山》诗原载于清乾隆王锦纂修的《柳州府志》卷三八《艺文》,彭妙艳先生作客柳州时,从方志中发现辑录了这首诗。
宋神宗熙宁初年(1068)王安石行新法,卢侗“力言新法不便”,后外补知柳州郡守,在柳州时写了《登仙奕山》诗:“畏对青山老一秋,逢春又向碧岩游;凭空为问蓬莱客,何物能销万古愁?”仙奕山在柳州市区南部,与鱼峰山东西对峙,它高仅二百米,但却是柳州的重要胜地,山上有天然形成的“仙人石”和“棋盘石”,故称仙奕山。诗的首句情调看似低沉,实为卢侗忧国忧民心情的真实袒露和表达。诗的前两句感慨岁月易逝,“畏对”青山,因又要“老一秋”了,又逢春天卢侗游碧岩仙弈山,发出了岁月无情、人生易老的感叹,由此激起对国家民众的忧伤关切之情。当他“力陈”“法蛀”(指新法被人利用来坑害民众),未被采纳,反而来到柳州。于是他面对天空发问:有什么好的政令、办法来解民困、消除这万古之愁呢?诗主旨还是抒发他希望离开边远之地,去做一番事业的感想。全诗明白晓畅,情感充沛,直抒胸臆,蕴含诗人对现实、人生的无限感慨。一首短短的七绝,让后人回味无穷和引发诸多联想。这是目前在史料中唯一见到的卢侗一首诗,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也可算是尝一脔以知味了。彭妙艳先生有一联云:从此方舆载人物,海滨诗家有卢侗。
值得称道和传诵的还有广为流传的卢侗家训,一直成为教育后人的箴言:
不因果报勤修德,岂为功名始读书。
慎言宜守三缄训,处世常悬百忍图。
家训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卢侗家训是后人处世立身之本。家训之一“不因果报勤修德”。修德,出自《左传·庄公八年》,解释为修养德行、行善积德,也指修养德行、尊崇道德等,在修身养德中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纯洁。个人修身包含了为人处世的智慧,陶冶身心,涵养德性等,使自己成为品德高尚的人。古人有云:“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可见立德为人生三不朽事业之一。卢侗认为“勤修德”不只是为自己图个好报,他用自己人生实践书写“勤修德”。卢侗在家“事亲至孝”,为官“惠政于民”,归里“泽被桑梓”。“勤修德”要从“事亲至孝”做起,进而“泽被乡里”,惠及大众,造福社会,为官为民,一以贯之。
“岂为功名始读书?”卢侗否定读书为功名利禄的世俗之见。千百年来,“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等成了读书人努力的目的和座右铭,读书为了功名,飞黄腾达、耀祖荣宗是古代大部分莘莘学子的人生追求和终极目标。但卢侗将读书的目的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新的高度,读书的目的还在于修身、报国等,堪为人生格言和座右铭。从卢侗家训中让后人得到有益的启迪。另一联:“慎言宜守三缄训,处世常悬百忍图”,则可视为人生箴言,对后人立身处世有警醒作用。
四、治学方法
后人总结了卢侗的多种治学方法,特辑录下来和读者分享:
(1)勤读:奉亲有暇就读书,清晨夜晚在幽静湖边读书(“奉亲之暇手不释卷”,“晓夜读书湖上”)。(2)博览:广泛通览儒家经学(“博通经学”)。经学为封建时代治国经典,包括《易经》《书经》《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又称十三经。(3)专深:对易经有深邃的研究,自为训释(“尤邃于易,自为训释”)。(4)训释:训释是卢侗治学的硬功夫,也是做学问中最难的。“训”为训诂,即对易经逐字逐句加以注解;“释”为诠释,即对易经原理的诠释和说明。卢侗著有《周易训释》一书,可惜该书已佚。(5)讨论:每日与门生对经学进行讨论深究(“日与诸生相讨论”)。(6)以诲及门(“及门日众”):卢侗运用讲学、训释、讨论等方法教诲门生,使教与学互动,读与研结合,教学相长,学有所成,登门求教者日众。(7)善于疑经:疑经是宋代兴起的一个文化运动,通过对诸经的析疑,正本清源,还经典以本来面目,使之发挥正统作用。
史载当年卢侗结庐读书西湖山,有书屋数椽(间),原在潮州西湖滨湖石还曾有卢侗等于元丰元年夏五月壬寅题名石刻,称“太子中舍人,致仕范阳卢侗元伯”,可惜该石碑已毁。为弘扬潮州文化,兴卢侗办学之风,潮汕地区卢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倡议并筹资兴建了卢侗纪念园。该园坐落于潮州市高级实验学校校园内,由卢侗塑像、景贤园、卢侗纪念馆等部分组成,占地面积2000多平方米。汉白玉半身卢侗塑像连同底座高2.8米,景贤园碑刻及楹联为饶宗颐、卢瑞华、林兴胜等人所撰写。卢侗纪念馆采用图文展出其生平传略、年表、文化遗产、成长足迹、读书湖山、治学风格以及古今名人评述等,是目前粤东地区一处系统展示卢侗人生与成就的展馆。卢氏后人于2004年在揭阳市区黄岐山建成潮州八贤纪念馆,纪念卢侗等八贤。
参考文献:
[1]彭妙艳《潮州宋诗纪事》第76页,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1月第1版。
[2]彭妙艳《从传统经典中吸取智慧和力量》,《揭阳日报》2016年6月25日。
[3]明嘉靖《潮州府志》。
[4]《卢侗书罗恺墓志铭》,当代艺术出版社2011年4月第1版,出品人卢晓华。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银行揭阳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