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籍学生是黄埔军校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惠州是20世纪20年代广东革命政府依托黄埔军校学生组成的革命军队进行两次东征军阀陈炯明的重要战场,深化惠州籍黄埔学生历史的研究无疑有利于促进惠州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但由于历史、现实等多方面原因,相关之研究目前尚显薄弱。本文试图根据本人现在所能掌握的部分资料对惠州籍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期学生这一群体做些梳理探讨,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促进相关研究发展。
一、地域分布
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期的广东籍学生按广东省现辖各市县统计有472人①,其中属于惠州所辖各区县的学生,目前能够基本辨认的共有16人,约占全省总人数的3.4%。为便于说明,列表如下:
序号 | 姓名 | 籍贯 | 期别 | 通讯处 |
1 | 周秉璀 | 广东惠阳 | 一期 | 广州东山孤儿院前街十二号 |
2 | 黄奋锐 | 广东惠阳 | 一期 | 广州惠爱中路培英服厂转 |
3 | 罗焕荣 | 广东博罗 | 一期 | 博罗埔前墟福音堂 |
4 | 李梅芳 | 广东惠州 | 三期 | 紫金县九和市文盛栈转 |
5 | 谭天旋 | 广东惠阳 | 三期 | 惠阳城内董公桥吉祥轩 |
6 | 邹培才 | 广东惠州 | 三期 | 本邑横沥圩安和号上义 |
7 | 廖煜巨 | 广东惠州 | 三期 | 惠州观阁好义转 |
8 | 叶伯刚 | 广东惠州 | 四期 | 惠州淡水墟下鱼街吉和堂转 |
9 | 廖勋策 | 广东惠州 | 四期 | 紫金县九和市塘唇廖宅 |
10 | 黄 杰 | 广东惠阳 | 四期 | 惠阳永湖博济堂葵湖 |
11 | 张海达 | 广东惠阳 | 四期 | 惠阳镇龙墟人寿堂转君子营 |
12 | 叶 良 | 广东惠阳 | 四期 | 惠阳淡水墟打石街均全店转周田大塘面 |
13 | 刘镇亚 | 广东惠阳 | 四期 | 惠州观音阁墟恒隆号转香椽园 |
14 | 朱炜亮 | 广东惠阳 | 四期 | 惠阳淡水泰和街利合号或治乎药房 |
15 | 叶 持 | 广东惠阳 | 四期 | 惠阳淡水下鱼街仁济堂转周田 |
16 | 魏益全 | 广东博罗 | 四期 | 广东博罗城大街新进兴 |
表中数据源自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黄埔同学名册》,《黄埔军校史稿》第11册,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1989年影印版,第11、75、20、161、181、172、174、190、219、189、195、201、207、214、232、219页。
在上表所列的16名惠州籍黄埔学生中,一期生3人,三期生4人,四期生9人。从地域上看,惠阳9人,惠州5人,博罗2人。有必要说明的是,因惠州曾经管辖紫金等县,将籍贯填写为广东惠州的黄埔生中,有些可能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惠州人。
二、年龄组成及入学前的履历概况
根据《黄埔同学名册》的相关记载,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期生中的16名惠州籍学生中,入学时年龄分布在20—25岁:20岁的有3名,分别是一期生周秉璀、黄奋锐和三期生谭天旋;21岁的有2名,分别是四期生张海达、朱炜亮;22岁的有4名,分别是三期生李梅芳、廖煜巨和四期生叶持、魏益全;23岁的有1名,为四期生叶良;24岁的有4名,分别是一期生罗焕荣和三期生邹培才以及四期生叶伯刚、黄杰;25岁和26岁的各1名,分别是四期生廖勋策、刘镇亚。②
据上可知,惠州籍的16名黄埔军校学生入学时俱已不算太年轻,并非十几岁的少年。根据由黄埔军校入学试验委员会组织黄埔军校学生在当年入学之际各自亲笔填写形成的《陆军军官学校第一至四队学生详细调查表》中的学生自填入学前履历资料③可知,黄埔军校一期学生在入学前大多已接受不同程度的中等或中等以下的教育,具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其中的惠州籍学生亦是如此。其中,周秉璀是省立惠州中学肄业,入学前是中央直辖广东讨贼军第一师第三团(团长邓演达)团本部属官;罗焕荣曾入河源县乐育高等小学,紫金乐育师范,并因学潮,来到省城广州,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第二部学习;黄奋锐曾在惠州中学肄业二年。至于李梅芳等4位三期生和叶伯刚等9位四期生进入黄埔军校前学习经历和社会经历,因笔者尚未掌握相关资料,暂不敢述及。
三、在校生活与毕业(结业或肄业)后的去向概况
关于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期生中的16名惠州籍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因属名人名将的不多,所以资料较少。笔者仅在《东江英烈传》中查阅到有关一期生罗焕荣的资料④。罗焕荣在校期间,发奋学习,成为第一期第一队步兵科的骨干,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1924年10月广东革命政府镇压商团事变。
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
关于惠州籍黄埔军校学生毕业(结业或肄业)后的去向,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亦尚未能一一了解清楚。诚然,黄埔军校创办的目的,如孙中山在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开学时的演讲所言:“所以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⑤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并非所有的黄埔军校毕业生的去向都有详细的记录。笔者在爬梳已掌握的资料时发现:三期生李梅芳、唐天旋、邹培才、廖煜巨和四期生叶良、朱炜亮、叶持七人离校后去向的相关资料缺乏。一期生周秉璀、黄奋锐、罗焕荣和四期生叶伯刚、廖勋策、黄杰、张海达、刘镇压、魏益全九人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的去向问题虽可从相关资料中查找到,但记述都比较简单。
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一期生周秉璀、黄奋锐、罗焕荣三人都参与了东征军阀陈炯明的战争。周秉璀在抗日战争中出任第十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军少将副官处长,驻韶关办事处副主任,第七战区兵站部第二十一分站分监,曾任国民党师级军官,1948年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是本文所述的16名惠州籍黄埔生中军职最高、军衔最高的黄埔军官。黄奋锐曾任国民党团旅级军官,在抗日战争中主要负责军备物资运输工作。罗焕荣在第二次东征攻打惠州城的战斗中负伤,伤愈后与徐向前等人一起留在黄埔军校当教官,兼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军事教官,参与领导和组织两次平山起义,在第二次平山起义中被捕,被杀于平山石公爷墩场坑,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牺牲的为数不多的军事人才之一。四期生叶伯刚、廖勋策、黄杰、张海达、刘镇压、魏益全六人都曾国民党军队中任职。其中,张海达在国民党军队中担任过排连营级军官,在内战中牺牲。叶伯刚、黄杰、刘镇压、魏益全4人都曾在国民党军队中当过团旅级军官。廖勋策在国民革命军中担任过步兵团长,1938年在江西新梓县抗日战斗中牺牲。
四、群体中的个体写像
周秉璀,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生。广东惠阳县白芒花良井大湖洋乡人,生于1904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0岁。⑥惠阳县白芒花高级小学毕业,省立惠州中学肄业。1924年春由粤军第一师师长李济深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毕业后曾任黄埔军校入伍生总队区队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排长、连长,参加过两次东征陈炯明的战争,并参加北伐战争。1928年开始出任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广东)总部教导总队营长、广东编遣区第三师团附、第十九路军教导总队总队长、第六十师参谋处长。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出任第十二集团军暂编第二军少将副官处长、驻韶关办事处副主任、第七战区兵站部第二十一分站分监。1948年9月被授予陆军少将军衔。1948年以后的情况不详。
黄奋锐,别号无咎,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生。广东惠阳人,生于1904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0岁。⑦家境贫寒,惠阳县第三高等小学毕业,惠州初级中学肄业。1924年春由广东警备军军长姚雨平、广东惠州安抚使署参谋长罗俊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三队学习。毕业后曾任军校政治部编纂员、入伍生政治部科员、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科员,参加过北伐战争。1927年随校迁南京,任中央军校政治训练处上校秘书长,中央训练团星子特训班第三大队副大队长、中央军校特别训练班委会上校干事、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第三部少将副主任。抗日战争爆发后,负责军备物资运输工作。后退役,病逝于台北。
罗焕荣⑧,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生。广东博罗人,1900年10月17日出生在广东博罗埔前下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17年入河源县乐育高等小学,1920年入紫金乐育师范,1922年因学潮,来到省城广州,入广州市立师范学校第二部。1923年,由大本营陆军讲武学校教官朱乃斌介绍加入国民党。1924年春由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谭平山保荐投考黄埔军校,同年5月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学习,后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步兵科的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广州发生商团事变,罗焕荣奉命参与镇压。1925年1月,罗焕荣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被派往黄埔军校教导二团担任连队基层干部。1925年2月,罗焕荣所在的黄埔军校教导团和第二期、第三期入伍生第一营组成的学生军3000人担任东征军主力,历两个月将陈炯明的主力打败,取得第一次东征的胜利。1925年7月广东革命政府由大元帅府改组为国民政府,国民政府随即将所辖各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0月,广东国民政府举行第二次东征,为北伐奠定基础。在第二次东征在攻打惠州城的战斗中,罗焕荣中弹负伤,伤愈后与徐向前、王逸常等一起留在黄埔军校当教官,培养革命预备军官。在这期间,他还兼任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和省港罢工委员会工人纠察队军事教官。1926年夏,罗焕荣于被派往惠阳平山农民联防办事处担任军事教官。1927年秋,罗焕荣在第二次平山起义中被捕,被杀于平山石公爷墩场坑。罗焕荣牺牲后,平山起义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广东省侨委会副主任的何友逖提笔为其写下诗句:“领导农民猛着先,燎原星火忆当年,杀身当作寻常事,留与平山万古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平山镇人民政府为罗焕荣建造了纪念碑,并将何友狄的诗镌刻在碑上。
叶伯刚,别号坚武,黄埔校第四期步兵第一团同学,广东惠州人,生于1902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4岁。⑨曾获上校军衔,任整编第一八六旅第五五七团团长,1946年5至7月为军官训练团第二期第四中队学员,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旅级军官。⑩廖勋策,别号惠群,黄埔校第四期炮兵科同学,籍贯广东惠州,生于1901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5岁⑪,曾任国民革命军步兵团长,1938年在江西新梓县抗日战斗中壮烈牺牲。
黄杰,别号树中,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同学,广东惠阳人,生于1902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4岁⑫,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旅级军官。⑬张海达,别号伯通,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同学,广东惠阳人,生于1905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1岁。⑭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排连营级军官,入选台湾当局开列的第四期生讨逆平乱殉国“英雄名表”。⑮
刘镇亚,别号镜湖,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同学,广东惠阳人,生于1900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1岁⑯,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旅级军官。⑰
魏益全,黄埔军校第四期炮兵科同学,广东博
罗人,生于1904年,入学黄埔军校时22岁。⑱1938年5月至7月,以学员身份受训于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第一期第二大队第七中队,曾在国民党军队中任团旅级军官。⑲
余论
综上所述,可知在惠州籍黄埔军校群体中,从黄埔军校毕业后从军的人的确居多数,并且不乏有军功的军官。本文仅对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期惠州所辖各区县学生作梳理辨认。当然,这样基础性的梳理工作仍是相当粗浅的,受限于资料,目前尚难以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只希能抛砖引玉,难免有粗漏不当之处,至盼方家能不吝指正。
注释:
① 数据源自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522—587 页。因海南行政区已于1988 年单独建省,原来属于广东的防城、合浦、钦县、钦州、灵山五县也早于上世纪50 年代划归广西,故本文将这些地方的学员排除在外。
②⑨⑪⑭⑯⑱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黄埔同学名册》,《黄埔军校史稿》第11 册,北京:档案出版社1989 年影印版,第11—232 页;第190 页;第219 页;第195 页;第207 页;第232 页。
③ 详见《自填入学前从事职业履历一览表》,陈予欢:《初露锋芒——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121—133 页。原始资料来源为台湾出版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三辑第57 辑,由台北文海出版社有限公司于1990 年印行。
④ 中共惠阳地委党史办公室编:《东江英烈传》(第四辑)(内部资料),惠阳:惠阳地区行署印刷厂印刷,1986 年出版,第98—103 页。
⑤ 孙中山:《陆军军官学校开学演说》,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1924—1927)》,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5 年版,第47 页。
⑥ 关于周秉璀的出生年,陈予欢的《黄埔军校将帅录》(广州出版社1998 年版)第944 页记载周秉璀的出生年份是1904 年,他的另一著作《初露锋芒——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8 页表格又将周秉璀的出生年记为1903 年,对照《黄埔军校史稿》(影印本)第11 册《黄埔同学名册》(档案出版社1989 年版)第11 页记载周秉璀的年龄为20 岁,黄埔军校第一期生是1924 年6 月6 日正式举行入学典礼,周秉璀的出生年记为1904 年应更稳妥。
⑦ 关于黄奋锐的出生年,陈予欢的《黄埔军校将帅录》第1379 页记载黄奋锐的出生年份是1904 年,陈予欢的另一著作《初露锋芒——黄埔军校第一期生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第41 页表格又将黄奋锐的出生年记为1903 年,对照《黄埔同学名册》第75 页所记年龄20 岁,黄奋锐的出生年记为1904 年应更稳妥。
⑧ 罗焕荣是博罗埔前人,博罗埔前在1950 年划归河源,1988 年划入河源市源城区,因此笔者曾在《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四期学生河源籍考》(《岭南文史》2011 年第3 期45—46 页)将其视为河源籍学生予以介绍。
⑩⑬⑮⑰⑲ 陈予欢:《雄关漫道——黄埔军校第四期生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年版,第292、43 页;第113 页;第112、303 页;第112 页;第48、113 页。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附属东江中学)
(责任编辑:王志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