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梁,区里成立了一个新部门,地方志办公室,需要找人,我看你的文章也写得不错,打算推荐你过去,你觉得怎么样?”当年我虽然还搞不清楚“地方志”是什么工作,但看着领导和蔼可亲的笑脸,我欣然接受了工作调动。这让我有幸参与了佛山市禅城区首轮修志工作,成为一名光荣的修志工作者。
2004年5月初,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踏进了禅城区地方志办公室的大门。“欢迎你,以后我们并肩作战了。”地方志办公室的陈晓平主任热情地向我打招呼,并向我介绍地方志工作情况,“按照省的部署,我区要承担编修《佛山市城区志(1984—2002)》和《佛山市石湾区志(1984—2002)》两部志。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区政府在2003年底专门设立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人员编制2名。这次修志,我区要完成两部志的任务,这意味着我们的修志工作比其他地区要付出多一倍的劳动和精力,而且我区修志的起步时间比其他地方迟了近两年,目前没有这方面的工作经验,所以这项工作非常艰巨。”我听了,脑海顿时一片空白。当时刚经历区划调整变动,禅城区是新成立的,原城区、石湾区已撤并了,机构和人员变化很大,而且之前两区没有地方志相关工作机构,没有资料积累,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这项浩大的文化工程该如何完成呢?
2009年5月12日,佛山市地方志办公室召开《佛山市城区志》(稿)评议会,组织专家对志书进行全面评议
在接下来半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参加省、市举办的编修人员培训班,物色了3名热心修志的退休干部,草拟了两部志书的基本篇目及编写分工,向区政府提出《关于加快开展编纂〈佛山市城区志〉和〈佛山市石湾区志〉工作的意见》,确立了修志的基本思路和初步设想。《关于编纂〈佛山市城区志〉和〈佛山市石湾区志〉实施意见》获区委、区政府批转。2004年5月26日,禅城区召开首次地方志编修工作会议,对全区修志工作进行了动员和部署,全面铺开修志工作。
“同志们,这次修志工作,是省、市政府的一项政令,也是区政府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必须要完成的。城区和石湾区虽然已撤销了,但在建区的18年期间,两区人民在经济社会建设中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这些成就和经验教训,几十年、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后,我们的后代如何了解?如何认识?这就需要我们这代人把我们经历的事件、所做的事情、所发生的变化,全面、准确、如实地记载下来,传给后人,供后人学习借鉴。这是传承文明的需要,也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区领导的动员讲话铿锵有力,鼓舞人心,把我们的顾虑一扫而空。神圣的使命感让大家很快便投入到这项全新的工作之中。
佛山市禅城区编纂出版的部分地情书籍(摄影:曾洁莉)
各单位迅速行动起来,选配精干的专职和兼职人员组成编修小组,落实分管领导负责制。区地方志办公室一方面邀请专家举办修志人员培训班,169名修志工作者领取了上岗证;一方面深入到各修志单位进行协调指导,研究篇目设置,解决资料缺失等难题。为了加快工作速度,保障修志质量,我们组织修志人员学习借鉴周边地区的先进修志经验,不定期召开修志工作经验交流会,规范修志流程和要求,并安排修志进度较快、修志工作做得较好的单位作经验介绍,使各单位的修志人员尽快熟悉与掌握修志的基本程序和写作要求。过程虽然状况不断,但经过不懈努力,禅城区修志工作快速走上了正轨。
“‘志乃信史’,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不管怎样困难艰巨,都要保证志书的质量。我们要对历史负责、对社会负责、对党和人民的事业负责,必须确保志书的权威性、准确性和科学性。”领导语重心长的话深深地刻在我们的脑海。每天面对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不厌其烦地审核修改;资料严重缺失让大家焦头烂额,档案馆的档案被翻了个底朝天。“5+2,白+黑”成为修志工作者的常态,而我也逐步适应了这种枯燥、辛劳的工作。
春去冬来,八载光阴飞逝。2012年,两部汇集禅城地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及现状的资料性文献——《佛山市城区志》和《佛山市石湾区志》终于面世,共计300万字。捧着沉甸甸的劳动成果,内心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油然而生。“耐住寂寞,才能守得花开”这是对修志工作者的鼓励和鞭策,也成为我人生的信条。本来以为志书出版了,任务就完成了。可我还来不及喘口气,地方综合年鉴编纂、资料年报收集、地情丛书出版、资政编研、地情资源开发利用等新的工作接踵而来。
由佛山市禅城区地方志办公室编纂、于2012年出版的《佛山市城区志(1984—2002)》和《佛山市石湾区志(1984—2002)》
随着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地方志工作步入法治化轨道。地情资料作为一种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各级政府制定发展规划和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地方志发挥着重要作用。
时代赋予地方志工作新的历史使命。《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提高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加强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拓宽服务渠道,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手段,更好地贴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贴近人民群众需要。”“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利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地方志成果,推动方志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军营,推动城乡方志文化建设,培育地方历史记忆。”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厚积薄发,大批地情书籍相继出版,地情宣传百花齐放,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力度不断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日益显现。
春华秋实二十载。作为一名基层地方志工作者,我见证了禅城区地方志从无到有,见证了广东省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辉煌。地方志工作不再是默默无闻,方志人刻苦勤勉、爱岗敬业、孜孜不倦、锲而不舍、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将成为一股永恒的力量,汇聚成一束光,继续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作者单位:佛山市禅城区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