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草《广东省扶贫志》和《广东省全面小康志》(简称“两志”)中广东民营经济历史贡献文稿,是“两志”编修这一伟大工程美丽一角,要将几十年广东民营经济勇立潮头史诗般的排头兵精神全面、系统、客观记录并展示在世人面前。广东民营经济在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40多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3年7月,我参加省地方志办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举办的培训班,比较全面系统地了解为什么要编撰“两志”,培训目的就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批示精神,忠实记录广东省扶贫历程和全面小康建设历程,记录省委省政府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带领全省人民取得脱贫全面胜利和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和伟大成就,总结成功经验和创新做法。对这次编纂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总体设计、组织实施、进度安排、工作要求、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系统地学习,特别是对志稿与资料提交都进行了细致安排。
2023年7月4—5日,《广东省扶贫志》《广东省全面小康志》编纂业务培训在广州举办
一、认真拟定架构
高质量高标准撰写“两志”中工商联引领全省民营经济为广东省扶贫和全面小康建设作出贡献内容,首先要围绕省“两志”篇目大纲拟定框架结构,做到整体布局合理科学,结构严谨细密,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其次要反复推敲,做到结构体现全局全方位,站在全省的角度,全面系统,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反映事物本质特征,记述有层次有深度。要想写出高质量文稿,必须拟定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再征求各方意见建议,做到精雕细琢、千锤百炼。
二、科学搜集资料
严格按照通知要求,确定资料搜集范围。从1978年12月到2021年2月为扶贫志时间断限,2021年7月为小康志搜集资料时间下限。搜集资料前,制定科学提纲,按照时间、空间、内容范围进行搜集,再按照先易后难、先近后远、先内后外、先采后鉴原则进行搜集。从单位打字室、档案室、网站、单位内外,只要能搜集到的资料,全部搜集,再按照图书资料、报刊资料、文献资料、网络资料、实物资料、图片音像资料等进行分类。
《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简史》1953年到2009年,非常重要,可支撑“两志”近30年资料,由于当时各种原因,电子版和纸质版都没有保存。为了找到纸质版,我到单位地下室废旧资料堆放库房查找,里面没有风扇更没有空调,空气很差,找得满头大汗,浑身汗湿透,但找半个月也没有找到,全身过敏一个月才好。我决心一定要找到,又去5楼资料堆放库房,也没有找到。这时心里都凉了半截。还有一个2号楼,也堆放很多资料,散落在很多房间,我一个房间一个房间找了20天,也没有找到,全身又过敏。起初激情无限,之后像一个泄气的皮球。但想到“两志”,心中又树起一个信念,咬紧牙关,把整个单位能找的地方都找了,还是没有找到,但仍然没有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有一天,我在放《新粤商》杂志的柜子里找到4本纸质版,真是太激动了,终于找到了!然后通过纸质版排版人和印刷公司,找到了这批资料的电子版。经过不懈努力,最终找到1000多G数据资料和近百斤纸质资料,为撰写“两志”打下坚实基础。
三、用坚定信念争取“两志”编修胜利
找好了资料,也拟定“两志”民营经济部分篇目大纲,就开始编纂。篇目框架第一章先后修改多次。当第一稿完成时,心中无比激动,可是对篇目框架文稿推敲,发现头重脚轻,又推倒重来。第二稿发现志稿重点不突出,也没有特点。第三稿,发现时间界定有问题。第四稿,发现文稿像记流水账。第五稿一直到十一稿,自己都不敢写了,连吃饭睡觉都在想怎么写好,时间空间跨度太大,内容前后衔接照应非常难,像长征一样,每一段每一章都是硬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标点符号,每一历史事件,每一个重要文件,每一个重要节点,每一组数据,每一个创新,要做到整体布局合理、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反映事物基本特征,记述有深度,有非常大的难度。经过推倒重来和十几稿修改,最后做到了特色鲜明,记述准确,表达通顺,观点正确,体例严谨,终于高质量高标准完成了“两志”志稿编纂工作。
(作者单位:广东省工商业联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