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九江地处西江下游,拥有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丰富的水源和优良的水质,渔业发展渊源久远。
九江乡人很早就懂得在西江装捞鱼花,培育鱼苗以获利。明正统年间,原在西江经营装捞鱼花的水上居民(“疍民”),因参加黄萧养起义失败而逃亡,朝廷渔课(渔税)收入骤减。为收取渔课,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诏令“将西江两岸河埠,上自封川,下至都含,召九江乡民承为鱼埠”。从此,九江乡人获得了在西江河段装捞鱼花的专利权。至清光绪年间,九江装捞鱼花的鱼埠多达900个。
西江河道佛山段(图片来源:省地方志办)
明中期至清中期,九江乡人不但垄断了西江鱼花装捞业,还掌握和发展了培育鱼苗的技术。清屈大均《广东新语》就详细记载了鱼苗生产季节、鱼苗习性、鱼苗的过筛分类方法和运输技术等。《广东新语》载:“(鱼花)盛以白磁(盆),方如针许,已能辨其为某鱼,拣为一簇、其浮而在盆上者鳙也,在中者鲢,在下者鲩,最下则鲮也”,鱼苗生产销售“水陆分行,人以万计,筐以数千计,自两粤郡邑,至豫、章、楚、闽,无不之也”,鱼苗运输“舟旁为两水车,昼夜转水,使新水入舟,故水不留,而后鱼花不病也”。清光绪《九江儒林乡志》有过总结:“鱼苗从渊潭出者易养,西江多渊潭,而其源从滇、黔、交趾而来甚远,故鱼花多而肥,池塘中可以多养。”由此可见,从鱼花的捕捞、运输、分辨、养殖都凝聚了九江人的智慧。
至清末,九江装捞鱼花已无专利,西江沿岸的肇庆等地,也大量装捞鱼花经营。“造鱼”(育苗繁殖)技术也为外地所掌握,各地鱼苗生产相应发展起来。由于九江的基础雄厚,仍是国内重要的鱼苗生产基地。抗日战争时,受战争影响,鱼花装捞日渐衰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东省于1951年成立水产企业公司鱼苗推广总站,南海县亦相应在九江设立鱼苗推广分站。1952年初,广东省海岛管理站将鱼花埠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经营,经营方法是:由鱼苗推广站与当地渔民、渔农进行合作装捞,渔民、渔农负责河上装捞工具和操作,推广站则负责雇聘精通技术的人员进行鱼花处理操作,并负责鱼花鱼苗销售和财经管理;收益分成,渔民、渔农占60%,鱼苗推广站占40%,九江鱼花业又得以振兴。1958年,家鱼人工繁育获得成功,九江的江河装捞鱼花业才逐步收缩,至1967年基本结束。此后,九江鱼花产业进入人工繁育的发展新阶段。
九江鱼苗养殖(图片来源:佛山市南海区地方志办)
九江鱼花生产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使九江鱼花在中国得到了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鱼花生产可分为鱼花装捞、筛选分类、鱼苗培育、买卖运输四个步骤,包括预测、分辨、设埠、装捞、撇花、开鱼花、清塘、兑水放养、挑运鱼花鱼苗等环节。其中预测、撇花、挑运、数鱼花的环节很讲究专业技术,九江人深谙其道。比如“撇花”技术,因为捕捞上来的鱼花种类混杂,如不及时分开,鱼花之间会相互竞争影响存活率,通过将清水倒入鱼花之中,不同种类的鱼花因耐缺氧能力的不同先后浮头,从而分类筛出。每年三月至八月,“侦察”鱼花的师傅便到江边,通过观察天象预测鱼花汛期。捕获鱼花之后,运用“撇花”技术进行分类,把鱼花自上而下分层撇出,浮于上层的是鳙鱼、鲢鱼,稍下的是草鱼,最下层的是鲮鱼,这样使鱼花具有种类纯、成活率高的特点。分好类的鱼花用特制的担挑和挑运技术,运到鱼塘或外地售卖。
随着鱼苗业的发展而诞生的九江鱼筛,是筛选鱼苗时必不可少的工具。鱼筛因鱼花而生,在当地流传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光绪《九江儒林乡志》记载九江当地渔民“以竹筛细密者分别鱼之大小,以次发卖”。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九江在鱼苗筛选工艺上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各地的鱼筛都以九江的为标准。制作九江鱼筛,需经选竹、晒竹、开竹、拉竹、织筛、削框、上筛、合筛、上印等九个步骤。鱼筛基本造型为半球体,由竹篾、筛线、内外筛框及筛格组成。按照粗细程度,鱼筛的规格分为:头朝、朝三、朝半、朝七、二朝、二朝三等共35种。其全身布满“孔眼”,渔民用力一筛,便能将鱼花按大小分出约30余种,神奇之处还在于渔民用这种特殊鱼筛“筛一筛”,就知道从“孔眼”里掉出来的鱼花分量,能卖多少钱,每年超1亿尾鱼苗从这里筛出来。
九江鱼筛(图片来源:佛山市南海区地方志办)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人工繁育鱼苗从传统四大家鱼繁育到名特优新品种选育,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九江逐步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淡水鱼苗生产基地”。九江鱼花(鱼苗)因品种纯而优良、成活率高,受到全国各地养殖户认可。
2002年,九江对鱼塘进行方格化整治,鱼花开始规范化养殖。2011年,九江被认定为“中国淡水鱼苗之乡”,“九江鱼苗”注册商标完成,进一步提升了九江水产的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2020年6月,佛山市南海区九江鱼花产业园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当年珠江三角洲地区第一批自筹资金建设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之一,该产业园围绕九江镇打造“中国淡水鱼种业名镇”和“粤港澳大湾区高品质水产养殖示范区”的产业发展定位,重点发展水产苗种业。2023年九江鱼花产业园水产养殖面积3.44万亩,农业综合总产值超36.84亿元。2022年4月,九江鱼花生产习俗入选广东省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24年3月,九江鱼筛编织技艺入选佛山市第八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九江方格状鱼塘(图片来源:佛山市南海区地方志办)
如今,随着人工繁殖养殖技术取代传统养殖,九江鱼苗年销量超3500亿尾,成为我国加州鲈苗种生产量最大的地区。九江已开展多届水产养殖传统技艺大赛,在这里可欣赏数鱼花绝技,还可观看抛网技艺,感受九江历史久远的鱼花技艺、深厚丰富的渔耕文化。
(本文作者系佛山南海人,国家二级作家、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参考资料:
1. 广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广东省志·水产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2. 南海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南海县志》,中华书局2000年版。
3. 南海年鉴编纂委员会:《南海年鉴2021》,广东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4. (清)屈大均:《广东新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
5. 《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九江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6.《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专辑·九江儒林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