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总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其中,余荫山房是唯一基本保存原貌的园林,因其具有“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
余荫山房为清代邬彬的私家花园。邬彬(1824—1897),字燕天,番禺南村人,“年十九县试第一,补县学生”,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以捐纳被奖叙员外郎,签分刑部主事,以奉养母亲辞职回乡。他的两个儿子宝铨、宝莹也先后中举,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誉。邬彬中举当年,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余的土地奖给他建园。同治十年(1871年)耗资三万两建成园林,取名“余荫山房”。以“余荫”二字命名,取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之意,又因园林地处偏僻的东源坊岗地之下,故用“山房”之名。
余荫山房传承岭南庭院小巧玲珑风格,园地面积仅为三亩,但内部设计巧妙得当,亭、堂、楼、榭与山、石、池、桥搭配和谐。建筑布局紧凑,有条不紊,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以“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的娇姿,充分表现了传统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余荫山房,又称“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北大街,总占地面积1500多平方米,它与佛山梁园、东莞可园、顺德清晖园合称“广东四大名园”。其中,余荫山房是唯一基本保存原貌的园林,因其具有“藏而不露,缩龙成寸”的建筑特色,被誉为岭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
余荫山房为清代邬彬的私家花园。邬彬(1824—1897),字燕天,番禺南村人,“年十九县试第一,补县学生”,同治六年(1867年)乡试中举,以捐纳被奖叙员外郎,签分刑部主事,以奉养母亲辞职回乡。他的两个儿子宝铨、宝莹也先后中举,有“一门三举人,父子同登科”之誉。邬彬中举当年,族人将建造祠堂所剩余的土地奖给他建园。同治十年(1871年)耗资三万两建成园林,取名“余荫山房”。以“余荫”二字命名,取纪念和永泽先祖福荫之意,又因园林地处偏僻的东源坊岗地之下,故用“山房”之名。
余荫山房传承岭南庭院小巧玲珑风格,园地面积仅为三亩,但内部设计巧妙得当,亭、堂、楼、榭与山、石、池、桥搭配和谐。建筑布局紧凑,有条不紊,且园中有园,景中有景,以“嘉树浓荫,藏而不露,缩龙成寸,小巧玲珑”的娇姿,充分表现了传统岭南园林建筑的独特风格和高超的造园艺术。
余荫山房一景
余荫山房独特的建筑外形与建筑功能、结构和艺术相结合。建筑承重体系主要是采用抬梁式木架结构,屋瓦铺设在椽上,椽架在檩上,檩承在梁上,屋顶部分的重量主要由梁柱承担,再传给基础。这种结构开敞稳重,用柱较少,使建筑物内部有较大的使用空间。
园内建筑装饰精雕细刻,被视为岭南园林装饰精华的木雕、砖雕、石雕和灰塑,广泛用作门头、窗楣、屋脊、墙壁、山墙的装饰。建筑的主要装饰都放在顶部,下部只露砖体本色。山墙顶部设计较高,垂脊上有弯曲翘角,正脊上设有精彩灰塑。分布在建筑上的民俗吉祥图案,反映了岭南园林历史文化的积淀和广府士大夫阶层特有的道德观念、审美旨趣。室内常用木制隔扇、隔断、屏风、花罩和板壁作隔离材料分隔空间,而不用砖墙。门窗式样多,正如余荫山房的窗联:“余韵诗声闻隔院,荫凉竹影入虚窗”,正是对该建筑往复交流的写实,也是其建筑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
浣红跨绿廊桥
浣红跨绿廊桥把园区分隔成东西两部分,西部“红雨”,东部“绿云”。廊桥为卷棚歇山顶建筑,造型别致,是经典的标志性景观。廊下的挂落弯曲自如,图案复杂多变,横披全是用海月壳装饰,将沉闷的灰色屋顶衬托得富有生机。庭院西部中央建一方形石砌荷池,桥下设置拱形桥洞,与水中的倒影组成一个完整的椭圆形。
临池别馆
临池别馆,原是书斋,为硬山顶建筑,前临四方荷池。古时候的文人雅士以墨砚为“池”, 蘸砚挥毫称为“临池”,因此用“临池”来命名。馆内朴素简洁,外观新颖,明间以细密的冰纹花隔断涂金假窗装饰。为适应岭南地区台风频袭的特点,屋顶不陡,屋面线平直,以减少受风面,建筑形象简朴中显出典雅。
深柳堂
深柳堂是全园的主体建筑,为当年园主与宾客雅集之处。其装饰工艺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瓦顶轻巧飘逸,为岭南建筑中高级别的歇山顶建筑。大门上方牌匾,题“大雅含宏”四字。在珍贵的檀香木雕屏上刻有清代名家的书法作品。其中有清代名人刘山舟、张船山、翁方纲等的诗句和乾隆时期的大学士刘墉的书法手迹;两件珍奇的“松鹤延年”“松鼠葡萄”木刻大花罩,刀法细腻,巧夺天工。天花藻井木雕顶饰,中雕蟠龙,四角雕麒麟瑞兽。堂前左右花坛栽植的两株古老榆树,形态奇特、各显风姿;原园主人手植的百年炮仗花,干粗如树,花朵盛开时,宛如一帘红瀑,绚丽悦目。
卧瓢庐
卧瓢庐为硬山顶风火墙建筑,此系园主为宾客憩息而设之小庐舍。庐中陈设简朴,窗户设计别具匠心。北面是一排百叶窗,既能通风又可透光。南面是一排镌嵌着蓝白相间玻璃的满洲窗,透过蓝色玻璃看窗外,就能观赏到宛如“千里冰封”的冬日雪景;将两扇窗叠在一起,隔着两层蓝色玻璃看,满园枝叶转为红色,恰如“香山红叶”景致;若把窗户全部打开,看到的是自然的四季景色。
善言邬公祠
余荫山房集岭南宗祠、书院于一体。以园主之父邬拜飏为先祖的善言邬公祠,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建筑凝重,外观庄严肃穆,其规模、构件、对联、匾额的内容等,都有着浓厚的宗族文化色彩。享堂内陈列着一副圣旨木刻匾,屋脊上使用大量灰塑装饰,图案精美。
玲珑水榭
玲珑水榭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置身水中,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园主在此吟诗作赋,品茗会友,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务实的特点。榭内设八条檐柱、四条金柱,均用坤甸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玲珑水榭
玲珑水榭为八角卷棚歇山顶建筑,置身水中,窗户八面开启,玲珑通透。园主在此吟诗作赋,品茗会友,邀集骚人墨客挥毫雅叙。因使用功能需要,所以体量较大,反映了岭南园林文化务实的特点。榭内设八条檐柱、四条金柱,均用坤甸木制成,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研究价值。
瑜园
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于1922年添建“瑜园”,瑜园与余荫山房并在一起,起到辅弼作用。瑜园以船厅为中心,底层船厅外有小型方尺一个,建筑平面迂回曲折,内有桥、亭、池、馆,有观音堂、罗汉堂等。观鱼桥与船厅相映成趣,游人及此无不驻足留连。自二楼平台俯视,园内景色及余荫山房的亭榭台阁、山石池水,均可饱览无遗,实为借景的成功范例。
近年来,余荫山房挖掘自身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充分发挥在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锤炼党性修养、陶冶道德情操等方面的作用。
余荫山房是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20年,余荫山房被打造为家风家训廉洁文化基地。2023年3月,余荫山房景区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参考文献:
1. 民国《番禺县续志》,卷二十二《人物五》,广东省地方史志办公室辑《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岭南美术出版社2007年版。
2.何海宏、广州市番禺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州市番禺区国家档案馆:《番禺古祠堂》,方志出版社2010年版。
广州市番禺区国家档案馆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