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都山不高,思贤滘也不深,因明朝大儒陈白沙、何维柏而名扬远近。
昆都山长550米,宽350米,主峰鹰牯岭海拔仅62米,山体呈东北走向,由含煤地层所构成,表土呈黄褐色。山上林木以松树居多,一年四季葱郁苍翠。宋朝,此山始设“斥堠”守卫,成为军事要地。1938年10月,日军侵占三水,分别在昆都山和邻近的炮岗修筑炮台,控制西、北江航道。中国江防舰队闻讯主动在思贤滘附近河面向日军发起进攻。经过激烈战斗,中国舰队击毁沿江四座日军炮台。但中方“执信”号炮舰中弹沉没,舰长以下23人壮烈殉国。
思贤滘(佛山市三水区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思贤滘大桥(李志海摄)
昆都山、思贤滘风光秀丽妩媚,历史文化遗产丰富。“昆都耸翠”是三水旧八景之一,“思贤洪波”是三水新八景之一。昆都山北麓有三圣堂、练仙台、节义牌坊等古迹,南麓有明朝南京礼部尚书何维柏读书堂、晒书台等遗址,西麓挂榜岭下有年代久远的五显古庙(佛山市三水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和思贤滘。思贤滘是珠江水系和广东省第一、第二大河西江、北江互相沟通的著名河道(广州方言称短小河道为滘)。它长约1500米,宽200-500米,千万年来的洪水冲刷,鬼斧神工,使这里形成一条天然的“运河”,对调节两江流量、沟通航道起着重要作用。西江、北江及其支流绥江汇流于此,“三溪印月”是三水旧八景之一,“三江汇流”成为世界一大奇观。清冽的北江水和浑浊的西江水混合,呈现“泾渭分明”的两种水色,人们又称思贤滘为“鸳鸯河”。清朝官府曾立碑于此,上书“江心险处”。这河道古称“沧江”,“沧江夕照”是三水旧八景之一。相传明代大儒陈白沙(1427-1500),经常从新会县前来三水,探访他甚为器重的学生、白坭东岸村(现称祠巷村)的陈冕,其中一次不遇,回程时思念陈冕情切,在这滘边石上题写“思贤”两个大字,后人便称此滘为“思贤滘”。
昆都山五显古庙(佛山市三水区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陈白沙辞世后10年,明正德五年(1510年),何维柏出生。何维柏,字乔仲,号古林,世人尊称为“古林先生”,南海县登云堡(今属丹灶镇)沙滘村人,寄籍三水县南岸堡(今属西南街道)。他为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第一部《三水县志》作序,自称“邑人”(本县人)。因此,南海、三水两县都认为他是本邑人。何维柏从小就注重培养自己的品德与情操,在艰苦环境里磨炼坚强的意志。他毅然摒弃尘世间的诱惑和纷扰,在昆都山上建一间茅舍陋室,潜心苦读,在书海中遨游,钻研陈白沙的理学思想。他常在夕阳西下之际,到思贤滘江边漫步,远眺西江对岸绚丽的横岭层霞(“横岭层霞”是三水旧八景之一),凝望北江老鸦洲上牧归的牛羊,吟诵陈白沙的诗文妙句,顿觉心胸开阔、思绪悠长。他对昆都山情有独钟,读书至倦时可听泉水叮咚、松涛鸟鸣。他尤爱独居这间,茅舍的竹壁上,挂着李延年题写的条幅,上书“默坐澄心,体认天理”。每逢下雨天,茅舍里上漏下湿。等待放晴日,他便把淋湿了的书捧出来,摊在邻近的大块平石上晒干,称此石为“晒书台”。在昆都山上苦读数年,为了开阔视野,提高知识层面,他“尝慕西樵泉石之胜”,决定到西樵山读书,研讨陈白沙的学说,与增城县的湛若水,南海县的霍韬、方献夫等青年俊彦,同一间书院研读,得以互相启发指导,长期浸润,学识大进。明嘉靖十年(1531年),21岁的何维柏参加在省城广州举行的乡试中举。次年,他上京参加会试未中。他返西樵山古梅洞读书,再过三年,复赴京城,会试、殿试顺利过关,考取进士,踏上仕途。初选为庶吉士,后历任监察御史、福建按察使、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吏部侍郎和南京礼部尚书等职。
当年,嘉靖皇帝宠信权臣严嵩。何维柏当时在福建任职,致力于为百姓排忧解难,开仓赈济水灾灾民,使数十万灾民得救,黎民感恩戴德,远近口碑传颂。他嫉恶如仇,对严嵩父子的倒行逆施早就不满。他以国家安危和黎民百姓生存为重,毫不考虑个人险境,满腔热血,拍案而起,奋笔疾书,上疏皇帝,揭露严嵩父子的滔天罪行。嘉靖皇帝看了何维柏的奏疏,十分震怒,下旨逮捕何维柏,解送京师问罪。何维柏被押解途中,福建的民众纷纷前来送别,成千上万人拦道痛哭,还编写了很多诗词歌谣,赞美不畏权奸、为民请命的何维柏。其中一首唱道:
三水凤,参天柏,穹谷深山被恩泽。
官谷重重赈饥,奸弊时了痛革。
今日去,民心恻!
报答无由控诉天,但愿天心眷忠益。
将何维柏比喻为三水涅槃的凤凰、参天挺立的松柏,表达黎民百姓无比悲愤的感情。何维柏抵京后,严嵩指使党羽手下对他酷刑拷打,但他始终不愿屈服。后经朝廷忠直大臣竭力解救,被罢官回原籍为民。嘉靖皇帝死后,何维柏于隆庆、万历皇帝时两次被起用复职,他仍然敢说敢为,直言批评朝政弊端,后再被罢官,回粤在广州河南小巷开设天山书院,讲授白沙学说。慕名来学者甚众,他的学生有30多人考取举人,10多人考取进士,其中叶梦熊、陈吾德以功业和气节闻名海内。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何维柏病逝。
何维柏崇尚白沙学说,著有《天山存稿》、《格物》、《慎独》、《易学》、《义礼》等。后人铭记这位先贤,把“天山草堂”改“尚书祠”,祭祀何维柏。何维柏的多篇诗文,后人怀念何维柏的诗文及何维柏传记,被载入明清两朝的《三水县志》。
昆都山思贤阁(佛山市三水区地方志办公室供图)
明朝理学大儒陈白沙、何维柏所撰写三水的诗文,有不少是写昆都山和思贤滘两处名胜古迹的,为三水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佛山市三水区地方志办公室原副主任 植伟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