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洲镇,位于中山市最南端,与珠海为邻。古时坦洲地区三面环山,临近大海,如同斗状。夏秋之时,日落之际,海面波光金鳞闪耀,加之陆地一望无垠的金黄稻谷,海陆相映成景,故称金斗湾。坦洲是中山市农业大镇,耕种面积一度达10万亩,有中山粮仓之誉。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因地制宜陆续引进高产高效的种植、养殖项目,进而实施工业立镇目标。至此,坦洲搭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快车,步入现代城市发展之路。今昔对比,水乡坦洲可谓旧貌变新颜,经济、文化齐步发展,城市面貌、乡村环境日新月异,民生福祉不断增强。以2021年为例,即便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全镇经济发展仍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全镇地方生产总值161.6亿元,常住人口38.24万元,坦洲以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创业福地。
碧玉玲珑坦洲山(坦洲镇摄影协会吴文峰供图)
坦洲山面积0.22公里,海拔高度62米,是一座小巧玲珑的小山,却是坦洲历史文化的地标。她见证了坦洲的兴与盛,见证了坦洲由海变滩,由滩成洲,由洲成陆,坦洲先民依山而据、繁衍生息、艰辛创业,坦洲因而成为一方沃土。镇依山而建、而兴,山因镇兴而名。
老坦洲人习惯称坦洲山为蝙蝠山,因其形似一只展翅欲飞、伺机而动的蝙蝠故名。三百年前的坦洲大地一片汪洋,坦洲山不过是露出水面的其中一个小岛。随着岁月的洗礼,沧海变桑田,原本的小岛自然成为山丘。20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坦洲经济大发展,蝙蝠山又为此奉献了自己的躯体,主贯镇区的公路从坦洲山正中而过,蝙蝠山被一分为二,仅保留了二个欲飞的羽翼,其中的一翼便是今天的坦洲山公园所在地。人们习惯把坦洲山公园称之为坦洲山,而蝙蝠山的另一翼差不多被遗忘。
渔民捕鱼场景(坦洲镇摄影协会谢伟文供图)
咸水歌又称咸水叹、白话渔歌、叹姑妹等,主要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河网交错地带以及沿海地区,如中山、珠海、番禺、顺德、东莞、台山等地,属于渔歌体系。早在明末清初已开始传唱,是劳作的人们在田间、基围、河堤树下自娱自乐和谈恋爱时唱的民歌。坦洲作为疍民比较集中,咸水歌历史悠久,曲目丰富、保存完整,因而成为中山民歌发祥地。代表曲有《对花》《钓鱼仔》《海底珍珠容易揾》《姐姝巡逻》等等。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山咸水歌曾鼎盛一时。1959年,坦洲民歌手何福友、梁容胜将中山民歌唱进了中南海。何福友灌制唱片,还在当时的广州音专(现在的星海音乐学院的前身)专门讲授中山民歌,以农民身份在艺术高校开坛设课,传为一时佳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央、广东省电台经常播放新编中山民歌《万众一心跟党走》,唱遍全国。但到了本世纪初,除了些许老者唱咸水歌外,几乎没有人在传唱了。咸水歌的传承陷入濒危状况。为了保护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中山咸水歌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9年,坦洲以咸水歌项目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咸水歌又焕发了青春。
歌手何福友与梁荣胜(图片来源:陈锦昌著《中山咸水歌》)
现在,歌手吴志辉、梁三妹、梁社金、吴连友、吴容姝成为坦洲咸水歌传承人。坦洲的新合小学、裕洲小学先后建成咸水歌传承教育基地。
革命老区金花山(坦洲镇摄影协会郭贤辉供图)
这里也曾经历过血与火的洗礼!金花山是坦洲镇月环村里的一个小山村,不过十几户人家,三面环山,与中山市神湾镇、三乡镇山山相连。1943年,中山县五区区委郑永晖带领100多名游击队员来到金花山秘密活40天,金花山村革命的星星之火由此点燃。1945年5月,珠江纵队参谋长周伯明、第一支队长欧初等人率领200多名游击战士在此驻扎休整4天,然后转移东江抗日根据地。1948年3月,五桂山游击队武装工作队在指导员温清华带领下,夜宿与金花山村接邻的宝山村番薯园排(土名)。由于叛徒告密,遭国民党顽军突袭。撤退中,月环村武工队小队长钟仲谋手掌中弹受伤,在指挥战士安全转移后,自己经狮子岗正坑撤退,不幸与包抄之敌相遇。于是,他藏身月环山后的于炳桂地(土名)的石洞中与敌人展开枪战,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70多年过去,金花山村的红色往事在一代一代相传。
新时代,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全面铺开,坦洲作为中山南大门、珠海的后花园,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
供稿单位:中山市坦洲镇城市建设和管理局
撰稿人:方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