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石湾酒厂集团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始建于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的“陈太吉酒庄”,是中国罕有的在原址连续生产近两百年的中华老字号(2010年商务部授予),以善酿纯正白酒“玉冰烧”而饮誉中外。其中,陈如岳对其制作工艺的改造改良居功至伟。
陈太吉酒庄(曾洁莉摄于2021年)
陈太吉酒庄创办人陈屏贤之孙陈如岳(1842—1914),名金衡,字峻华,号镇南,南海县大富堡莲塘乡(今张槎街道莲塘村)人。光绪九年(1883年),赴京应癸未科会试,中式贡士,赐进士出身,朝考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光绪十二年(1886年),授翰林院散馆编修、国史馆协修官。光绪十五年(1889年),被钦命为贵州省乡试正主考官。光绪十八年(1892年),陈如岳以母亲病重为托词,告假返归莲塘故里,同时打理酒庄。母亲去世后,丁忧期满未要求复职。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辞官卸职。
回到家乡的陈如岳承接陈太吉酒庄,发现太吉酒庄的米酒虽然酒味香醇,但酒液浑浊,味道偏苦,容易醉酒。有一年莲塘乡举行敬老乡饮酒礼,给老叟们分派一份猪肉。陈如岳注意到那些古稀老叟特别喜欢一边喝酒一边吃肥肉,陈如岳便夹了一块细心品味,发觉肥猪肉入口香润甘和,滑腻而不肥腻。他想到广东人喜欢用蛇浸酒,别出心裁地琢磨用肥猪肉泡酒的技艺,决定尝试用太吉米酒添加肥猪肉,以石湾陶埕浸泡陈酿,创制新的米酒酿造工艺。
陈太吉玉冰烧(曾洁莉摄于2021年)
经过反复试验,陈如岳成功首创“肥肉酿浸,缸埕陈藏”的酿酒工艺。这种酿制方法真是有化腐朽为神奇之效,肥猪肉在米酒中经过一段时间酝浸,原来混浊的米酒变得更加清纯,酒液清澈,入口细品,口感甘滑,绵甜柔和,去除了白酒的苦味和辣味,不仅顺喉多了,而且还有一种独特浓郁的香味。在米酒中浸泡的肥肉就像一块泡在酒中晶莹剔透的“冰块”,而当时民间将蒸馏的米酒俗称为“烧酒”,又因加了猪肉酿制,酒体清澈如玉,于是取其名为“肉冰烧”。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陈如岳觉得“肉”字不雅致,而粤语的“肉”字与“玉”同音,于是就把“肉”字改为“玉”字,确定“玉冰烧”三字为酒名。这就是“玉冰烧”名称的由来。
陈肉酝浸(曾洁莉摄于2021年)
陈如岳独创陈酿技艺酿制出来的石湾玉冰烧酒,因其观而玉洁冰清、闻而豉香独特、酒体醇和细腻、余味甘爽,大受当地民众欢迎。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本乡出产,素称佳品。道咸同间,以陈总聚为最有名”,说的就是石湾玉冰烧酒。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对“石湾玉冰烧”的记载(佛山市地方志办供图)
石湾玉冰烧酒这种独特的酿制工艺延续至今,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已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岭南名酒。1984年,石湾玉冰烧获得国家质量奖银奖;2006年被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认定为中国白酒第六种香型——“豉香型”白酒的代表产品;2009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石湾玉冰烧产品获得“联合国千年优秀奖”;2015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对“石湾玉冰烧酒”实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16年被认定为广东高新技术产品。
陈太吉酒庄内景(李奕云摄于2020年)
位于佛山市禅城区陈太吉酒庄内的岭南酒文化博物馆,于2014年3月开馆,是目前广东地区规模较大的白酒文化行业博物馆,其旨在为民众带来体验式文化盛宴,展示着岭南酒文化与石湾酒厂集团的演变与发展。
岭南酒文化博物馆(曾洁莉摄于2021年)
参考文献:
[1]方继浩等选编;佛山历史文化丛书编委会编.《佛山历史文化丛书 第1辑 佛山历史人物录》.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11月。
[2]林进汉主编.《禅城人物》.佛山:佛山市禅城区档案局编印。
[3]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著.《岭南酒文化与广东石湾酒厂集团发展史》,北京/西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社,2014年03月。
[4]佛山古镇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编.《佛山记忆》. 广州:广州出版社, 2011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