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古代学风鼎盛,素有“文风甲端郡”“彦硕辈出”之美誉,这与境内丰富的书院文化息息相关。高明书院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是高明历史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高明地区古代书院数量多、分布广,有迹可寻的书院达27所。
全国而言,书院滥觞于唐代,至南宋书院得以兴盛发展。据记载,高明的书院最早出现于南宋时期,为名儒谭惟寅所建之蜕斋书院(庆林书院),在高明县城北门外的庆林山上。
随着明代书院在全国范围内普及,高明书院也得以发展。高明目前能确定建于明代的书院有5所,包括罗阳书院、蓬山书院、沧溪书院、熊公书院和莲溪书院。区大伦创建的罗阳书院始建于明万历朝,在明城文昌塔后、熊公祠左,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书院倒塌后改建玉山书舍。荷城街道官棠村的蓬山书院、阮埇村的沧溪书院,也均为区大伦在乡时与其从学者所创建,年代约在明后期的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至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之间。熊公书院年代约在万历年间,由知县熊德阳所建。
鳌云书院外景
至清代,书院受到官方的重视,得到进一步普及和发展。此时,高明地区的书院主要有鳌云书院、东洲书院、崇文书院、文澜书院、金鳌书院、文元书院、清和书院、秀丽书院、九曲书院、精华书院、泰峰书院(泰峰书室)、沙水书院等,以鳌云书院、东洲书院和九曲书院最负盛名。鳌云书院,嘉庆十四年(1809年)由更楼、合水二乡绅士出资建立,作为公用。东洲书院,在高明河中东洲岛,光绪十六年(1890年)改东洲寺建东洲书院,次年建成。九曲书院在西安赤坎村,始建于嘉庆十二年(1807年),咸丰七年(1857年)迁往赤坎村作六堡团练办公之所。
还有一些年代不甚明确的书院,如凌云书院、文昌书院(清溪书院)、清平书院等。
东洲书院外景
高明的传统书院,大多选址于环境幽静的山林闲旷之处。如蓬山书院倚南蓬山,沧溪书院伴高明河;东洲书院所在之处,更是“玉山朗列,贵峰特朝,名胜天生,甲乎岭表,巨观哉莫属焉矣”。
东洲书院遗址平面图
书院形制布局大多无考,鳌云书院和东洲书院存有少量关于形制的记载。鳌云书院为祠堂式的三进三间,大门有“鳌云书院”石匾;其后是门屏;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书楼;左侧建有文阁以供奉魁星。书院环以围墙,“俨观翼翼,镂槛文㮰”,不远处还建有鳌云塔。东洲书院布局与之相似,亦为三进,头门两旁有衬祠,后建三层高楼奉祀魁星等各神,不远处建有明阳塔。规模较小的书院为两进,如沙水书院、泰峰书院、精华书院等。从相关的记载来看,高明的书院大多有着与其他地区相同的形制布局:采取中轴线对称布局,沿中轴线纵深布置大门、讲堂、书楼等主体建筑,配有厢房、风水塔、供祀神灵的建筑,并围以院墙,构成一个严整有序的建筑群。
鳌云书院钟鼓楼和石匾
此外,松涛书院规模较小,布局与民居相似,设有学堂、书屋、休息室、起居室等。泰峰书院兼作宗祠使用,其形制布局与其他书院略有不同,但其旁设有文阁楼奉祀九天杨化魁斗星君等,在一定程度上亦遵循书院的一般制度。
高明古代书院发展兴盛,尤其是明清时期,社会各界十分重视书院的建设,书院的修缮一直是地方的大事,几乎从未间断。沙水书舍、崇文书院等,集数乡乃至十余乡之力修建。文元书院、清和书院等,被毁后又得以重建。光绪年间玉山书舍虽已废弃,“仍存祀田顷余,值事存储租银,以俟修复”。高明书院的繁荣与当地政府、民众对教育的重视密切相关。
早期,高明地区的书院功能较为单一,主要供著名学者讲学和学术交流。如谭惟寅“讲道于庆林书院”、区大伦与其从者“共建蓬山、沧溪二书院为会讲”等,表明书院主要为传道授业、学术争鸣之地。至清朝,书院的功能逐渐扩充。《高明县志·建鳌云书院记》曰“于其中训率子弟,校学评文,平时则为两乡绅士攻匪保良的公所”,又云“朔宣圣谕,望课生徒。于敦俗广教之道,宜父老雍和,子弟亲睦。困则相恤,争则相周。灾患互防,比邻相保”;《高明县志·建东洲书院记》也载:“起风化育人材之书院”。可见,此时的书院负有教育学子、学术交流、教化乡俗、宣传政策、维持治安等多项功能。鳌云、东洲等书院高有书楼、祭祀建筑等,表明其也承担着藏书、祭祀的功能。泰峰书院内供奉有陈氏始祖,可见部分书院亦兼有宗祠的功能。
科举废除后书院也随之衰落,但历来很多学校都选择建在书院原址上,有的书院延绵数百年,一直发挥着教书育人的作用。如清溪书院、东洲书院、鳌云书院等,至今原址上仍建有学校。高明书院文化源远流长,仍在谱写着高明文化与教育史的华丽篇章。
建于东洲书院原址上的高明区委党校
高明传统书院与红色文化十分密切。1946年在鳌云书院原址复办鳌云中学时,校长麦润丰十分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当时游击队员不时到学校活动,向学生作报告,宣传革命道理。东洲书院在抗日战争时期,曾作“青妇抗会”“抗日后援会”等组织的办事处。新中国成立后,东洲书院先后作高明中学、卫生学校和党校校址,培养出大批英材。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精华书院原址上的精华小学一度作为难民避难所和游击队的据点、交通站和联络点,并培养了一大批革命志士。此外,沙水书院遗址曾作为新高鹤游击根据地的联络站和据点。高明传统书院对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其蕴含的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佛山市高明区地方志办公室)